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景抒情 融情于景

时间:2022-05-29 09:00:26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是杜甫于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携妻带子,由于逃难而在成都写的。这首诗是写诗人一方面对春光的无限喜悦,反映了他生活上的闲适;另一方面又想离天这个不宁静的地方,远游吴地。诗人独运其艺术匠心,以凝练,圆润、工整的语言,绘景抒情,融情于景,使诗情与画意浑为一体。

全诗意思是:那翠绿的杨柳,轻枝漫舞,一对黄鹂,悠然其里,和悦鸣声;那碧蓝的天空,万里澄湛,如洁白锦绢;一行白鹭,展翅翱翔,豪迈前行;那崇山峻岭,千载积雪,皑皑耀目,危耸云霄,那长江大河,浩瀚无垠,波涛惊人,船泊水游——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幅绚丽优美、境界宜人的风景画吗?画的色彩鲜艳:葱绿之中缀上两点鹅黄,蔚蓝之间横进一条银线,青山之巅冠着一片白雪,绿水之上泊入几只黄船,色彩对比鲜明、浓淡相宜,确具国画的味道。画的构图精巧:上半部是一片淡青的天空,还有一行白鹭,下半部有一座草堂,其近处有垂柳鸣鹂、东吴泊船,远处有绵绵雪山。这样,白鹭与黄鹂相应,雪山与苍天相衬,翠柳与春水相映,航船与茅屋相依,结构紧凑,疏密有致,堪谓国画的布局。画的手法灵活:一二句是动态;三四句是静态。“黄鹂”、“白鹂”是从细处着墨,“翠柳”、“青天”是从大处落笔。可见柳丝之中现出黄鹂,苍穹之下显示白鹭,这是大中绘小;“窗”、“门”皆为小物,“岭”、“船”俱是大景,遂此窗中望西岭,门间看泊船,这是小中绘大。这些足以见之笔法不一,手段各异,具有国画的风格,且画艺十分高超。全诗四句,每一句都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画面,四句并列又是一个整体:有上有下,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委实是一个优美的境界,使人感到恬静、闲适、喜悦而又引人遐想,可谓尺幅千里。诗的一与二,三与四为对偶句,对得十分工整自然。

杜甫的这首《绝句》不仅能体现了“少陵翰墨无形画”(宋·苏轼语)的特点,还能显示出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诗句)的功力。这首先表现在数量词的运用上,如“两个”、“一行”、“千秋”、“万里”等,不仅使画面色彩对比鲜明,而且工对整齐,使画面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立体感,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心雕龙·神思》),它们一经诗人妙手缀合,则意境顿生,趣味倍浓。其次,动词的运用颇具功力。一个“鸣”字,黄鹂那悠然唱和之态触目可见;一个“上”字,白鹭潇洒腾飞之姿跃入眼帘;一个“含”字,既将大景组织在小景中,又把诗人自己放入画面中了;一个“泊”字,将航船与草堂联系,写出了诗人当时兴奋的心情,这宛若信手拈来,但语隽词工、雅俗共赏,由是观之,遣词不一定以奇方能制胜,只要功夫到家,就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上一篇:新课程下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下一篇:议平行四边形性质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