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促有效

时间:2022-05-30 03:20:40

一、问题的解决要素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搭建组成的。那么,水平四耐久跑教材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呢?理解教材的价值就显得十分必要,笔者对其进行了整理和归纳(表1)。

表1是对水平四耐久跑教材归纳和总结起来的一般价值,实际上也是三维目标中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这也是多数专家和基层教师所达成的共识。那么,根据所列的内容,单一的、重复的长跑(男1000m、女800m)不可能完全达成这些目标,也就是说这样的教学肯定不到位。同时表1对于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也大致进行了呈现,这也为水平四耐久跑教材的处理提供了指导。

二、水平四耐久跑教材处理的策略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这句话或许有些偏激,但却说明了教师在处理教材时的能动性,也体现了教师对于教材处理的重要性。而教材中教师对于目标(价值)的理解是教材处理的一把钥匙。

1.技能目标(价值)的处理

耐久跑教材中对于学生的技术要求并不是很高,但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和运用好技术可以更好的提高计时成绩,为中考体育考试服务。因此,加强水平四学生耐久跑技术教学非常有必要。这也是学生“学什么”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于学生来说,三维目标(价值)必须通过到达一定的练习强度才能得以体现和感受。

这也决定了水平四耐久跑教材必须“以练为主”,学生的学就是练,练是为了更好的学。

耐久跑的练习方式一般有三种,定时、定距和间歇。由于练习方式的特点不同,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练习效果。也基于此,笔者将练习方式与技术教学进行分析研究,意在更好的达成练习效果,即目标(表2)。

表2中还提到了“混合练习”,可以通过教师对于练习的要求达到。如,八分钟的定时跑,要求学生完成1500m;又或300m蛇形跑完成6次,每次一分二十秒完成。这样的练习只要教师通过组合要求便可进行。

2. 认知目标(价值)的处理

水平四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已经比较强烈,单一的任务会让他们产生厌烦心理。而耐久跑教材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必须进行跑的练习,在运动结构上比较单一,学生易形成厌学心理。那么,让学生了解耐久跑的意义及在耐久跑中出现的身体反应就相当必要。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跑中学,学中跑”的习惯。实际上,通过对练习方式的运用,同样可以让教师在处理认识目标(价值)时游刃有余(表3)。

以上是达成认知目标(价值)所采用的练习方式。虽然在合理性方面还有待完善,但选择合理的练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和感受到在耐久跑练习中的身体反应及变化,这也是学生“学什么”的一个重要内容。

3.情感目标(价值)的处理

耐久跑教材所要达到的情感目标(价值)归纳起来实际上有两个,品质和意识。从微观上来说,一堂课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很难,只有通过几堂课或一系列的练习才能形成,而且不易察觉。耐久跑教材试图让学生形成的品质一般从个人角度出发, 通过练习方式的组合比较容易实现(表4)。

而教材中试图让学生形成的意识大都从集体角度出发,单纯的练习不太容易让学生体会和感知到,因此形成这样的意识会比较难。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材处理时还要考虑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这里笔者进行了简单的总结(表5)。

所以说,同一个练习方式在教师不同的要求下可以生成不同的组织形式,而每种组织形式又兼具不同的练习特点,可以为学生的意识培养提供一定的指向。

三、结论及建议

1. 教材目标统领教学内容

水平四耐久跑的教学内容必须在教材目标的统领下进行,而此教材的核心是通过各种方式跑的练习。各种练习方式对于不同目标的达成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必须符合目标,当然,这里包括单元和课时目标。切勿出现教学内容与目标不符,或目标泛化的现象。

2. 练习方式指向目标

耐久跑教材基本的练习方式有三种(定时、定距、间歇),但通过组合后会产生多种形式。但所有的形式都是从基本的三种方式演变而来的。而三种方式所具有的不同特质也决定了不同的目标价值。因此,只要某个课时确立并以某个练习方式为主线,就能确立本堂课的目标价值了。那么,通过三种基本方式衍生出来的练习形式也是如此的。以此来确立学生所学内容的价值。

3. 合理组合培养学生品质

耐久跑教材的锻炼意义不可否认,但在教学中往往会忽视情感价值的培养。多数时候所谓的情感目标成为了空话、套话。实际上,三种练习方式任意的组合一下便可以形成对学生某些品质的培养。而这样的组合首先要有一定的指向性,不要出现“一锅端”的局面。

4. 明确要求形成良好意识

形成良好的意识实际上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不会主动的去“学”,而是在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下完成任务式的活动,从而形成一种思维习惯。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明确要求可以对学生形成某些意识起到一定的指向作用。因此,在安排耐久跑练习时要充分考虑练习要求,使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水平四耐久跑教材本身的价值非常高。因此,体育教师如果能对这一教材理解透彻,处理得当,形成有效教学,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东峰.对初中耐久跑教学策略的实践[J].中国学校体育, 2012(12):31-32.

[2]杨龙琪,杨波.“耐久跑”——让学生爱你[J].运动,2011(3).

[3]杨春霞.浅谈耐久跑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4):60-61.

[4]邓若锋.耐久跑设计的另一个角度[J].体育教育,2011(11):67-68.

[5]肖伟雄.中学生耐久跑教学新探[J].田径,2011(7):43-44.

[6]余立峰.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1.

上一篇:浅谈高中学生心理变化 下一篇:提高第一堂探究实验课的有效性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