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戏曲学院:本土原生,戏曲台湾

时间:2022-05-28 11:18:20

台湾戏曲学院:本土原生,戏曲台湾

台湾,宛若一艘美丽的行船,伫立在太平洋上。此一海岛型的地理环境,在原乡、殖民、本土、全球化的历史交错下,造就了开放及吞吐的融合形态,荟萃着无疆界的多元文化,形成了台湾戏曲海纳百川的博雅发展。

与戏曲的相遇,是儿时美好的记忆,我自幼即随喜好歌仔戏的父亲耳濡目染,对于传统戏曲总是觉得亲近、熟稔,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古早的台湾,当时最繁兴的娱乐,就是“相招去看戏”,“站在庙埕上,坐在戏棚前”,每逢迎神赛会、社火阵头、锣鼓喧天,总要演上一段扮仙戏、唱一首歌仔调,老百姓们驻足、围观、话家常,台湾人的感情就在此时默默地交融、汇流,形成特殊的台湾文化。

海洋交汇之处的台湾,有着丰富的戏曲文化景观,根据台湾各项研究戏曲的资料显示,台湾的戏曲大致可分为地方戏与偶戏两大类,地方戏包括:车鼓戏、南管戏(梨园戏)、北管戏(乱弹戏)、高甲戏、四平戏、歌仔戏与从三脚采茶戏发展成的客家戏;偶戏则包括皮影戏、傀儡戏与布袋戏。其余剧种如昆剧、京剧、豫剧、绍兴戏、川剧、评剧等亦以不同的身姿展演在台湾各角落,不论是在当地延续发展的歌仔戏、客家戏或是随着先民漂洋过海的各剧种家乡戏,不仅慰藉着人们离乡背景的思愁,更奠定了台湾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造就台湾原乡丰粹的文化景象。

在台湾,能含括既具本土原生又含历史悠久剧种艺术的传薪之处,就在唯一一所12年一贯学程人才养成学府的“台湾戏曲学院”。该校自1957年创校以来,历经私营改制公立体系的过程,走过半世纪,筚路蓝缕、使命深远,56年来,肩负艺术教育、文化传播、社会推广、实习育成等重责大任,为台湾的戏曲薪火相传卓有贡献。学校虽属技职院校,特色是以传统戏曲为核心的艺术专业学院,具有艺术与人文、传统与现代并行的内涵,戏曲理论与实务并重,学术兼修,不但讲求基础功底之幼功,亦着重现代教育规范(包含学制课程、适性发展、生涯辅导等),学科与专业术科并进,更具有肩负戏曲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任务,尤其在现今全球皆更关注无形文化资产的呼吁下,学校的教育责任与发展方向,更有其指标性的意义。

传统戏曲是中华文化固有之精髓,已成为世界各国所惊艳与重视的艺术成就,21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京剧、昆曲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资产之际,落实戏曲教育、扶植戏曲根苗,尤具深刻之历史意义。“戏曲走出去、世界走进来”是台湾戏曲学院发展之道,也是活化传统戏曲之路。

台湾戏曲学院定位上是以文化艺术为导向的一贯制学程,教学以小学基础启蒙、中学初阶扎根、高中进阶专精、学院高阶专业四阶段进行10年至12年艺术教育,通过分行分流、循序渐进、适性发展、量材就质、因材施教之精致教学,发展务实型技职教育为标的。学校设有六学系,“京剧”、“民俗技艺”、“戏曲音乐”、“歌仔戏”、“剧场艺术”与“客家戏”,单系单班,每班仅30名学生,规模不大,设定朝小而美、精致而优越之专业人才养成园地,使之足以成为台湾唯一戏曲与剧场艺术人才养成的摇篮;另附设“京剧团”、“综艺团”二剧团,进行专业表演、艺术推广与创新育成等任务,同时提供学生充实的实习场域。六系二团,秉持着培育传统表演艺术工作者为职志,以弘扬戏曲艺术文化为宗旨,结合新时代社会脉动与传统戏曲精髓,孕育德艺兼备之优质传统戏曲人才为最终目标。

戏曲艺术的最佳成果,就是拔尖演员的诞生。戏曲是以演员为中心的艺术,演员的表现是决定舞台展演成功的核心,戏曲作为一门承载着传统历史的文化形态,综合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曲艺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特性,作为一个演员应是经历了从专到博的过程,涵养为博学的杂家。因此培养艺术种子、明日之星是戏曲当前刻不容缓的工作。

细数台湾戏曲学院的艺术人才,从早期京剧演员转型的影艺明星校友如王复蓉、茅瑛、嘉凌、李璇、秦祥林、朱陆豪、李陆龄等,歌手李翊君,到台湾文艺奖得主魏海敏、吴兴国,或是台湾培育的第一代京剧人才复字班曹复永、叶复润、赵复芬及曲复敏等,创造了京剧台湾50余年来的菊坛风华。而今毕业的校友如知名艺人庹中康、屈中恒、孙鹏、李志希、李志奇、杨丽音、赵永馨、林美秀等,在演艺界举足轻重;尚有能者,1996年荣获“海峡两岸五戏校蓝岛杯青苗赛”一等奖、2005年“中央电视台京剧青年大赛”花旦组荧幕奖以及“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国剧表演奖”的黄宇琳,更是横跨京剧、舞台剧的当代新秀。其他校友如2010年荣获“世界武术锦标赛”太极剑、太极拳金牌,获颁台湾二等“国光体育奖章”的温青倪,中国文化部有史以来唯一破纪录获得三项大奖之比赛选手李师翩(获中国文化部全国青少年才艺比赛竹笛演奏金牌奖、主持人银牌奖及歌唱最佳新人奖),校友李汶容则屡获2009年全运会武术女子剑术枪术全能金牌、广州亚运剑术枪术全能铜牌,获颁台湾二等“国光体育奖章”、2009年世运武术金牌彭伟群,台湾金钟奖客家少年吴政迪,太阳马戏团的团员杨舒晴、陈星合、廖奕婕等皆是台湾戏曲学院毕业的杰出校友。根据本校的毕业生流向调查显示,平均高达42%的毕业校友从事艺文相关工作,33%选择继续升学,人才有所传薪赓续。

台湾戏曲学院培育专业艺术人才的成果,更在近几年屡屡囊获台湾各项重要奖项中,交出亮丽的成绩单,如连续3年得到大专校院音乐比赛团体奖第一名及个人奖;连续两年赢得大专校院创意宋江阵阵头大赛第一名、大陆第十届武汉光谷国际杂技艺术节黄鹤银牌大奖等,建立台湾唯一戏曲教育品牌,为台湾艺文界生产艺术尖兵。

“植基传统、维护创新,艺德兼修、专业一贯”,是为学校未来培育人才的重要方针,在推动教学方法上适应潮流、结合科技,厚实学理,以提升质量;而专业培训朝向潜能激发、多元跨界、与时俱进之思维策进,以开展时代创意;未来更将致力推动两岸艺术文化教育交流与学术合作,同时观照戏曲艺术海外扎根与文化传输,传递台湾文创新意与艺文实力,以建构戏曲艺术地位与青年学子全球化活动之能力。希冀深耕本土,立足台湾,放眼世界,为台湾戏曲艺术开创新局。

传统戏曲艺术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从远古时代祭祀、祈愿之歌舞典仪到现代剧场的流光溢影,戏曲艺术始终伴随中华文化之发展。一部戏曲就是一部历史,凝聚着中华民族之精神、、道德观念及美学素养,传统文化是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期望透过戏曲交流,建立两岸对话平台,使双方技艺互为观摩、成长茁壮,藉艺术带动两岸发展。

上一篇:在台湾的两次“巧遇” 下一篇:《西门町》:文化缺失下的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