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唐村武术史料再考略

时间:2022-05-29 06:50:12

河南唐村武术史料再考略

周伟良教授在考察唐村武术的时候曾说过,如果唐村的武术史料是真实的,整个中国武术史就得改写。周伟良教授虽然两次往返唐村,观看了许多资料,进行了实地考察,但由于考察的时间限制,占有资料不太充分,写作论文时间仓促,所得结论尚有商榷的余地。本文试图通过作者查找到的深层武术史料,碑刻资料,历史典籍资料与周教授进行商榷,以期证明《李氏家谱》、唐村的碑刻资料、武术抄本都是真实可靠的,让更多的人通过学习和考察,得出更加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

2014年第12期《中华武术研究》杂志刊登了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周伟良的文章《河南唐村武术史料考略》。作为周教授考察河南博爱唐村的陪同者和参与者,觉得为周教授考察唐村提供一些信息,助周教授在短时间内写出数万字的长篇文章尽一份绵薄之力而感到高兴。

然而,细读周教授的论文,发觉周教授在写作时,由于来去匆匆,时间仓促,所查资料尚未臻至,在资料运用上和历史考察上还有待于深入,因此所得结论,尚有偏颇之处,尚有商榷的余地。在历史观上,考察也没有奉行实事求是的原则,而是先入为主,听信“谣言”,所得结论与史实相距甚远。为了澄清历史,本文将在与周教授商榷的同时,对二水居士的“谣言”一一进行驳斥。

一、唐村《李氏家谱》中的武术史料再考略

关于《无极养生拳论》的作者,周教授认为,从民国时期二十年开始,孙氏的《形意拳学》一书已经盛行于社会,所以,李春茂的《无极养生拳论》有可能辑集了《形意拳学》中的“形意无极学”与“艾毓宽序”相关内容,决非万历年间曾为贡生的李叶蓁所写。而本文作者认为:

(一)《无极养生拳论》为李春茂所作,源流清楚,史证充分。李春茂的《无极养生拳论》植根于千载寺厚重的无极养生文化。千载寺是一座古老的集儒、道、佛为一体的大型寺院。千载寺原名无极寺。东魏武定三年(545年),更名千载寺。千载寺规模宏大,是由千载寺、三圣祠、太极宫三部分组成的规模庞大的寺庙群。千载寺是佛教寺院。寺东为三圣祠,供奉伏羲、文王、孔子三圣。三圣祠之东为道观,古称太乙宫或太室祠。寺南30米有个叫博鳌潭的小湖,潭边竖着洛书河图碑和伏羲女娲图像雕石,潭东有座“周易祠”,构成了儒、释、道三教合流、共处互融的特殊人文景观。古时有一位名叫尹寿子的先哲,曾在此研修“无极之道”,被老子奉为先师。据《怀庆府志》记载:“尹寿子,相传虞舜时人,说道经于河阳”。河阳,黄河之阳,沁河之阳。这说明千载寺内尹寿子活动的遗迹是真实的。相传尹寿子的母亲怀胎十二个月,仍不见分娩征兆,于是,就去请教一位颇懂医术的先生。这位老先生让她沿着博鳌潭转圈,尹寿子的母亲就顺着博鳌潭沿一个方向往前走,走着走着就动了胎气,生下了尹寿子。尹寿子长大成人后,母亲就把她如何难产、如何沿博鳌潭顺着一个方向走、怎样动了胎气生下他,一五一十地告诉他。尹寿子聪慧异常,他坐在博鳌潭边,把母亲走路的痕迹画了下来,形成一个圆圈,这个圈,无穷、无尽、无始、无终。后来人们将这个图雕刻在一块大理石碑上,相传就是尹寿子传下的无极图。

西汉的时候太乙宫出了个导引养生大师叫李自然,汉武帝为了长生不老,永享安乐,圣驾亲临李自然结庐的金伞山,向李自然学习导引养生之术。后来,汉武帝赐给他金银财宝,不受,便赐予他皇姓“刘”。李自然从此遂更名为刘自然。西汉元朔三年,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东来公干,写了一篇《金伞山万寿观自然先生赞碑》,碑文云:汉大夫东方朔奉诏东干,特谒金伞山万寿观主自然先生刘公古迹,追慕其德,乃留赞曰:

妙哉至道,无极无穷,无影无形,无始无终,

细无不无,大无不容,分判混沌,运干元穹,

造化川谷,备列西东,生育万物、孕产禽虫,

五行否泰,八卦屯蒙,随缘祸福,应兆吉凶,

非道能著,惟人可宏,昔者自然,天锡英雄,

作用法则,动下谦恭,量若溟海,声如巨钟,

解忿判锐,知白知青,深达奥旨,洞晓真宗,

金伞山侧,万寿观中,持诵精恳,焚修至诚,

飞符走录,斩妖灭凶,迎神役鬼,降虎伏龙,

拯济水旱,时稔岁丰,制服灵液,采铒赤松,

吞日饮月,单衣拒冬,一百十九,貌若婴童,

回光返照,圣智圆通,术丹济鼎,彩霞飞虹,

旧缘宿行,相契是功,金书赫赫,鹤驾腾腾,

仙乐嘹亮,啸歌雍雍,祥云蔽日,瑞气凌空,

履石遗迹,以记名崇,摩幡鼓节,迎归洞宫,

飘飘仙袂,隐隐玎冬,信士继踵,洪波立封,

秦室堕废,战国奸雄,岁月既久,观宇颓崩,

千载之后,再阐元风,自然远祠,重耀仙踪,

兴修大厦,宏壮孤峰,寒灰复炽,枯木重荣,

四方归奉,万里和同,圣弱万寿,帝道兴隆。

大汉乙卯岁次八月一日安昌县令刘得辛立石

东方朔所写的这块碑,将无极养生的功法、气功状态、气功效应写得栩栩如生。这通碑共有两块,一块在千载寺,一块在金伞山。不看东方朔所写的《金伞山万寿观自然先生赞碑》,就不知道什么是无极养生功,就不知道无极养生功的传承,就不知道《无极养生拳论》产生的背景与渊源,就不理解为什么孙禄堂写不出形意无极学。可惜周教授并没有注意到此碑的碑文。

无极养生功也随着历史的前进、时代的进步和新历史资料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发展。到了汉献帝末年,洛阳发生兵乱,支谦随族人辗转来到千载寺,住持于千载寺,并在此翻译了佛教著名的经典《大明度无极经》。《大明度无极经》与《易经》的太极、无极学说相结合,成为十力和尚创无极养生武功和重要理论来源。这些厚重的无极养生文化和武术文化都被李春茂浓缩在《无极养生拳论》里。孙禄堂没有这些厚重的养生文化,凭什么能写出“形意无极学”?

从文章结构上看,李春茂的《无极养生拳论》虽然只有短短400字,却文字简洁,语言通俗,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让人们可以很清晰了解了什么是无极,什么是无极养生,并通过实践体会说明练习无极养生武功,是能够使人“永人之天年,畅达人之血脉筋骨,欲从后天返先天而卫生之术”。

(二)“体质”、“卫生”并非现代语言。周伟良教授认为李春茂《无极养生拳论》中的体质、卫生等词语不可能出自明代,是古文中夹杂新词。周教授是讲授体育与健康的,对古代的历史、典论、语词学习运用得相对较少,不太熟悉。其实,在魏、晋、唐、宋,“体质”一词就已经成了常用语。唐朝诗人韦应物《杂体五首》第四首就有“同声自相应,体质不必齐。谁知贾人铎,能使大乐谐”,宋・刘克庄《满江红・丹桂》就有“体质翻嫌西子白,浓妆却笑东邻赤”的词句。诗人们能将语词写到诗歌里,就已经说明其普及程度了。在文章里也很多。唐・李通玄所撰《新华严经论》:“明信心者。智照自他身心。皆无有体性。如虚空故。如光影无体质故。是故名为观察智佛。五举菩萨上首名号者。名为贤首。为明信。”至于卫生一词,历来就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卫生就是讲求干净,清洁。如与坡同仕宦于北宋的晁说之所著《晁氏说语》有言:“予爱善卫生者,不以脾胃暖冷物、熟生物,不以元气佐喜怒。”另一种解释,卫生就是养生之道。如元初著名全真道士李志常所作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就有丘处机会见成吉思汗时候,成吉思汗就忙着问:“真人远来,有何长生之药以资朕乎?”丘处机如实回答说:“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这里的卫生之道就是讲的养生之道。翻阅古籍,这样的记载还很多,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极养生拳论》中的体质、卫生的词句,都是古已有之的,屡见不鲜的,并非民国时期的文字和行文风格。

至于《李氏家谱》的后记,更是无可厚非。所谓后记,是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又称跋或书后。唐代韩愈作《科斗书后记》便有后记之称。韩愈是我们的老乡,我们博爱县也有韩愈的后裔。他在家乡有很大影响,学韩愈的行文风格也是乡人责无旁贷的。后记,古人多用书于某书或某文后的题名,如宋代欧阳修即有《书梅圣俞稿后》,曾巩有《书魏郑公传后》,王安石有《书李文公集后》,都以书后为题。偶或用读某书或某文后题这一名称,如唐代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便名之读后题。后世所谓题跋,都是后记。后记实际是列在书后的序文,但与序文稍有不同。其差异之处在于后记或跋,篇幅往往小于序,在内容方面往往不需如序说得那么全面,体制规模也都小于序文。在唐代的写经里,对后记的运用也很多。

至于“风水宝地”一词,在宋代的《太平广记》、宋淳熙年间的《三山志》中我们都可以找到“风水宝地”一词。可见风水宝地一词既不是李元善发明,也不是李元善抄自现代语言。欲从风水宝地一词中看出《李氏家谱》的年代,应该是走眼了。

(三)李春茂“万历”落款完全正确。周教授在写作《河南唐村武术史料考略》的时候,参阅了一位叫二水居士的网络文章《惊世骇俗的大明万历拳谱》。二水居士的这篇文章本身就是一个谣言。他编造了魏美智关于宋书铭、宋远桥云云的谣言,还“惊世骇俗”地说将写成如何错误云云的谎言。为此,魏美智先生多次追究他造谣的责任,请他道歉。二水居士尚未道歉周教授就又将他的谣言重复了一遍,还说“是自我作古者所暴露出来的一个破绽而已”。可是,“自我作古者”没有“暴露”出破绽,倒是周教授和二水居士暴露了知识欠缺的破绽。

二水居士的《惊世骇俗的大明万历拳谱》若非别有用心,就是知识浅薄。将写成是完全正确的。《历代帝王年表》有:“癸酉・神宗・翊钧・万”;《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谱》载:“神宗・范天合道哲肃・翊钧・穆宗太子・元年癸酉在位四十八年庚申崩・万。”

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周伟良先生忽视了李春茂《无极养生拳论》的创作年代。中国历代帝王都有避讳的习惯。李春茂的《无极养生拳论》写作于万历庚寅年,即明万历十八年。当朝的皇帝是万历皇帝。虽然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但是,万历皇帝的皇权没有哪个敢剥夺。李春茂将万写成万,正是避了万历皇帝的讳。关于与,还有人说是应该避乾隆皇帝的讳,这种说法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万历十八年是1591年,乾隆皇帝出生于康熙五十年,即1711年,二者相差120年,李春茂怎么可能要避120年之后的乾隆皇帝的讳?

上一篇:少林诱敌深入法(下) 下一篇: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国际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