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疆中基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出口现状的思考

时间:2022-05-30 02:08:46

对新疆中基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出口现状的思考

【摘 要】中基公司作为兵团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在国家和兵团的支持下已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是兵团最具出口创汇能力的企业之一。番茄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兵团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为兵团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从中基公司的贸易现状入手,分析了影响其出口的因素,进而提出提高新疆番茄种植效益、增强出口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番茄制品 出口贸易 对策

中国是世界上番茄生产和出口大国之一,主产区和出口最多的地区是新疆,由于现有的国内市场狭小,造成多年来番茄的贸易依存度比较大,研究新疆中基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贸易现状、探索影响其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有利于发展和壮大新疆乃至我国的番茄制品产业,提高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对兵团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番茄加工业及中基公司出口贸易现状

1.番茄加工行业概况

我国适宜种植加工番茄的地区主要有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内蒙古的河套平原的部分地区及甘肃、宁夏的少部分地区,其中新疆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番茄原料红色素含量指标远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番茄加工产区,加工量占全国的80%。近年来,内蒙古河套平原作为一个新兴产区发展迅速,到2010年中国番茄酱产量已达到220万吨,工厂150多家,按理论上80%的达产率计算,每年可加工番茄1400万吨,需要番茄种植面积近280万亩(见图1)。

2009年,全国共有番茄酱生产企业87家,中粮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番茄酱产量名列全国第一、世界第二。其他主要生产企业有新疆中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巴彦淖尔富源实业集团、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泰顺兴业(内蒙古)食品有限公司、中化河北进出口公司等。全国年加工番茄酱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年出口量达120多万吨,产品成为亚洲、欧洲和美洲市场的抢手货。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欧盟之后的第三大生产地区和第一大出口国,在世界番茄酱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中基公司出口现状

公司目前的鲜番茄年加工能力已经达到了200万吨以上,按照公司2009年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司年产番茄制品在20万吨左右,其中出口到欧洲5万吨,意大利3万吨。

2004年,为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同时也为了绕开农副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公司收购了法国普罗旺斯公司(Conserves de Provence),开始进入终端番茄制品消费市场,拟通过境外加工贸易的方式生产原产地在欧洲的终端产品,

并扩大公司基础原料酱的出口量。

随着中国企业进入番茄制品终端市场,近三年中国出口到意大利的基础原料酱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二 中基公司出口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世界番茄制品市场具有周期性

世界番茄制品市场基本上三至四年出现一个周期性波动,但总体上是呈周期性上升的趋势(见图2)。造成这种周期性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因素所致:正常年份原料充足、市场货源供应充足、价格下降、生产企业利润急剧下降,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因此倒闭、破产或被兼并;遭遇自然灾害的年份,原料短缺、货源不足、价格上升,使得行业门坎并不高的番茄行业再次进入了非理性的扩张时期,原来关停的番茄酱加工厂也纷纷开始恢复生产。

2.原料供应问题

番茄加工有着很强的季节性,原料供应是每年生产的重要环节,在这几年的生产加工期,由于原料不能正常、均衡的供应,致使中基公司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番茄品种退化严重和种植技术落后问题

目前新疆加工番茄的主栽品种90%以上是“里格尔875”。由于该品种从引进到现在已有20多年,出现明显的品种退化问题,“三高、两少、一长”(固型物含量高、红色素高、单产高,病虫害少、霉菌少、收获期长)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从2003年开始,番茄的固型物含量只有4%左右,而国际标准为5%以上,同样生产一吨番茄酱,仅固型物含量降低就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350元左右。目前中基公司生产的番茄酱完全符合出口标准的产品仅有40%左右。虽然石河子蔬菜研究所培育了“石红”系列品种,但产量十分有限,而且经过推广试种后,“石红”品种的丰产抗病性并不十分理想。

传统的条播式番茄种植模式也严重制约了兵团番茄种植业向高品质、高产量方向的发展。虽然近几年种植技术和水平有所提高,但精准农业的各项新技术尚未普遍推广,加之没有规范的种植指导,使得番茄原料的单产和质量都不十分稳定。

上述问题不仅使企业的产品销售工作难度增加,而且大大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 中基公司出口贸易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原料收购与加工阶段性矛盾突出

农产品加工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番茄产业也不例外。目前新疆番茄的加工期只有70天左右,而且在加工期前期(7月25日~8月10日)和后期(9月10日以后),原料供应只能达到中基公司设备加工能力的50%左右;而到了原料供应的高峰期(8月10日~9月10日),原料的供应量又远远超出了设备加工能力(中基公司的设备加工能力为4.3万吨/天)。正是由于高峰期原料供应过于集中和阶段性原料供应不足等原因,导致了生产季前期和后期工厂设备加工能力闲置、高峰期农工原料交售困难的问题每年都发生。长期以来,企业和农工因此蒙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并常常引发农工对工厂的不理解和抱怨。

2.公司、基地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公司、基地、农户三者之间只有建立紧密、有效的利益关联机制,才有可能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和共同壮大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公司、基地、农户三者之间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有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基红色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

四 中基公司番茄制品出口问题的思考

1.保持和增进与目标出口国的贸易关系

番茄主要目标出口国的总进口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新疆甚至我国番茄的出口,因此要保持和增进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关系,努力获得订单,提高中国番茄出口量在这些国家总进口量中的比重。

2.改变销售渠道 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

国内售价和出口价的差额,大部分由中间商获得,生产者的获利空间较低。差额越大,抑制出口的影响就越大。因此,关注的焦点应在销售环节上,要改变现有的营销渠道,减少对中间商和销售商的依赖,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

3.提升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能力

为了公司的长远高速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应利用高新技术延长番茄的产业链,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公司每年应拿出一定比例的收入投入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如建立企业技术园或科研实验室,用于研发具一定市场潜力的番茄制品;与省内、国内高级科研院所共同研发培育新的番茄良种以提高番茄的亩产量和防病抗病等的能力等。

4.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认证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为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公司应不断自我完善和创新,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开源节流,引进各类人才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积极参加国家和国际番茄行业的各类认证与评比,为拓宽公司产品出口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5.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公司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为实现特色资源利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产业化经营目标,公司与农户应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公司应与固定团场建立产供销一体化关系,以合同的形式建设公司番茄种植基地;向基地农户提供种籽、农药、专用肥等生产资料,并提供专项技术指导服务;在番茄成熟前期预测亩产量,并确定最佳采收时间,引导农户分期、分批采收番茄;开辟番茄收购专用通道;在采收旺季为农户提供冷库或能够延长番茄保鲜期的设备或工具;与农户商定合理的收购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户与公司的合法权益,使得公司和农户能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总之,中基公司应纵向加快番茄延伸产品的开发步伐,横向在稳定国内原料生产的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合作与并购,凭借国外企业现有的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以及品牌和销售网络,进入国际番茄食品终端市场。如能这样,就一定会实现带领广大农场职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实现兵团党委提出的“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万义、吕红军.进出口贸易实务[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2]张静、严健、任卫新.基地建设:新疆番茄加工产业的关键[J].新疆农垦经济,2005(5)

[3]刘力、张艳华、司伟.新疆番茄生产、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05(5)

上一篇:生态涵养发展区与北京世界城市建设 下一篇: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