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村雨洪利用工程运行带来的效益

时间:2022-05-29 01:56:21

北京农村雨洪利用工程运行带来的效益

摘要

本文介绍了北京农村雨洪利用工程概念的提出,2010年北京农村雨洪利用工程概况、雨洪利用工程的模式、工程运行所带来的效益,对雨洪利用工程给予肯定。

关键词: 概念概况模式效益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北京市雨洪利用工程的提出

雨洪利用是把从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是水文循环中获取水为人类作用的一种方法。北京市曾于20世界90年代初,开展了“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雨洪利用研究”课题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北京城区和农村雨洪利用的对策和技术措施。随着技术的成熟,北京市自2006年至今,一直在加大对雨洪利用工程的投资,且每年都对工程的运行情况作出评估。

二 2010年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工程概况

(一)2010年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工程的总体概况

2010年,北京市以实现雨洪利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全迎汛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等“五个结合”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山区增加水库蓄水、平原增加回补地下水、村庄增加农村生产可用水量等“三个增加”为基本原则,按照坑塘雨洪模式、沟道雨洪模式、塘坝雨洪模式、庭院雨洪模式,在门头沟、房山、顺义、昌平等13个区县,充分利用村内的废弃坑塘、低洼地、砂石坑等,拦蓄雨水、蓄滞雨洪,建设150处雨洪利用工程,增加蓄水能力232.41万m³。(见表1)

表1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工程建设情况表

(二)2010年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工程的五种模式简述

将雨洪利用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防洪除涝、安全迎汛相结合,与污水治理、再生水利用相结合,与改善村容村貌、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总结出坑塘、沟道、塘坝、庭院和膜面五种雨洪集蓄模式。

1、坑塘雨洪利用模式

利用村内现有废弃坑塘、鱼池、砂石坑等,经过清淤、土石方整治、边坡护砌、坑塘改造以及沉淀、过滤等设施建设,集蓄雨水,形成景观水面,灌溉绿地。

2、沟道雨洪利用模式

山区县在水库下游地区,利用山涧沟道、排水沟渠,通过疏浚、拦污、沉淀、过滤等设施的建设,汇集和存蓄雨水、泉水,用于农田、绿化灌溉。

3、塘坝雨洪利用模式

利用山区沟谷的现有塘坝,进行维修改建、闸门维修、防渗护砌,利用地形高差,集蓄山坡、沟谷天然雨水,增加集蓄水量,保证周边粮田果树的灌溉用水以及旅游景观用水。

4、庭院雨水利用模式

利用村庄的屋顶、集雨樽以及不透水的硬化路面等进行雨水的收集、利用。

5、膜面雨洪利用模式

利用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室顶和设施大棚膜面作为雨水收集下垫面,通过集雨管沟、净化设施和集雨池将雨水存储起来,利用微灌等技术将收集的雨水用于设施农业灌溉,满足作物旱时用水。

表2 2010年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工程集蓄模式表

三、 2010年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工程发挥的效益

2010年新建150处农村雨洪利用工程完工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建工程通过蓄水,形成了景观水面,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通过入渗,回补了地下水;部分工程通过配套灌溉设施,利用雨水灌溉,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通过清除垃圾,绿化美化,解决了以往坑内乱倒垃圾、臭气熏天的脏、乱、差现象。

(一)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实现雨洪高效利用

1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

工程运行后,可截污蓄清,拦蓄雨洪水,增加农村地区可利用水资源量,2010年建设的150处雨洪利用工程,在汛期实际蓄水量达到250余方。

2补充灌溉水源

通过建设泵站、铺设管道、配套灌溉设施,利用工程集蓄的雨水补充设施农业、大田作物、绿地高耗水期的灌溉用水,满足作物生长需水的同时,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黄安农庄位于黄安村口,农庄后面有一山泉,由于山庄资金有限,未能很好的治理利用,山泉水白白的流走,使当地的有限资源浪费。

该项目结合雨洪利用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农庄后面的山泉水与硬化路面雨水;修建集泉池,形成景观池塘,积蓄雨水用于200平方米绿化灌溉和周边景观及农地灌溉用水。

3回补地下水

利用现有沟道、坑塘、砂石坑等收集、存蓄雨水资源,拦蓄地表径流,延长滞洪时间,减少雨水径流外排,利用沙性土壤良好的渗透性能,增加雨水的自然下渗回补,不但减少了雨水的蒸发损失,而且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程度,补充地下水,涵养水源。

(二)治污蓄清,循环利用

1雨洪利用与农村治污相结合

利用土地渗滤、水生植物净化、湿地处理方法对村内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出水进入雨洪坑塘,同时集蓄雨水,灌溉周边绿地及农田,实现雨水、中水的循环利用,改善村内水环境,积极推进农村循环水务建设。

平谷区鲍家庄村原坑塘是村民生活垃圾堆积地和污水汇集地,坑塘淤塞、水体污染严重,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蓄水功能,严重的污染地下水。通过采取垃圾清运、净化设施等工程措施,对坑塘进行综合治理,使其恢复、扩大蓄水能力。

2雨洪利用与湿地建设相结合

利用雨洪工程存蓄的功能,针对农村存在少量低浓度污水,通过种植荷花、睡莲、蒲草等水生植物,构建人工保护湿地,通过物理沉降、微生物降解、土壤阻截、植物吸收等作用,净化水体,恢复生物多样性,发挥贮蓄雨洪、净化水质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多重功效。

八家地郊野公园雨洪利用工程位于东升乡八家地郊野公园内,项目总面积4万㎡,草地绿化面积24137㎡,湿地总面积13095㎡,包括北侧潜流湿地和南侧两块表流湿地,蓄水总库容15000m³,工程竣工至今共收集雨水近4万m³。项目利用公园内积水涝地建设湿地收集利用雨水,利用水生植被过滤,实现雨水的循环流动和自然净化;建设水体循环系统,营造了动态水景观的同时有利于保持了湖体水质净化。综合以上,实现了雨水的有效收集、净化和利用。

结 论

北京市2010年雨洪利用工程的实施,从以上论述内容来看,确实发挥了工程的效益,既储存了蓄水量,补充了水资源可利用量,回补地下水,又治理了脏、乱、差、臭的水环境,缓解了北京水资源紧缺的压力,为北京市营造人水和谐的氛围,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乡村水环境型雨洪利用工程和都市型雨洪利用工程。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水务局 、市规委,《北京市城市防洪规划》,1995年开始实行;

[2] 北京市水务局 、市规委,《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2003年3月4日市规发(2003)258号公布,自2003年4月1日起施行;

[3]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9年3月批准实施;

[4] 张智、吴济华,《城镇防洪与雨洪利用》,2009.0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浅析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下一篇:浅谈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