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体验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实践

时间:2022-05-29 05:54:24

角色体验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探讨了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习故事、体验故事角色的基本步骤及方法,旨在通过体验故事角色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关键词】体验 故事的语言和人物 表演故事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21-01

目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大都是基于“语篇意识”的理念,以英语故事为载体,通过精美的动画和大量的、丰富的配套拓展阅读资料,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情境。力求在让学生追求故事的情趣时,逐渐学会灵活运用英语知识,加强自己捕获语篇信息的能力。在理解和体验的前提下,激发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最终养成英语阅读的好习惯,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一、进行故事角色体验实践的背景。

当前,小学英语的语篇教学是教材构成的重要板块之一,“语篇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独白,它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语。”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使用的故事主要取材与《牛津小学英语》和《Longman Welcome to English》两套课本。这两套教材都有Learn to read或Fun reading故事板块,这些故事都具有情节儿童化、语言生活化、主题鲜明化,目的简单化的特点。有利于小学生进行角色模仿和情境体验,让他们能够在较为真实的话语情境中,创造性地参与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情趣。

实践中故事的体验教学与评价使学生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学会处理语篇重点信息的吸收和消化,激发学生的“反馈”能力,灵活使用英语、扩大语言使用的场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英语。

二、体验故事角色的基本途径及方法。

美国的语言学家Kenneth Goodman认为:语言是整体性的,它是有语意、语形和语用组成的,他强调整体式语言学习是指一个“完整的学习者”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学习“完整的语言”。“整体式语言教学是一种以儿童本位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语言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者应该尊重学习者的好奇心、创意、意愿、生活经验以及自学语言的能力;主张语言学习应该在自然、真实和完整的语言情境中进行,并以文字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文字作为教材,以交流和意义作为语言学习的重点。”我们在实践中本着故事整体性原则摸索出四条引导学生体验故事角色的途径:Go for meaning; Go for feeling; Go for reading; Go for thinking。

(一)Go for meaning就是围绕故事情节进行角色体验。Meaning具有意义、含义、意图等意思。Go for meaning就是在故事教学中跟着故事的情节讲述、表演故事。它具有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故事有个大体的领会和把握的特点,尤其适合于小学阶段比较短小的故事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常常会根据故事情节制作一些教具、图片,通过自己的语言、语气来“讲述”故事。通过整体感知的过程,将学生带入故事让学生完整的了解和感知故事。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生活经验,而且可以通过学生追索故事情节的过程,培养学生猜测词意的语言学习能力。教师在讲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下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并通过“讲”和“演”的方法让学生随着情节的变化主动追索,“不知不觉”地模仿角色的语言、整合学生所有学过的语言生成自然的语言。

(二)Go for feeling就是让学生通过感悟角色语言、讨论角色思想、表演角色动作、内化故事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老师设计的各种活动,实实在在地体验和理解故事,生成鲜活有趣的语言,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Feeling具有感觉,触觉;感情,情绪,直觉,同情等多种意思; Go for feeling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调动五官的感觉,体验和了解故事。在实践中教师常常会将故事中可以让学生看到、听到、摸到、嗅到、感觉到的教具或以实物演示;或以画面再现;或用音乐渲染;或语言描述;或表演体会,把学生带入生活的、自然的场景;并通过故事情境的营造让学生进入故事,演出角色的情感。实践证明只有让人能够体验到的语言才是能够真正学会的语言。在教学中以情景为载体,以具体的情节、人物、事件为线索进行的feeling教学,让学生进入角色,体验故事的内涵,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让学生人人拥有读了故事想说,学了故事能说,理解了故事会说的表达欲望。

(三)Go for reading从广义上讲reading就是“读”,读故事文本、读故事背景,读出故事语言;狭义上讲就是“读”,就是读出角色的语言、读出故事的情境、读出故事的难点与重点;读通、读熟、读懂故事。同时,读的形式在课堂上也可以细分为“默读”、“朗读”、“趣味读”、“分角色读”、“带感情读”、“看图读故事”等等多种形式的读。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充分的各种形式的“读”可以帮助学生弱化语言难点,解决学生已经吸收的语言与新出现语言的磨合与运用;充分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达到用自己语言复述故事的目的;充分的阅读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角色体验,提高他们合作扮演时所需要的自信,满足学生潜在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延伸故事的张力,达到以故事以载体的语言交流与运用的目的。

(四)Go for thinking就是通过对故事情节、角色、场景、结果的思辨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故事,发表自己的观点。实践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答辩、再现、改编等方法,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测、构想和创造故事;通过看似矛盾的假设和为文本添加新的结尾等方法,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对已有问题开展新的讨论获得新的解释。让他们把故事中的语言用到活生生的生活中,并利用故事文本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达到培养他们思维自主性与创造性的目的。

在英语故事教学中运用体验角色的实践活动,让我们更深一步地理解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还原课堂本身的特点“通过交流讨论和角色扮演实现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故事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听录音、看动画片、背诵与表演。还要让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充分地参与其中。“从感悟语言、感悟人物和作者的内心世界出发,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故事、体验故事”,只有在理解与感悟的前提下,我们才可能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体验故事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感触和思考等,在完成真实的任务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体验参与中获得成功。

上一篇:面向汽车、新能源产业,改革工程教育 下一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