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篇章隐喻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5-30 01:03:07

浅析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篇章隐喻意识的培养

摘 要: 隐喻的篇章性不是传统意义上仅在句内体现的一种修辞格,是对持续了两千多年且仅属于修辞格范畴的词句隐喻的超越。本文阐述了隐喻的篇章功能及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用具体的英文篇章,O.Henry的著名短篇小说The Last Leaf 来分析隐喻在阅读中怎样起到篇章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篇章隐喻意识,提高学生的英文学习水平。

关键词: 大学英语阅读 概念隐喻 篇章隐喻意识

一、引言

传统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法。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论修辞”中,把隐喻定义为“将属于一事物的名称用来定义另一事物”。隐喻因此一直被视为附属于语言之上的一种语用现象(郝东平,2004)。而美国两位学者Lakoff 和 Johnson于1980年,在他们的经典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了新的隐喻理论思想,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问题,不是语言问题;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隐喻理论的革命性观点促进了认知语义学的整体发展,开创了从认知视角研究隐喻的新时代。

无论作为语言中的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认知方式,隐喻都是通过语言实现的。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隐喻的篇章功能研究,隐喻的篇章性不是传统意义上在句内体现的一种修辞格,而是指以隐喻形式跨句际跨语段构建语篇的衔接功能。起初,作为对Halliday (1985)“语法隐喻”中“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的补充,J.R.Martin (1992)首次使用“textual metaphor”这一术语,并从篇章逻辑的角度对之进行简要阐述。在国内,一些学者,如范文芳(2001)在《语法隐喻理论研究》中,严世清(2003)在《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及其理论意义》一文中,胡壮麟(2004)在《认知隐喻学》中,以及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中,都不同程度探讨了语篇隐喻问题。理解隐喻的篇章功能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在阅读中进一步了解文章的内容衔接和内在含义,但隐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因此,本文基于已有的隐喻研究,将隐喻的篇章功能和英语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以此加强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

二、隐喻的篇章功能及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隐喻的功能可以从多方面阐述,借鉴和总结国内外其他学者的一些研究,隐喻具有修辞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余雅霖,2011)。隐喻在人类概念系统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和学习中不难发现,隐喻在语篇的组织过程中必然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有不少学者对隐喻的篇章性进行了研究,廖羽(2001)在《英语隐喻语篇功能研究》中指出,在英语短篇文章中,隐喻主要有以下四种篇章功能:(1)用隐喻对文本进行阐释,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2)通过隐喻的重复将前后文本联系起来;(3)用隐喻延伸文本和思想,在文中起递进的作用;(4)通过隐喻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除了第一个体现了篇章隐喻与主题之间的意义关系外,其他三个仅仅体现了形式上的关系。因此隐喻的篇章功能对英文的阅读理解有重要的影响。在一些英语文章中,许多词看起来和文章的主题没有关系,而事实上有一些隐喻的词语把词和句子衔接、连贯在一起,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了解隐喻的篇章功能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非常重要。阅读是从作者到读者,包含单词、短语、句子的一种交流过程。从侧面来说,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包含语言学的因素,如语音、形态、句法和语义的成分,以及认知和情感因素。读者通过词、句、段落接收作者的信息,并试图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真实情感。也可以说阅读是一种双向的交流过程。作者将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进行表达,而读者通过语言了解作者的想法。因此,阅读的本质是了解文章的真实含义和作者的内在情感。隐喻在阅读材料和英文文章中几乎无处不在。然而,对于文章的理解,隐喻往往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由于文化差异,缺乏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英语思维,造成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一定困难。加之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只关注阅读材料的表面结构,如词意组织、语法分析,文章深层次和内在的语义关系很容易被忽视。在这个层面上,遇到运用隐喻的文章时,把握隐喻的篇章性对理解整篇文章来说是必需的。

英语阅读中不可避免地充满隐喻的表达,隐喻在多层次的语境中可以作为词、句和文章的基础。因此,学生的隐喻意识,特别是隐喻的篇章意识的培养对英语阅读理解是非常有利的。如果学生了解、掌握篇章隐喻在文章中发挥的作用,就会降低他们在阅读中理解文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在含义,明了文章内容的衔接、连贯和递进,清晰把握文章的结构。因此,培养学生的篇章隐喻意识对英语阅读教学极其重要。

三、英语阅读教学中篇章隐喻意识的培养

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弥补中国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等知识的缺乏,在阅读中对隐喻产生正确的理解,对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至关重要。本文以O. Henry的著名短篇小说The Last Leaf 为例,从两个方面阐述如何在运用隐喻的文章中,正确把握隐喻的篇章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篇章隐喻意识,全面理解文章结构和内含。

1.篇章隐喻与文章主题意义的把握

The Last Leaf 的故事发生在一幢充满艺术气息的楼中。Johnsy和Sue是朋友,联合在楼顶办了画室,但Johnsy不幸染上了肺炎,不禁心灰意冷,放弃对生活的希望,每天望着窗外倒数对面楼壁上的常青藤叶子,认为当最后一片叶子掉落,自己的生命也就随之终结。Sue把Johnsy的想法告诉了楼下住着的年过60的老画家Behrman,Behrman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Johnsy,在墙壁上画下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因此Johnsy重新燃起了对生命的希望,脱离了险情。而Behrman却为此用生命绘制的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患了肺炎,离开了人世。

在这篇文章中,常春藤有着特殊的含义,暗指“生命”,常春藤叶指“生的希望”,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指“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常青藤叶的凋落指“生命的凋零”……从中不难看出,作者通过这些隐喻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阐述,这是隐喻的篇章功能的普遍表现。如果把握了这些隐喻的内容,学生在阅读中就容易把握文章的内在含义。

2.篇章隐喻与文章结构的把握

篇章隐喻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构建起着衔接、连贯或承上启下的作用。The Last Leaf中,常春藤有着特殊的隐喻,贯穿文章始终,对于整个文本的构建起着重要的连贯和递进作用。如Johnsy生病后,医生第一次和Sue谈话“She has one chance in - let us say, ten”, “And the chance is for her to want to live...Your little lady has made up her mind that she’s not going to get well...”接着,Johnsy数着叶子说:“When the last one falls I must go,too.” 而在Johnsy看到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时,说:“ Something has made the last leaf stay there to show me how wicked I was.It is a sin to want to die.”从这一系列对话中可以看出,作者不仅运用常春藤隐喻“生命”的文本含义,而且以这一连串的隐喻把整篇文章衔接、连贯起来,并逐步递进。Johnsy从最初数着叶子等待自己生命的终结,到最后通过最后一片不落的叶子(喻指最后一线生命的希望),意识到“It is a sin to want to die.”,整个故事从开始逐步发展至高潮并到结尾。 因此,理解隐喻的篇章功能对整个文本的结构把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篇章隐喻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深层次地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背景,培养学生母语化的外语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以词和语法为主的教学观念,着重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了解隐喻对文本内容的阐释,以及对文本结构构建的作用,以此提高学生对隐喻的关注度,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和阅读兴趣,进而使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郜丽娜,姚志英.隐喻能力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

[2]郝东平.隐喻的功能及其使用[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3]廖羽.英语隐喻语篇功能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1.

[4]刘娜娜.隐喻能力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培养-基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5]李盈.浅析报刊英语经济篇章中的概念隐喻与隐喻意识的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8.

[6]邵辉,刘嘉璐.英语阅读理解中概念隐喻的篇章作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2).

[7]魏纪东.篇章隐喻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M],2009(9).

[8]余雅霖.浅析隐喻的功能[J].海外英语,2011.

此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隐喻的RST机制生成及其语篇模块识别”(编号:2013-GH-487)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英文报刊阅读教学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刍议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