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复仇文学作品中的血意象

时间:2022-05-30 05:57:51

试析复仇文学作品中的血意象

摘 要:在众多的以复仇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复仇行为或复仇动机都与血意象紧密相联。血意象在复仇文学中的反复出现一方面直射出复仇者内心潜在复仇情结的本真血性和生命冲动,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复仇主体潜藏于无意识层面的某种复仇动因。

关键词:血意象 复仇文学 复仇情结

人类文学的星空浩渺无边,繁星闪烁,其中有一颗闪耀着异常独特的光芒,那就是复仇文学之星。耀眼的光芒中有凄惨悲壮的复仇悲剧在上演,也有侠义恩仇的复仇史诗在吟唱,那场景令人激动,也令人惊恐,使人沉醉,也使人疯狂,让人迷恋,也让人不安。我们穿过那些凄惨悲苦的故事,透过弥漫着血腥之气的疯狂,用目光去触摸无数复仇者本真生命的鲜活,用心灵去感应坚韧复仇者贲张血脉的跃动。

血是生命跳动的脉搏,血是生命蓬勃的源泉,血是生命力的象征。

远古时代,血在征伐杀戮中流淌,生命的尊严与荣耀在纵横的鲜血里升腾。鲜艳无比的血色映射着斗志的激扬,鲜血的流失意味着生命的萎缩。尊崇鲜血即是崇敬生命,护守鲜血即是永葆生命动力之源。鲜血是生命招展的旗帜,因而对生命无辜的伤害和践踏,是不能容忍和不可原谅的,是必定要付出血之代价的――血债要血来还。亘古的影像飘摇曳荡,原古的血脉奔流不息,对生的渴望,对力的呼唤,对生命尊严的护卫穿越时空,绵绵不尽地徘徊萦绕于人类的心灵底空,飘溢在霉迹斑斑的浩瀚史书间,荡漾于文人哲士的口端笔下。

一、血意象的表现形式与背后潜藏的复仇动因

许许多多的复仇文学作品中都存在着血意象――生理之血和精神之血――之花,有的灿烂、妖娆;有的惊怖、撼人;有的触目、暴戾;有的……中国历代复仇文学故事中的孝女复仇、杀子复仇、为友复仇等都要致对手于非死即伤之境地。西方的复仇文学发展到英国伊丽莎白时代,带有浓厚血腥味的“复仇剧”风行一时。那种鲜血淋漓的“复仇剧”主要是营造一种乖戾、血腥的恐怖气氛,以迎合当时观众的独特趣味,如莎士比亚早期的复仇戏剧《泰特斯安德洛尼斯》就是当时的典型之作。但复仇文学中的血意象绝非仅是展现肢体的残损、血污,它也包括深层的精神情感之折损与报复,这是心灵血液得失的延展。

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笔下的复仇女神――美狄亚的复仇是因为被贪图富贵荣华的伊阿宋无情抛弃,这是一种无言的心理情感伤害,美狄亚受的是心伤。这位性情刚烈的科尔喀斯女子的复仇欲望是炽烈的,她起誓:“他们里头决没有一个人能够白白的伤了我的心而不受报复!”“就在这一天里面,我可以叫这三个仇人,那父亲、女儿和我自己的丈夫,变作三个尸首。”她利用法术灭除夺走丈夫的科任托斯国的公主和要驱逐其出境的国王克瑞翁(Kreon),制造出血腥恐怖的场面:

“她头上戴着的金冠冒出了惊人的、毁灭的火焰;那精致的袍子……更吞噬了那可怜人的细嫩的肌肤……她的眼睛已经不像样,她的面容也已不像人,血与火一起从她头上流了下来,她的肌肉正像松脂泪似的,一滴滴的叫毒药的看不见的嘴髻从她的骨骼间吮了去……”

“他(克瑞翁――笔者注)便想立起那老迈的身体来,哪知竟会粘在那精致的袍子上,就像长春藤的卷发缠在桂树上一样。这简直是一种可怕的角斗:一个想把膝头立起来,一个却紧紧的胶住不放;他每次使劲往上拖,那老朽的肌肉便从他的骨骼上分裂了下来。”

美狄亚又于矛盾痛苦中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这样“从今后他(伊阿宋――笔者注)再也看不到我替他(同前注)生的孩子们活在世上。”“这样才能够伤你(同前注)的心!”美狄亚从精神上彻底而又残忍地惩罚、摧毁了伊阿宋,让他流干精神之血,失去生的动力、活的支柱。

复仇主体或其关系亲密之人的被辱、被残甚至被杀势必要激起他(她)强烈的复仇欲望。不论是自己的,还是血亲的肉体或精神无故失血都是不能容忍的,因为这是对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的蛮横侵损和终止。复仇者在痛苦和被害者的鲜血中愤然出手,对仇敌之肉体或精神进行同等复仇,甚至是过当的报复,以期使仇人的生命也于鲜血的流失中减弱甚至消失。这里复仇主体是基于一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复仇心态来摧毁仇敌,满足自己灭之而后快的泄愤需要的。造成这种带血复仇场景的心态概与人类自古以来的平等意识有关,正如拉法格在《思想起源论》中指出的正义思想的起源是报复的渴望平等的感情,原始人“规定平分食物和财富的平等的本能创造了同等复仇”。这样,流血的侵害必有见血的报复,复仇者在仇人身心的伤口中、流失的鲜血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价值,张扬了自己的生命力。

二、血意象背后的复仇情结

血是生命之源,血也是生命延续、亲情联系的象征。中国的汉字和语言最能体现这一点,如汉语中与血缘、亲情有关的特殊而固定的说法:“骨血”、 “一脉单传”、“十指连心”等;又如为表示血脉已相连,在义亲结拜、团体结盟时要举行歃血混合共饮的仪式,这些都说明血脉的相连是最牢固、最紧密、最亲近、最恒久的血缘维系。因而血缘性缺失(与主体有血缘关系的父母、兄弟姐妹等人受侵害)和类血缘性缺失(朋友、结拜之兄弟姐妹,义父义母等受侵害)也是最令复仇者痛苦、悲切和难以忍受的残损,因而基于血的流失(残害或中断了复仇者自己的生命)和血缘性(类血缘性)侵害(中断了复仇者血脉的承延)的血亲复仇也是最残酷、最血雨腥风的报复,其必定亲自摧毁仇敌而后快。

鲜红的血包裹着复仇欲望在斗转星移的人类更衍中逐渐积淀成难释、难解的心理之结,于是复仇情结再现的外延中已难离血的意象。而这种血意象已不再仅指奔流在血管里的生理之血,而且也包含了人类对心灵、情感的无情戕害。对肉体的无辜残害固然是血腥的,残忍恐怖的,而仇恨驱使下的复仇者对仇敌之身体的等价报复,甚至毁灭也是鲜血飞溅、令人惊栗的。但除却这种肢体戕残复仇中的血意象外,在侧重心理情感摧残的复仇中出现的心灵情感痛击也是一种无影无形的血战,是没有血腥味的精神血战。伴随复仇情结外化而出现的肉体之血和精神之血汩汩流淌在复仇行动的前后左右,昭示着生命残损之血腥和因之而起的生命补偿之无奈。

血的流失趋近死亡,血的鲜活茁壮生命。复仇饱含着血,肉体的或精神的;复仇情结裹挟着血――这生命蓬勃的象征;复仇文学浸润着血意象――肉体割裂的描述或精神撕扯的铺衍。血紧扣着生命的脉搏,复仇砍削或重生着生命的枝桠,血意象涤荡着复仇文学的角角落落,复仇情结于鲜血的润泽中迸发出血勇的生命冲动。

参考文献:

[1][古希腊]埃斯库罗斯等:《古希腊悲剧经典》(下册),罗念生译,作家出版社,1998。

[2]王立:《血族复仇与鬼灵崇拜――中国古代血族复仇与鬼灵复仇关系略论》,《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3]潘常青:《复仇女神原型的现代置换――现代女性剧作复仇女性形象分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4]蓝仁哲:《莎士比亚与伊丽莎白复仇悲剧――兼论莎氏从〈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到〈哈姆莱特〉的双重超越》,《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5]刘丽文:《复仇文化与中国悲剧特点》,《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储继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社科部。

上一篇:当下网络诗歌失去诗魂 下一篇:生命本底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