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课程理念 革新小学体育口令教学

时间:2022-05-29 04:55:28

践行新课程理念 革新小学体育口令教学

口令在体育教学中具有目标明晰、内容精要、语言凝练的特征,使用得当可以对学生心理、情感和课堂教学氛围产生良好的影响,提高学生接受体育知识和掌握运动技能的水平。新课程强调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均获得发展,强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种背景下,改革传统的体育口令教学势在必行。

一、正确认识口令的作用

“三分动作,七分口令”,口令教学,值得我们重新认识探索。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最常见的问题是复杂技能动作的错误,而要纠正小学生的这个错误,我们可将这个较复杂的动作拆分成若干个要点,然后配以相应的口令,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采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口令的灵活使用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在太极拳教学中,口令节奏的控制能够形象地传达出太极拳的行云流水,受到学生欢迎。

笔者在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组织、反思等方面,都重视口令教学的作用,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口令依次分为:队列口令、基本体操口令、数字口令、武术口令、信号口令,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结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体育口令教学现状及其不足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小学体育口令教学普遍具有随意性、盲目行,它的有效性、科学性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提高。究其原因,在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反思:

1.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单调,导致了口令教学的单调乏味。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体育训练内容基本都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相应的单调口令也使学生在听觉上产生了疲劳,难以达到应有的兴奋状态,让学生懒散应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不规范的表述,使小学生在体育老师的口令面前举止失措。有相当的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的基本内容重视不够,口令的表述常常很不严密,很不规范,如经常将“两臂侧平举”错误表述为“两手侧平举”等,让学生产生歧义,动作出错,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3. 口令的滥用或随意性,使得口令教学难以凸显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效果,影响学生体育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三、小学体育口令教学革新方略

小学体育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因素都要在“三维目标”上有所促进;口令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必然导致学生上课延时、纪律散漫、精神疲沓、动作出错,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等不良结果。因此,要想真正落实体育新课程理念,必须重新认识口令教学的重要性,不断革新小学体育口令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为此,笔者在这三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从内容和形式上丰富口令教学。口令教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动作,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在这个目标之下,口令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例如,在形体项目之类的教学中,就可以变换口令方式,由原来单一的口喊“1、2、3、4”改变为结合音乐的节奏,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在一般的运动项目教学中,都可以在遵循基础口令的前提下,为简单的教学内容设计新颖、适用的口令。

2. 规范口令的表述。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对口令教学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继而严格要求自己,准确、规范地表述口令。口令表述是体育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语言之一,这种基本的语言功底过关了,才可能取得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才可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专业化的发展。

3. 由被动口令变为主动口令,由单人口令变为众人口令。小学体育教师在使用口令教学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在自己设计、运用口令时,最好能鼓励小学生参与口令的互动,形成师生间口令的应答状态,或同班不同组之间的竞赛状态,或男女同学间的趣味竞技状态,大大增强口令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

总之,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就必须重视口令教学并使其易懂好用易记,增强其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必须不断参照体育新课程标准,适时调整口令教学,使其内容和形式都日益丰富多彩。

( 作者单位: 广东江门市范罗冈小学)

上一篇:良药何妨裹糖衣 下一篇:那些迷人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