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时间:2022-05-29 04:10:59

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关键词】 生物教学;演示实验;微型实验;课外实验;家庭

小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1―0065―01

一、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它是生物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段。演示实验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演示实验非常简便,而且现象比较明显,对于学生而言有较好的示范性和直观性。初中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更容易、更快地接受新知识,而且还可以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试剂的操作过程。新课程改革也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演示实验要求,教材的很多章节都设置了实验基本操作的演示,教师可以在这些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改进和补充,从而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例如,七年级的生物教材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结构”。很多学生自己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总是特别着急。有的学生只用吸水纸吸一次,然后就匆忙地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但是往往由于染色太浅,无法清楚地观察。而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一定要进行正确的实验演示,可以把改进前的实验步骤和改进后的实验步骤分别向学生展示,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进而成功地做好这个实验。

二、微型实验

初中生还不具备独立完成一个生物实验的能力,因此很多初中学校都把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实验,但是由于初中学校的生物经费、实验器材、药品、仪器等因素的限制,目前真正开展学生实验的学校非常少,很多初中学校都把应该要进行的实验放到课堂上来讲解,这就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意义。为了解决无法真正实现实验教学的问题,可以把部分的实验转变为微型实验。微型实验就是让学生把家中的废旧物品改制成生物实验中需要用的物品,把生物实验变成微型实验。通过这种微型实验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的生物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操作能力。

三、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课外实验活动能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而开阔初中生的视野。初中生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生物的不同兴趣,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然后让每个兴趣小组都举办与生物有关的专题讲座、做感兴趣的生物实验,还可以让每个兴趣小组做与生物相关的社会调查等等。生物教师指导组长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分配任务,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特长。

一方面,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一部分实验需要耗费比较长的时间,这样的实验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因此教师就可以把这部分实验安排为课外实验活动,让小组组长进行实验任务的分配。学生通过课外实验活动,通过对实验的记录、观察、管理、操作等一系列的过程,学会了思考、分析以及比较等等,在实验中学到了新的知识,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长此以往,初中生会慢慢形成一定的创造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当今学校校园都种植了很多花草树木,生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学校的花草树木进行分类,并且可以动手给植物制作标志牌,写上花草树木的名称和特点等等。这样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不仅仅把学习集中到生物课堂上,不仅仅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名中学生的生物成绩,而是能真正实现高效学习,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

四、开展家庭小实验

课程改革之后,生物教材中出现了家庭小实验。实践证明,开展家庭小实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巩固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从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效教学。比如,生物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之后做“发酵”的实验,开始有的学生会失败,但是只要经过教师的指导,回家再次进行实验成功之后,他们的自信心将会得到大幅度增强,也激发了对生物的兴趣。

除了开展家庭小实验之外,生物教师还可以根据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家中也可以找到材料的小实验来当作家庭作业,让学生把实验的每个过程都记录到一个本子上,然后教师定时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并及时进行评价。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ww2015-157)

上一篇:卫生职业学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实践思考 下一篇:让小学生快乐开展英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