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因素

时间:2022-05-29 09:33:53

试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因素

[摘要]教师的情感因素是构成教师对学生心理反映和心理态度的本质成分,是决定教师心理反映和态度好恶的原因或条件。教师的情感因素按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的价值取向、教师的道德品质、教师的能力、教师的评价标准和教师的需求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因素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要重视积极情感因素的培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情感;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9-0049-03

教师情感是教师对教育对象、所教学科和教育工作的好恶倾向的内在心理反映。教师的情感因素是构成教师情感的本质成分,是决定教师心理反映、心理态度好恶的原因或条件。关注教师情感、研究教师情感因素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同时,在课堂教学这一双主体活动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情感因素的作用,重视培养自身积极的情感因素,始终保持良好的情感投入,积极有效地暗示、渲染、激励与制约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情感因素的界定与分类

(一)教师情感因素的界定

教师情感是教师对教育对象、所教学科和教育工作的好恶倾向的内在心理反映,是一种心理态度,外在体现在教师的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声音表情上,是教师对生活、工作态度的自然流露。教师情感的内在感受和意向一般与外在表现具有协调一致性,是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具有导向作用。教师情感因素是构成教师情感的本质成分,是决定教师情感好恶的原因或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因素不但能够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是决定教师教学能否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关系,就可以使教师对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吸引力;反之,师生就会有心理距离,产生心理排斥和对抗,双方形成负影响。

(二)教师情感因素的分类

教师的情感因素按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的价值取向、教师的道德品质、教师的能力、教师的评价标准、教师的需求等。其中,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教师的价值取向决定、支配教师的价值选择,影响着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动机;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的能力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完成情况;教师科学的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向更适宜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方向努力,减轻负面压力,使教师带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满足教师需求是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的重要条件,对教师正常需求的满足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其提高教学效果的动力。可见,这些因素均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应该得到重视。

二、教师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气氛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气氛是教师情感、态度、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与表现,它对每个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均产生巨大影响。教师是课堂心理气氛的主导者,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和自身能力等情感因素会对课堂心理气氛产生一定影响。心理素质、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和自身能力良好的教师,其智力品质、个性品质、情感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等都内在地帮助教师作出科学正确的价值选择,外在表现出教师良好的适应行为和教育机智。教师的评价标准科学与否、教师的需求满足与否,也影响着教师是否能够遵循自身和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教学,能否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教师的这些情感因素极大地影响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气氛,需要教师自身及时调节,力求在课堂教学中饱含热情、机智教学,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接受教育的态度,以无限的师德魅力为学生树立起做人的典范,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效果

学生情感的最大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迥然不同:情绪愉快时头脑清醒、思维灵活、记忆迅速;情绪低落时头脑发木、思维迟钝、学而不进。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教师情感因素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的著名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期待、关怀和鼓励下从内心里产生了对教师的好感、信赖和热爱,学习能力超常发挥,学习效果显著。例如,在哈尔滨市最大的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白家堡棚户区有一所哈尔滨市延兴小学,在校生80%以上都是农民工子女,他们不但生活和学习环境很恶劣,还常常因父母忙于生计无人照顾而辍学。班主任魏老师从教15年家访1500多次,多年来用母爱无私地关怀照顾她的学生。在学生最无话可写、最害怕的作文课上,她动情地启发学生和她一起讲故事、念古诗、唱歌曲……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课堂气氛活跃。一节以“母爱”为题的作文课上,她与学生一起模仿妈妈平时辛劳的样子。当她问到现在想对妈妈说点什么的时候,很多学生一边回答一边哭,她也激动地走下讲台,学生像看见妈妈一样与她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多年来,魏老师一直用真情实感注入教学,对学生一直满怀关爱与期望,使学生再也不害怕作文课了。他们不但能写出真情实感,还更多地引用古诗、故事和歌曲等使文章增色,班上的语文成绩一直非常优异。可见,教师积极的情感因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学习,激发了潜能,启发了思维,自身能力也得到超常发挥。

(三)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协调和互动

教师的情感传递潜在的心声,能够激起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心理效应。教师在接受学生良好反馈后有助于继续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使教师情感投入再次受到强化,无意中又增加了对学生的关怀和指导,达到积极情感的良性循环。也正是在这个感情投入与回报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关系,双方亲切、信任地吸引和互动,形成积极影响。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碰到一些学生与教师情感对立,学生消极、教师气馁的现象,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进展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L老师是黑龙江省某县级市一所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她平时对学生严厉、苛刻,学生们都很怕她。新学期第一堂课上了10分钟后,她发现有些学生还是没有端正坐姿并且乱放文具,于是有些不悦,想抓一个典型以正班风。她用教鞭啪啪打在一个女生的书桌上,责骂女生的文具没有摆放正确,发现提醒后该

女生仍然不会摆放,就半拽着该女生上了讲台,又是用教鞭打,又是用高跟鞋踢。这番举动让讲台下面所有的学生都胆战心惊,他们坐直了身子、瞪大了眼睛。被体罚的女生此后上L老师的课时一直趴在书桌上不敢抬头,从此她便被L老师戴上了“非常个性、不团结同学、学习成绩差”的帽子,其余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整个学期的语文课上,大家都呆板地坐着一动不动,被L老师提问的时候也是战战兢兢,课下也没人再敢与L老师交谈。学期末,该班考试成绩是年组倒数第一名,L老师非常气愤。可见,由于受教师个体的情感因素如心理素质、道德品质、能力等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不能正确地处理发生的问题,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甚至造成师生情感对立,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培养教师积极的情感因素

“教师积极的情感投入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是激励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是发挥德育陶冶感化作用的催化剂。”积极的教师情感是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动力源泉,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教学顺利实施的有利保障。培养教师积极的情感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与能力

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与能力,首先需要教师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放松、愉悦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其次是努力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增强自身价值观教育的自觉意识,使自己时刻端正教育思想,明确身上的责任;再次是努力提高教师的能力,“教师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完成情况的个性心理特征”。随着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逐渐上升,更加要求教师从教必备相应能力,如拥有教育机智、教育科研等能力,教师应多参加一些全国性的科研活动,学校也可以与国内、省内一些优秀学校共建教学与科研同步成长机制,让校与校、师与师之间协同成长。

(二)整合教学载体之间的情感联系

在教学中,教材、教案、板书、多媒体、教法等与教师和学生之间都存在着情感联系,若能很好地编织这张网,师生都将受用无穷。作为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通过运用这些教学载体的情感来感染和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以情动人、以情育人,要善于根据教材的情感特色,结合所准备的教案准确地把握情感基调,通过板书和语言、表情、动作等与学生进行知识与情感的交流。通过整合教学载体的情感联系,让教材知识动态化、课堂情境人格化、教案设计全面化、教法实施人,1生化、板书书写精简化,唤起学习者的求知欲和参与欲,增加课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调动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我们常常会说课堂效果好,师生间有默契,就是在这个整合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

(三)调控主体情感,创设丰富情境

研究发现,情感程度对智力活动亦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情绪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而过高或过低的情绪则都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经验的教师都重视并善于利用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这时,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师生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和情感交流。相反,有的教师不注意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调节,学生情绪冷淡、消极,甚至恐惧不安,课堂气氛沉闷,即使教师教学水平较高,讲得比较透彻,教学效果也甚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抛弃个人所有的不快心情。教师还要善于在教学中控制调节学生的情绪,在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错误时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机智,注意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良好的“情感场”,并力求使之进入愉快程度,始终以平稳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从事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最佳教学情境。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丰富的情感氛围,选择能满足学生需要和兴趣的教材教辅,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丰富的环境中学习,使学习者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使教学达到理想效果。

(四)科学地评价教师,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

科学的评价标准能够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引导教师向更适宜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方向努力,减轻教育评价带给教师的负面压力,使教师带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对教师的评价应趋向发展性评价,帮助教师诊断问题并帮助教师改进。评价过程中要建立多人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包括学生、家长、其他教师、校长、教师家人和教师自己。评价标准要能够引导大家充分考虑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特点,包括其专业性、实践性和长期性,评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重关注师德素养、情感体验、教育教学方法艺术、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的经历和水平,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著作、学位学历等倾向。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尽量为教师创设安全舒适、和谐交往、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环境,在明确自我实现需求是教师职业生涯奋斗的终极目标的前提下,尽量为教师拓展自身发展途径,满足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激励教师努力挖掘自身潜力,使教师切身感觉“教”有所报,“研”有所用,为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提供物质和精神保障。

上一篇:“北环现象”中的管理变革 下一篇:顺应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