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下的学前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30 11:10:08

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下的学前教育论文

一、学前教育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

实践能力是和具体教育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基本专业技能、教育教学技能和综合技能。

(一)基本专业技能基本专业技能是学生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唱歌、画画、跳舞、弹琴、手工等等。对于幼儿师范专科生而言,基本专业技能不在话下。但对于本科生而言,这却是令他们望而生畏的一道鸿沟。

(二)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技能是幼儿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行为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活动主题的构想、活动的准备、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活动的评价与总结等。组织与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重心,也是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主要途径。因此,教育教学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的核心要素。

(三)综合技能除了以上两项技能,幼儿园教师还需要在幼儿园各类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技能。“如观察幼儿并进行个别指导的技能、创设教育环境的技能、家园合作的技能、科学研究的技能”等等。“这三个层面的技能即是独立的,也是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凸显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也寄予了我们对于学生的殷切希望。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幼儿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然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本身多方面的长期努力,共同配合,方能显现成效。

(一)“两相互补”———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学生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前,大多对此专业认识欠缺,就读此专业前,也没有经过音乐、舞蹈等课程的专门学习。为了弥补学生在基本专业技能方面的缺失,加强“技能课”的针对性和学生的自我提升是相互补充的两个重要环节。

1.加强“技能课”的针对性“技能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对音乐视唱练耳、键盘器乐、舞蹈、美术(包括各类绘画和手工)等基本专业技能课程的俗称。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缺乏专门的技能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音乐、舞蹈和美术专业外聘教师给学生开课。然而,外聘教师的课程专业性虽强,却会忽略幼儿教育的特点,这就导致学生学难致用。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就业,学校可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有“技能”特长并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教师为学生专门授课;也可以对外聘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促使他们在教授“技能课”时能更多地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更具实践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此外,少年宫、少儿培训机构的教师不仅精通各类艺术专业,也能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学校可以在这类机构中寻觅适宜的兼职教师对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进行训练。

2.引导学生自查并提高薄弱环节“技能课”的开设虽然可以使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普遍得以提高,但天赋和后天努力决定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学习“技能课”的同时,学生应不断反思和自查自己的薄弱技能,针对自身问题向教师咨询建议,或是在课外报读相应技能的培训班,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基本技能。

(二)“三大法宝”———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技能是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中之重,它决定了学生的就业前景,也是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教师的素质、课程的模式是提高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保障和强大推动力,而富有竞争性的教学技能比赛则是学生教学技能得以提升的催化剂。

1.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学界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不尽相同,如‘双证’说、双职称说、双层次说,都肯定了‘双’的价值取向,即‘双师型’教师应擅长干不同的两件事。一件是理论取向的,而另一件则是实践取向的。”“简言之,‘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既是教师,又是专业技术人员,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复合型教师。”由此看来,高校教师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更要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高校教师在理论知识方面尚能达到要求,但其自身的实践经验和能力都严重缺乏。因此面对学生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如此一来,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总是不尽人意。要想有效指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去到一线或是多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了解目前的真实情况,开阔自身眼界,从而将幼教理论与实践融合,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真正实用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2.改变“教法”课程的传统模式,建立开放、自主型课堂近年来,“满堂灌”、“一言堂”、“照本宣科”的课堂饱受抨击,学界都提倡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法”课程的宗旨在于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封闭的模式,建立开放性、自主性的课堂。

(1)以优质课视频,直观呈现教学经验信息技术的发达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各类学前教育网站上不乏精彩的优质课视频。教师可从中选择适宜的视频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感知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观看视频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利于他们教学技能的提升和运用。但这种方式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网络资源过于泛滥,因此教师应慎重选择教学视频;二是视频放映后,教师应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让学生在思考中进步。

(2)学生模拟教学,尝试理论结合实践学习了相应理论,也直观感知教育教学经验后,教师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模拟教学,做到真正的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在学生人数较少的情况下,教师可让每个学生都以幼儿园教师的角色走上讲台,演绎和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则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的形式配合教学。

(3)提供真实教学场景,展现学生教学技能模拟教学虽说可以将“教”、“学”、“做”合一,但模拟毕竟不是真实情境,许多现实问题在模拟中被理想化而不曾暴露。因此,学校应与实践基地合作,尽力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机会,让学生独立教学和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难题,真正展现自己的技能和风采,也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弥补和改善。

3.以教学技能比赛促使学生在竞争中成长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比赛的竞争是激励我们奋力拼搏的动力。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课外活动的参与更是体现其存在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竞争的平台,策划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技能比赛项目,如微型课堂大赛、师范技能大赛等,让学生通过比赛知己知彼、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创新见习、实习模式———完善学生的综合技能见习和实习是为帮助学生增加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做好就业准备的培养方式,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完善至关重要,一直以来,成效却低。只有形成学生与导师互评、互助的模式,才能切实提高见习和实习的有效性。

1.形成学生———导师互评模式,提高见习、实习的有效性学生———导师互评模式,是在高校与幼儿园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学生在见习和实习结束后,相互给予对方客观评价,并以此作为双方考核的依据之一。长期以来,在见习、实习结束后,仅是幼儿园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此,幼儿园难免敷衍了事。倘若高校能与幼儿园建立互评模式和互评机制,给予学生评价指导教师的权利,也以此作为幼儿园评判指导教师的依据之一,相信指导教师会尽心引导学生,势必提高见习、实习的有效性。

2.形成学生———导师互助模式,完善学生的综合技能学生———导师互助模式,是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幼儿园指导教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完善综合技能,学生也尽力帮助指导教师完成教学工作、合作进行科研的方式。互助模式是互评模式得以实行的保证。学生参与见习和实习,必然需要指导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于指导教师而言,同样也需要学生帮忙。见习、实习期间,学生有责任帮助指导教师处理教学工作,也可将丰富的科学研究资源和技能用于与指导教师合作科研,集合双方理论和实践的优势,势必对双方的发展颇有裨益。

作者:钱愿秋单位: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上一篇:高职钢琴基础课学前教育论文 下一篇:高职人文素养下的学前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