从校本管理谈校长负责制

时间:2022-05-30 09:42:28

从校本管理谈校长负责制

[关键词]校长;校本管理;校长负责制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A)-0023-01

校本管理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模式、特点和需要,在发展规划制定、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教学管理等决策方面实施自主管理的一种模式。其显著特点是提高学校管理的主动性和应变能力,提升中小学学校管理的水平。笔者认为,运用校本管理的理念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抓起。

一、理顺各种关系,确保校长自,杜绝校长集权

实行校长负责制贵在确保校长自,杜绝校长集权。校长对学校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学校一切事务管理拥有自,但要防止将这种权力演变为校长集权。对校长的职、责、权必须有健全的监督机制,对校长作出的决策要有民主的审核机制。党支部如何监督,教代会怎样参与民主管理,这些问题必须细化,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校长的自,使学校民主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政府管理部门要主动转变职能,在着重搞好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提供服务等宏观管理的同时,要多种渠道增加教育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减少对学校的干预和束缚,还学校一个真正的民主管理权。凡属学校职权范围内的事,放手让学校自主管理,为实施校长负责制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二、建立职责权分明、协调统一的党内监督和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

校长负责制不是校长一人说了算,校长应是学校民主决策、自主管理的执行者。校长负责制下的学校班子,必须强化党的领导和监督。首先,要根据党管干部的原则,由书记牵头,对校长的管理过程、管理能力和水平进行严格监督,规范校长的管理行为,通过理性的督查和必要的教育反思,不断提高校长的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等素养,培养校长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民主决策的程式化。其次,要加强教代会的职能,培养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责任意识。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民主管理贵在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向上的氛围,多给教师留自主管理的空间,让他们成为学校的主人,能够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特长得以发挥,积极性得以提高,创造性得以发展。

三、积极探索学生、家长和社区参与管理的有效途径

学校管理从内部而言,要正确听取师生的意见,合理地分析他们的需求;从外部而言,要接受家长和社区的监督,正视他们的意见。这样可以弥补现行校长负责制的不足。积极探索,借鉴国外校本管理模式的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的、各方能够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实施民主管理的重要方式。笔者认为,学校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和设立意见箱、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征求学生、家长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分析筛选,合理采纳。通过设立宣传栏、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和社区公开学校管理决策等,增强办学透明度,自觉接受社区、家长代表的监督,扩展民主管理监督权。

四、学习校本管理理念,转变中小学校长角色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多年办学中成功经验的经典总结。在校长负责制框架下,选好校长、配好班子是强化学校管理的核心要素,校长的选拔、班子的配备要充分发扬民主,要让教职工心悦诚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校长要自律,要转变角色,提高管理素养和管理水平。校长应从以往传统的外控式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前提下,审时度势,当好决策者,真正达到果断而不武断。

其次,校长应是学校工作的组织者。当权力下放,校长拥有自时,民主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决策不能由校长独断专行,而应该组建一个由班子成员、教师代表、家长及社区代表组成的学校委员会,实行每周或每月一次的议事制度,对学校各类重大问题集体讨论,作出决策。校长既是组织者,又是最终决策者。

再次,校长必须丢弃“官本位”意识,转变为师生的服务者。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努力理顺各类关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全方位服务于教育教学,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上一篇:以学校文化建设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优势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