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课堂实录点评

时间:2022-05-29 01:38:27

《项链》课堂实录点评

摘 要: 文章作者对一位年轻教师讲解的世界名著――莫泊桑的《项链》进行了实录,认真分析了其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和开放性的思路引导,并指出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细节性问题,最后点评,认为课堂教学总体上比较成功,反映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文学底蕴,值得同仁好好学习。

关键词: 《项链》 教学实录 点评

我有机会听了组内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年轻教师的课――莫泊桑的《项链》。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经常被选入初、高中教材。不只是因为莫泊桑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还在于此篇文章对学习者的启示作用,是一篇值得好好学习的文章。因为经典,所以对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也已有了相对固定的模式,想要创新,是有一定难度的。授课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在固有模式上,加入自己的设计风格,于稳中求新,教学效果可圈可点。

一、教学实录

因为是第二课时,诸如作者介绍、字词和故事梗概已经在第一课时解决了,所以授课老师从小说的三要素导入。学生很顺利地回忆出:人物、情节、环境。接着教师让学生找全文的线索词。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却很重要,不可忽略,因为它是引出下一个环节的关键。学生很轻松地找到关键词“项链”,教师接着设计了让学生以“项链”为线索,复述整个故事。这一环节的设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让学生回忆故事的情节,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又为下面进一步分析文章奠定了基础。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假项链。简单明了,情节清晰,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小说的主人公马蒂尔德夫人,她的形象在整个故事情节中表现得非常丰富和丰满,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概括人物形象。在布置这个任务的同时,教师提示:一个人的形象包括自然特征和内在品质两方面,即外貌、穿着和品质、性格两方面,要全面总结人物形象。这个提示非常及时和必要。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将马蒂尔德的形象概括为:美丽、卑微、虚荣、有责任心、勇敢、极端等词句。其中“虚荣”一词的提出,有学生提出异议。教师抓住这个争议,随机当堂讨论。我觉得这里处理得很好,不仅体现了教师的应变能力,而且可以集思广益,更好地解决问题。在“虚荣”这个问题上,有的学生认为马蒂尔德是虚荣的,有例为证:

“她觉得自己本是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华的事物而生的,因此不住地感到痛苦。由于自己房屋的寒伧,墙壁的粗糙,家具的陈旧,衣料的庸俗,她非常难过。……她梦想那些披着古代壁衣的大客厅,那些摆着无从估价的瓷瓶的精美家具;她梦想那些精致而且芬芳的小客厅,自己到了午后五点光景,就可以和亲切的男朋友在那儿闲谈,和那些被妇女界羡慕的并且渴望一顾的知名男子在那儿闲谈。”

“……因此她又梦想那些丰盛精美的筵席了,梦想那些光辉灿烂的银器皿了,梦想那些满绣着仙境般的园林和其间的古装仕女以及古怪飞禽的壁衣了;她梦想那些用名贵的盘子盛着的佳肴美味了,梦想那些在吃着一份肉色粉红的鲈鱼或者一份松鸡翅膀的时候带着朗爽的微笑去细听的情话了。”

“马蒂尔德夫人有一个有钱的女朋友,一个在教会女学里的女同学,可是现在已经不再想去看她,因为看了之后回来,她总会感到痛苦。于是她由于伤心,由于遗憾,由于失望并且由于忧虑……”

从文本上看,马蒂尔德的虚荣显而易见,但是有学生为她辩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是天性浪漫的女人!而且,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有这种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有的学生还站起来反问道:“在座的各位女同胞们,你们不爱美吗?你们不梦想华丽的生活吗?”一句话问得大家频频点头。这时,教师站了出来,引导学生弄清什么叫“虚荣”,虚荣是指特别好面子,一味贪图追求表面光彩,甚至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学生刚才只是从马蒂尔德羡慕并梦想奢华生活来看的,这都是无可厚非的,真正表现她虚荣的句子在哪里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又开始认真研读文本。

“她觉得自己本是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华的事物而生的,因此不住地感到痛苦。”

“可是她偏偏只欢喜这一套,觉得自己是为了这一套而生的。她早就指望自己能够取悦于人,能够被人羡慕,能够有诱惑力而且被人追求。”

马蒂尔德的虚荣体现在她无休止的对金钱和奢华生活的羡慕,以致到了影响自己正常生活的地步,这就是虚荣。

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教师没有在其它词上再作解释,而是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在这个人物身上发生这么戏剧性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个问题问得很开放,也很新颖,学生可以展开想象,只要能影射到的都可以谈。这个问题也确实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在特定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有的学生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乐观、自信,敢于面对。”这个道理应该说是很好概括出来的,也是很表面的,教师在总结学生的回答时,用了“平和”和“感恩”两个词,这两个词很有现代感,是时下非常流行的,学校也一直提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结合得很好,学生易于接受。还有的学生说:“马蒂尔德在把项链弄丢以后,如果不是虚荣心在作怪,去问问弗雷斯艾迪太太项链值多少钱,就不会受那么多年苦了,所以,虚荣是会遭到惩罚的。”这一点归纳得也很好,虚荣心可能人人都有,但过度的虚荣、极端的虚荣,就会遭到惩罚。有一个学生的发言很有意思,他说:“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马蒂尔德在向弗雷斯艾迪太太借那串钻石项链时,弗雷斯艾迪太太丝毫没有犹豫,马上就答应了,还有,当她按照项链盒子里的字号到珠宝店,老板告诉她项链不是在那买的,只有盒子是在那配的。这些细节马蒂尔德如果都能冷静分析的话,应该会对项链的真假产生怀疑,也能避免为赔偿项链付出的代价。”这个学生的观点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不过还是很有道理的,教师也适时地进行了肯定。见大家的意见都发表得差不多了,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马蒂尔德为了一串假项链付出了自己十年的青春,她失去了很多,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是不是什么收获都没有呢?”问题一抛出,学生就争着回答:“不是!”在偿还项链的十年间,马蒂尔德改变了很多:“现在,她已经变成了贫苦人家的强健粗硬而且耐苦的妇人了。乱挽着头发,歪歪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发红的手,高声说话,大盆水洗地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确了马蒂尔德在这十年中经历了以前从未经历过的,体会到了以前从未体会过的――生活的真谛。其实,马蒂尔德还是很幸福的,她漂亮、细心,还有一个深爱她的丈夫(学生找出了体现丈夫对她的关心和照顾的原文)。最后教师总结:“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马蒂尔德在这十年中生活得很辛苦,但是她变得现实了,也尝到了辛苦劳动换来的喜悦,更体会到丈夫对她的爱,这才是一个正常人应有的生活。”

在学生还都沉浸在这个故事启示的道理时,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小说的结尾很有特色,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对莫泊桑的写作风格进行总结。学生讨论后回答:“一是出人意料,二是发人深省。”教师适时对莫泊桑的写作风格作总结:“莫泊桑的作品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此时,下课铃声响起。教师布置作业:“故事以弗雷斯艾迪太太的话结尾,请同学们续写马蒂尔德的反应。”这个作业布置得很好,我想学生可能第一时间会觉得马蒂尔德会恍然大悟,吃惊不已,高呼:“天哪!”但马上又会否定自己的想法,因为现在的马蒂尔德已经不是以前的马蒂尔德,课上已经分析过了,经过十年,她变了。此项作业可以检查学生对文章和人物的理解情况,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点评

授课老师是一位古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平时的言语风格非常犀利,对教学也非常严谨,她会认真地备每一堂课,在课前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而她在上课时也秉承自己一贯的风格,语言非常精练、清晰,整个教学过程她都是以一个发问者的姿态出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思考问题;有时又像是一个“挑衅者”,对学生提出质疑,言辞也很犀利,激发学生的潜力,营造很好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大讨论。本次授课,我认为她的最大优点,就是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衔接得非常自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其次,她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易于接受。最后,她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

当然,本次课也出现了一些细节性的问题:第一,“项链”的“链”字,教师在板书时笔画颠倒;第二,“因为”的“为”和“惩罚”的“惩”发音错误;第三,没有分析小说的环境,等等。

应该说,这节课总体还是比较成功的,反映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文学底蕴,在很多方面值得我好好学习。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在今后的教学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上一篇:关于现阶段有效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下一篇:建构主义在设计理论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