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中撷取写作智慧

时间:2022-05-29 09:50:46

从教材中撷取写作智慧

写作教学缺乏有效实施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目前没有一套系统的、便于操作的写作教材为教师提供教学抓手。

一、教材分析,取长补短

1.人教版教材:写作教学引导日渐清晰。

我们大连地区一直使用人教版教材。本世纪之初,人教版推出了实验版教材,其最大特点是以人文话题组元,以人文话题为线,把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串起来。这种体例有其科学性,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分别有各自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分支做支撑,这些知识和能力是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梯度一点点习得的,正如数学必先学加减,再学乘除,才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语文虽没有数学这样清晰而明确的知识能力梯度,但不是没有梯度。以人文话题为主线的编写体例,隐藏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梯度层级,而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恰恰体现为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梯度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三维目标的第一条是“知识与能力”,而我们的教材却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用这篇文章、这个综合性学习教授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

2012 年,人教版发行了七年级上册新版教材,在延续了人文话题组元的基础上,通过单元导读和课后习题,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梯度层级方面做了较为明确的导引,尤其是增加了“写作”栏目,在一定程度上为写作教学提供了方向。如:第一单元的“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二单元“说真话,抒真情”,第三单元“文从字顺”,第四单元“突出中心”,第五单元“条理清晰”,第六单元“发挥联想和想象”。不但如此,每个“写作”栏目中“写作导引”的内容都以本册教材中的阅读篇目为例,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2.美国教材:写作教学引导微观而具体。

曾读过一套《美国语文》(同心出版社,2004年出版),这套书是美国当代中学语文教程,是中国第一套系统引进的西方中学教材。这套教材的编撰体例是以美国历史的发展为主线索,串起不同时代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及文学代表意义的文章。这套书中,每一篇文学性选文之后都配有一个“微型写作课”栏目,其下设置6个子栏目:①训练内容,如:“口头航海报告”“记叙文之间的比较”“自传式叙述”等;②写作技巧指导,如“生动细致的说明”“表现因果关系”“利用过渡词表现地点”等;③选文范例,或直接呈现选文中的精彩片段,或概括选文中蕴含的写作技巧;④构思,如:“想象你要描绘的自然奇观。画出一份草图,并且记下一些你用来描绘它的细节――景象、声音、气味”;⑤写稿,对写作思路、材料组织加以引导;⑥修改,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如:“重读你的文章,看它是否准确地表现出了你要描绘的对象。添加或修改感官细节,使你的描绘更加清楚。同时找出一些地方,添加过渡词,使空间关系更容易理解”。这种“微型写作课”是对学生进行单点式写作知识、写作能力的训练,目标小而具体,步骤清晰而暗合逻辑,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尤其是其中的“修改”环节,指导明确,学生完全可以跳一跳摘到桃,从而使学生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在由夏尊先生初稿、刘薰宇先生修改的《文章作法》(中华书局,2007年出版)一书中,两位先生总结出小品文(包含了我们现在所说的随笔、片段作文等)的价值有:“可为作长文的准备”“能多作”“能养成观察力”“能使文字简洁”“能养成作文的兴味”,提出了“读者要学作文章吗?先努力作小品文吧!”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短文作文训练的必要性。美国教材中这种“微型写作课”的设计,很好地践行了这种理念,值得我们反思、借鉴。

3.香港教材:写作教学引导具体而系统。

《学好中国语文》,是由商务印书馆于2002年出版的一套香港初中语文教材。这套教材在写作教学的系统性设计及读写结合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这套教材以“写作能力”为主线串起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横向与纵向教学目标,如表一:由上述表格内容可见,各年级、各单元、各单位的教学目标紧紧相扣,循序渐进,架构起一个系统的知识、能力网络框架。不但如此,此教材阅读选文的课后练习题的设计也紧扣这些目标,为写作教学铺桥搭路。如:中一年级第三单元“立意和选材”的单位三“选材和剪裁”中选取了《背影》和《挨揍》两篇文章,《背影》的课后习题有:本文以“背影”为题目,哪一幅图最能表现出这个题目?作者在南京逗留了两天,作者主要写哪一天的情节?试讨论为什么作者有这样的安排。作者对父亲的形象作了描写,这样的安排跟文章主题有什么关系?《挨揍》一课的课后习题有:为什么作者详写“挨揍”一段而略写父亲的慈爱?这样的写法跟文章主题有什么关系?《背影》和《挨揍》都以父子情为主题,但两者在选材和剪裁上各有什么分别?

这样的课后习题让学生在研读名篇“为什么这样写”之后,习得“我也可以这样写”,以阅读教学促进写作教学,使二者相辅相成。

二、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1.依据教材,细化写作教学内容。

人教版2012年七年级新教材中,增加了写作教学指导,给出了写作教学的方向和抓手,但其技法指导比较宏观,写作实践内容比较大,在实际教学中比较难操作,于是我们采取了依据方向、细化内容、化整为零、统筹规划的方法设计作文教学的内容。如七上第一单元中的写作板块为“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在“写作导引”中提到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要注意的第一点是“观察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就要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这样的指导侧重于说理而失于操作性,就像告诉一个攀岩者要坚强勇敢、不畏险阻却不教授他攀岩的技能一样。此外,第一单元写作板块中的“写作实践”共设计了三道实践题目,涉及到写景、写人、写事。这个容量是不可能在一节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必须有所取舍,有所分解。基于此,我们把“写作导引”中强调的三条注意点细化为四个写作技能训练点:多感官观察、多视角观察、多时段观察、且观且思,再与写物、写景、写人的内容结合起来,逐点突破,前后勾连,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螺旋式提升。再如,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我们的整体规划为:2.解读选文,提供写作教学范例。

我们教材所收录的选文多为经典篇章,蕴含着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众多的手法、巧妙的构思、深刻的思想,这些都是很好的范例。用教材中的经典做范例,一则学生会因为熟悉而更易接受,二则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为此,我们对教材中的篇章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与梳理,并以单元为单位进行了汇总,为范例提取做好准备。如对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选文内容的梳理如下:经过这样的梳理,教材中的瑰宝尽显无遗,为范例的撷取提供了便利,同时便于确定单元阅读教学内容,为知识、能力训练目标序列性的建构提供了参考。

作文教学难,但并不是无路可循。研读教材、解读教材、挖掘教材、依托教材,我们终究可以走出一条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辽宁省大连教育学院初中教师教育中心;116000)

上一篇:初探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下一篇:浅谈如何有效开展物理探究课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