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宜养藏

时间:2022-05-30 07:31:27

冬季宜养藏

冬季,为四季之末。天寒地冻,朔风凛冽,草木凋零,昆虫蛰伏,万物生机隐伏。所以,《内经》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冬季在人体应于肾脏,肾脏是人身阳气之本,冬令阳气潜藏于内,固守充盛,是“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机,为来年的生机蕴育精力,因而,冬季的养生之道又称为“养藏之道”。

1.多晒太阳 气候严寒的冬季,寒冷容易伤人身的阳气,而阳光则给人以温暖,使人阳气畅达,气血流通,周身和畅。特别是周岁以内的婴儿,如果在整个冬季期间很少晒太阳,则容易发生佝偻病,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2.加强锻炼 抵御冬寒的一个有效手段便是体育锻炼。冬季锻炼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运动量适当加大,并根据各人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分别选择长跑、打拳、溜冰、滑雪等运动。严冬季节,不可因畏寒而终止锻炼,若能坚持不懈,对身体必有好处。“冬练三九”,是御寒保暖,强身健体的积极方法。

3.节制性生活 中医认为,肾藏精,是人的生命之本。不节,会损伤肾精,久而久之,累及肾气,产生精神萎靡,耳目失聪,面容憔悴,皮肤干枯等未老先衰的症状。因此,节欲固精就更值得引起重视。

4.适当进补 俗话说:“补在三九”。冬季日短夜长,气温低,人们的活动相对较少,体内的消耗也减少,睡眠足,胃口香,易于吸收和储藏养分。特别是平素阳气不足,体弱畏寒的人,在冬季里多吃一些暖性的血肉有情之品,如羊肉、狗肉、鹿肉等,是很有好处的。有的甚至由此治好了因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胃痛、腹泻等病症。

5.注意保暖 冬天夜长,晚间冷,就寝相对可以较早;早晨天亮迟,起床也相应较迟,这就是《内经》所说的:“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晨太阳升起后再开始锻炼,以避严寒。充分利用白昼,做好防寒保暖的各项准备。

6.预防疾病 冬季气候寒冷,人身阳气潜藏于内,容易发生呼吸道及一些寒性病症。常见的有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关节炎、冻疮等。防治这些疾病的最好办法,还是在平时加强体质和耐寒锻炼,肾气充盛,正气内存,外来的病邪和寒气才不容易伤人致病。如单纯依赖药物是很难收到理想效果的。

上一篇:仲秋补品话鹌鹑 下一篇:别让太极拳变成柔软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