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华民族重要的文物资源宝库

时间:2022-05-29 06:43:20

甘肃:中华民族重要的文物资源宝库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根据第三次文物普查最新统计,甘肃省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1.8万多处(含新发现文物点66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17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061处。拥有部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8座,部级历史文化名镇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19座。敦煌莫高窟为世界文化遗产,嘉峪关关城与省外其他明长城著名关隘共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甘肃省初步建立了以甘肃省博物馆为龙头,市州级博物馆为骨干,县级博物馆为支撑,行业和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具有甘肃特色的丝绸之路博物馆体系。全省现有各级各类文物收藏单位117个(国家二级博物馆4个,三级博物馆9个),其中文物系统管理的博物馆和纪念馆106个,行业和民营博物馆11个,共保存藏品42万多件,来源主要是出土文物,占藏品总量的80%左右,珍贵文物共11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240件(含国宝30件)、二级文物11386件、三级文物96299件。

特殊的自然环境、重要的地理位置、多样的民族习俗、复杂的历史进程,使甘肃文物在带有与华夏文明一体相连的共性特征的同时,又独具风格,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远古特色、丝绸之路特色、佛教艺术特色、长城边塞特色和民族特色。同其他省区相比,甘肃文物资源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和独特优势。

甘肃不可移动文物的特色和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石窟寺。甘肃现存各类石窟寺337座,素有“石窟艺术之乡”的美名。其中具有学术研究和旅游观光价值的大、中型石窟群40多座,它们大多开凿于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历经各个朝代的不断修缮和增补,呈现出风格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也全面、完整地表现了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其中最负盛名的有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等。二是古文化遗址。甘肃境内的史前文化遗址多达7000多处,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特征典型,保存完好。目前,以在甘肃境内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命名的古文化类型有近10个。其中,属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有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属青铜器时代的有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四坝文化、沙井文化等,其年代从由距今8200年一直延续到距今3000多年前,构成了漫长的发展序列。三是长城及古城址。甘肃境内古长城总长度达4400多公里,有秦、汉、明三代长城以及晋、宋、西夏和元代的城障,而且秦、明两代长城的西部终点均在甘肃境内。不久前结束的长城资源调查表明,甘肃境内明代长城的总长度为1738.3公里,居全国之首。沿古长城分布有大量的关隘城堡,其中敦煌的玉门关和阳关扼丝路古道之咽喉,高台骆驼城和瓜州锁阳城分别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汉唐和隋唐古城,嘉峪关更是气势雄伟,堪称“天下第一雄关”。

甘肃馆藏文物的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五种质地的文物上:一是陶器类文物。甘肃是国内保存彩陶类器物数量最多、品类最全、品位最高的省份,素有“彩陶之乡”的美称。距今8200~7400年的大地湾一期文化彩陶与两河流域的古代彩陶同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距今5200~4000年的马家窑文化彩陶,种类繁多、图案绚丽,代表了全国古代彩陶文化的最高水平。此外,还有地方特色明显的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四坝文化等文化时期的彩陶。二是木器类文物。甘肃是我国出土汉简最多的省份,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的82%,目前保存在省内的有5万多枚。其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术价值弥足珍贵。甘肃简牍以两汉简为主,也有战国秦简和魏晋简,还有唐代吐蕃文、宋代西夏文木牍,特别是汉简数量居全国之首,是研究汉代历史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此外,秦代木版地图、汉代鸠杖、汉代木轺车等众多木质文物均为历史、艺术价值极高的珍品。三是铜器类文物。由于农耕、游牧、骑猎三大文化圈在甘肃省境内相切相交,甘肃青铜器类型多样、风格特异,是发现青铜文化类型最多的省份。目前被确认为中国最早的一件青铜器,即出土于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的青铜刀。20世纪末礼县西垂陵区的发现,使一大批春秋时期的秦国青铜器重见天日,成为甘肃青铜器的又一特色。四是纸类文物。由于甘肃省气候干燥,多次发现汉纸残片。西汉时期旱滩坡纸、肩水金关纸、马圈湾纸、居延纸、敦煌纸,都是“蔡侯纸”之前的遗物,特别是天水放马滩纸为西汉初期遗物,将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时间提前了近300年,为研究我国造纸史提供了宝贵资料。五是丝织类文物。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在南方省份难以留存的各类古代纺织样品在甘肃境内大量出土,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发展,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丝织工艺的精湛技艺和辉煌成就。目前所知国内最早的毛织物即出土于甘肃省永昌鸳鸯池29号墓,距今4300~4000年。

甘肃不仅拥有灿烂的古代文物,同时也有非常丰富的近现代文物和革命文物。目前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文物有300多处,其中部级3处,省级23处;各级博物馆收藏的革命文物有近万件。甘肃从辛亥革命开始,革命斗争就非常活跃,尤其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甘肃是红军长征的主要途经地、战场和目的地之一。红军在甘肃境内建立过红色政权,进行过多次大的战役,召开过许多重要会议。保存下来的革命遗址主要有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河连湾陕甘边区省府旧址、腊子口战役遗址、二郎山战斗旧址、哈达铺整编旧址、俄界会议遗址、三十里铺会议旧址、榜罗镇会议遗址、会宁会师遗址、山城堡战役遗址以及西路军临泽倪家营战斗旧址、高台战役旧址等。抗日战争时期,甘肃作为抗战大后方,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留下了许多革命史迹和重要遗址,如抗日军政大学七分校旧址、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旧址等。解放战争时期,甘肃是中国人民争取解放、开展革命斗争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也是西北主战场之一,留下了许多革命史迹,兰州周围就有沈家岭、营盘岭、狗娃山等战役遗址。所有这些遗址和遗物都倾注了无数革命先烈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鲜血和智慧,是我们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是甘肃文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甘肃是一个拥有45个民族、234万少数民族人口的多民族省份,裕固、东乡、保安和白马藏族等少数民族,有着奇特的民族风俗、民族服饰和民族用品,因而甘肃的民族文物独具特色,有一定的优势。

甘肃丰富独特的文物资源正日益成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推进文化大省建设、带动和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不断扩大甘肃对外影响的重要文化资源与形象品牌。

上一篇:丝绸之路(甘肃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备选点简介 下一篇:文化遗产 在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