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黄萎病和褐纹病防治技术

时间:2022-05-29 11:54:22

茄子黄萎病和褐纹病防治技术

茄子常发生且危害较重的病害主要有茄子黄萎病、茄子褐纹病、现就上述两种病害的症状识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做以简述,供防治时参考。

(一)茄子黄萎病

茄子黄萎病又叫半边疯、黑心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病株早期枯死,结果少而小,减产十分严重。此病多在茄株开花结果后发病, 先是自下而上或从一侧的叶片发病,随后向全株发展,所以称“半边疯”。叶片初在叶缘及叶脉间变黄,后发展为半边叶片或整叶变黄,并萎蔫下垂以至脱落,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只剩光秆。本病为全株性病害,剖检病株根、茎、分枝、叶柄,可见维管束变褐,故称“黑心病”。该病由大丽花轮枝孢属真菌侵染致病。除茄子外还可侵染甜椒、番茄、马铃薯、瓜菜等多种作物,但以茄子受害最重。病菌以菌丝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进行远距离传播,带有病残体的有机肥,也可传播病害。病菌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强,在土壤中可存活6-8年,所以连作田发病重。在农村,农民家中房前屋后的园田,因年年栽茄子发病很重。病菌借种子、土壤、有机肥料和灌溉水传播。栽培病苗、连作、施用带菌有机肥等发病重。土地干旱,植株长势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进行6年以上轮作。

2.选种抗病耐病品种。

3.种子消毒,培育健苗:种子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消毒后,移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播种。育苗土应选用6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田土,有机肥应充分腐熟不带菌。农民在自家菜园育苗时,应更换无病土,育出无病健苗。或按平方米育苗床面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拌适量细土制成药土,播种时用三分之一药土下铺床面,播上种子后,用另三分之二药土上盖进行育苗。

4.选栽嫁接苗:用野生水茄、毒茄或红茄做砧木,栽培茄做接穗,采用劈接法嫁接,利用砧木根系抗黄萎病菌侵染的特性,防病效果较好,在无作的条件下也可获得丰产。

5.结合定植施药防病:在茄苗定植时,每穴施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克,然后栽苗灌水,利用药剂的杀菌作用预防茄苗根系四周土壤中病菌和侵染。

6.灌根防治:对田间发现的病株,用30%甲霜噁霉灵(瑞苗清)水剂2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一病株灌药液0.3升,隔10天灌1 次,连灌2-3次。

(二)茄子褐纹病

茄子褐纹病在我省各地均有发生,果实受害腐烂减产严重。叶片病斑椭圆形褐色,其上轮生许多小黑点,后期病斑扩大连片,常造成干裂、穿孔、脱落。茎基部受害病斑纺锤形,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凹陷,再扩大为干腐溃疡斑,其上密生小黑点,病斑环茎一周时,引起全株枯死。果实病斑椭圆形黑褐色,凹陷,有同心轮纹,果实腐烂。该病由茄子褐纹病菌侵染致病,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在土表病残体上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借种子调运、风雨和昆虫进行传播,病斑上多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条件适宜时引起病害流行。夏季连续阴雨、重茬地、低洼地、排水不良地发病重。保护地比露地栽培茄子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2.种子消毒,培育无病健苗:种子用55℃温水浸种消毒15分钟,再移入冷水中冷却后进行催芽播种。育苗床土要选用不带菌的净土,或每平方米苗床面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拌适量细土制成药土,用三分之一药土下铺,播上种子后,用另三分之二药土上盖进行育苗。

3.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合理密植,适时中耕培土,尽可能采用覆膜栽培,促进增温保墒,提高抗病力。

4.田间卫生:早期发现病叶、病果、死株及时清除,集中携出田外深埋,减少再侵染菌源。

5.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噁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加0.01%天丰素150毫升或0.1%硕丰481可溶粉60克或0.003%爱增美75毫升,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作者单位:151500黑龙江省兰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上一篇:有机黄瓜种植要点 下一篇:浅议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