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不同育苗方法对比试验

时间:2022-05-29 03:34:50

厚朴不同育苗方法对比试验

摘要 通过厚朴露地育苗、点播盘+露地移栽、点播盘+营养钵移栽等3种育苗方法的对比试验,将株高、地径、成苗率、栽植成活率、材料和人工成本的数据进行比较,确认厚朴最佳育苗方法为点播盘+露地移栽。

关键词 厚朴;育苗方法;株高;地径;成活率;成本

中图分类号 S56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080-01

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为木兰科落叶乔木,分布于长江流域和陕西、甘肃南部,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药用植物。厚朴入药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以干皮、枝皮、根皮、花蕾入药。厚朴以种子繁殖为主,也可用压条繁殖[1]。但普通种子繁殖出苗率、成苗率低,压条繁殖生产效率低,制约了厚朴大规模发展。为节约土地资源和生产成本,缩短厚朴生长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苗木质量,利用国家工信部中药材扶持项目在蕲春建设万亩厚朴基地的平台,采用恩施紫油厚朴为种源,在李时珍医药集团GAP苗圃基地对厚朴育苗方法进行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中药材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需要而创造的药用植物群体。种植优良品种,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药用质量[2]。因此,本试验特选定湖北省恩施市双河乡的紫油厚朴(小尖凸叶)种子作为试验材料。2011年10月20日,从恩施市双河乡华中药用植物园购得15年以上母树林采集的当年紫油厚朴种子15 kg。21日,将种子用清水冲洗,漂去种壳碎屑及未成熟瘪粒,计算种子的纯净度和千粒重分别为96.2%和150g,均高于该种子的质量标准95%和140 g。随后与湿河砂(湿度为手捏成团,触之即散)混合(砂与种子之比为2∶1),用塑料筐贮藏(筐底钻孔透气),表层加盖5 cm厚湿河砂,筐顶盖厚实木板防鼠咬,放在通风良好的室内待用。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李时珍医药集团GAP苗圃基地同一地块进行,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露地育苗,点播盘+露地移栽育苗,点播盘+营养钵移栽育苗。除育苗方法不同,苗圃地的遮阳、浇水等田间管理一致且同期进行[3-8]。

1.3 试验实施

2012年2月17日,取出砂藏种子,用砂搓去蜡质层,筛去河砂,用5%生石灰水浸泡12 h,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待播种。播种时,点播盘覆土厚1~2 cm,露地育苗覆土厚3~5 cm。种子下地后,均覆稻草保湿。点播盘育苗4月20日第1株苗出土,盛苗期4月29日,齐苗期5月4日,出苗率96%;露地育苗4月23日第1株苗出土,盛苗期5月4日,齐苗期5月10日,出苗率72%。5月28日,对点播盘幼苗进行移栽,测得幼苗根系长8~10 cm,地径2~3 mm,营养钵移栽和露地移栽同时进行,均采用腐熟植物残体与自然土混合的营养土。在2个年度的生长期内测厚朴苗株高、地径、成苗率、苗木栽植成活率、材料和人工成本。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育苗方法对株高与地径的影响

由表1可知,露地育苗:地径、株高的最高值大,但因生长密度不均匀,其最低值太小;点播盘+营养钵移栽:地径、株高因受水肥营养条件限制均较低;点播盘+露地移栽:幼苗移栽后生长密度均匀、可控,水肥营养能有效吸收,地径、株高值大,且株间差异不大。

2.2 不同育苗方法对出苗率、成苗率和成活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露地育苗比点播盘育苗播种均匀度差,且覆土深,故出苗率低,在后生长期,株行距不均衡,其成苗率比移栽苗的成苗率低,其总成苗率最低。点播盘+营养钵移栽育苗虽然出苗率高,但后生长期,营养钵的保水能力差,根系吸收水肥能力受限制,营养状况较差,出现死苗,成苗率中等,总成苗率较好。点播盘+露地移栽育苗,出苗率高,后生长期水肥营养好,总成苗率最高。露地育苗的苗木与点播盘+露地移栽的苗木虽然都是裸根栽植,但根系完好,栽植方法得当,成活率较高;点播盘+营养钵移栽的苗木,带土栽植,成苗率100%。

2.3 不同育苗方法的成本对比

点播盘+营养钵育苗,因大量使用营养钵和大量的人工移栽,成本太高;露地育苗因成苗率较低,导致成本上升;点播盘+露地育苗,较露地育苗成本略高。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厚朴采用点播盘+营养钵移栽育苗虽然苗木成活率高,总成苗率较好,但苗木的营养状况不好,质量不优,且材料和人工成本高,故不可取;采用露地育苗营养状况好,但苗木质量良莠不齐,且总成苗率低,也不可取;厚朴采用点播盘+露地移栽总成苗率最高,营养状况最好,且苗木质量均匀一致,人工成本不是很高,故为厚朴最佳育苗方法。

4 参考文献

[1] 周成明.80种常用中草药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24.

[2] 任德权,周荣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7.

[3] 王永进,郑甫佑.陕南厚朴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81.

[4] 权婧婧,房艺丹,雷迎,等.厚朴叶的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96-20397,20423.

[5] 吕雪斌,罗安东,胡家敏,等.厚朴药材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16):9614-9615.

[6] 黄修麟.不同林龄厚朴药用林生物量分布格局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1):93-96.

[7] 楚毛德.厚朴丰产栽培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12(3):114-115,118.

[8] 何世龙,何世文,李家容.厚朴速生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林业,2007(10):40.

上一篇:有机腐殖酸高活性液肥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不同品种甜叶菊糖苷含量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