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求仙之路探析

时间:2022-05-28 07:09:30

[摘要]汉武帝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采取措施,促使西汉社会繁荣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这位千古大帝晚年却沉迷于神仙方术,同样对西汉社会各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汉武帝精神世界入手,通过梳理 “泰山封禅”、“亲寻蓬莱”、“服食仙丹”等求仙道路,可以探究其思想渊源以及求仙举动对社会产生的种种影响。

[关键词]汉武帝;求仙之路;方术

[中图分类号]K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16-0015-03

汉武帝刘彻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54年的统治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有许多重大举措,建立了丰功伟绩,进一步奠定了大一统的西汉王朝,把封建中央集权的统治推向新的高峰。然而在他雄才大略的背后却迷信鬼神、追求成仙、长生不死,并且进行了无数疯狂的求仙举动,在历史上也是无人可比。

一、汉武帝求仙的途径

(一)方士指导下的求仙之旅

汉武帝开创了一代盛世,在政治上的雄才大略无人可比,然而为了求仙所进行的疯狂举动也是空前绝后的。《史记》记载:“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汉武帝从元光元年(前133)遇到了他生命中第一个方士李少君后,便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上当受骗的求仙之路。汉武帝求仙可谓是用尽了浑身解数,真正对他产生影响最早的人还是他的外婆。据说他的外婆在早年拜过某一个神君,因而他的母亲才能嫁入皇宫成为皇后,甚至连他自己登上皇位都与这位神君有着特殊关系。受母亲与外婆的影响,汉武帝对神灵很相信。随着地位的不可动摇和年龄的增长,刘彻追求的已经不是最高的权威和统治权,而是自己如何长命百岁而达到与天同寿的最高境界。

李少君自称能使人“却老”,“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为了考验他,汉武帝亲自进行面试,他取出一面古镜,让李少君说出这是什么年代制作的,李少君当即答道:“我见过此物,这是春秋时齐国所制,齐桓公十年,曾摆放在柏寝宫。”汉武帝暗暗称奇,这一说辞与古镜后的文字记载竟然一致。仅这件事情,刘彻就认为李少君是至少活了几百年的人。其实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只要了解一些春秋文物的特征便能够判断,并非是常人所不能达到的不知其期。年轻的汉武帝上当了,实际上李少君隐瞒了自己的年龄和经历,称自己70多岁能使用神秘的物品防止衰老,并且凭借医药奇方能使得自己保持年轻。有些有势力的人竟也相信他的鬼话,迷信他,争相馈赠金钱衣食。他说他见过安期生,安期生能够生吃巨枣,枣像瓜那么大。“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辄隐。”(见《史记·孝武本纪》)于是,武帝亲自祭祀造神,并且派人到东海求仙人安期生,同时用丹砂等各种药剂提炼黄金,可见求仙之心多么强烈。然而,过了很长时间以后李少君病死,他的骗术也因此告一段落,但汉武帝对李少君仍然深信不疑,“以为化去不死也”。

元狩二年(前119),才36岁的汉武帝听说齐人少翁能够通鬼神,于是召见了他,希望能够通过他的神通见到已经去世的王夫人,少翁通过自己的骗术让武帝如愿以偿。《史记·封禅书》载:“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盖夜致王夫人及造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并封他为文成将军,少翁本来没有太多的求仙高招,他对武帝说:“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汉武帝于是便让人做了画有云星图案的车子,并且根据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在不同的日子里驾着不同颜色的车子来驱鬼。接着又花费巨资营建了甘泉宫,宫内筑有高台宫室,并画了天、地、鬼、神,摆上祭祀的用具,想借此招来天神。过了一年多后,汉武帝发现少翁的方法没有一点效果,少翁没有办法便制造了“牛腹奇书”事件,少翁用帛书喂牛,自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说牛古怪,命人杀牛取出帛书。皇上怀疑这件事,并且有人认出这是少翁的字迹,一问果然是少翁自己所为,可是汉武帝好面子,怕被别人耻笑就秘密处死了这位文成将军。

四年之后,又有人向汉武帝介绍了新的方士栾大,这个人和少翁出自同一个老师。汉武帝正在为诛杀少翁而惋惜,于是立即召见了栾大。栾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掌握了汉武帝的心理,他自吹自擂,彻底迷惑了汉武帝,汉武帝甚至把他当作神仙的使者。栾大对汉武帝吹嘘“臣尝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他说老师曾经告诉他黄金是可以炼成的,黄河决口可以堵塞,长生不老之药可以求得,神仙也可以招来,但是他担心像少翁招来杀身之祸。汉武帝就骗他说,文成将军是误食马肝中毒而死。在而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栾大连续获得四个大将军和一个列侯的爵位,用10万黄金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卫长公主为妻,可谓风光无限。后来武帝又拜他为“五利将军”,封“乐通侯”,派他去海上求仙。他的骗术被随从识破报告给了武帝,他却辩解说自己要入海找师傅去,武帝知道自己又被骗了,恼羞成怒,随即将他腰斩。

(二)黄帝成仙之说与泰山封禅

黄帝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文初祖。到了秦汉时,黄帝被儒生方士们塑造成了一个神圣正统的象征。传说黄帝成仙有两个步骤:一个是铸鼎,另一个就是封禅。于是公孙卿出现了,他把黄帝成仙与现实政治相结合,这样必然会增加武帝对成仙的自信以及对他的信任,使武帝成仙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公孙卿通过武帝宠幸的人向刘彻献了一本书,书上说黄帝得到了宝鼎,又封禅于是便成了仙。恰逢公元前116年汾音巫师在后土祠旁为民众祭祀时,出现了一只鼎。宝鼎已经出现,汉武帝感觉自己马上就要成仙了,并且说:“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由此可以看出汉武帝对成仙的追求已经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汉武帝拜公孙卿为郎,带文武朝臣去泰山筹备封禅大典,并且下诏改年号为“元封”作为纪念。祭祀泰山的礼仪隆重而严肃,从此汉武帝郊祀主神由五帝变为泰一,并且经常拜祭泰一神。这件事之后公孙卿掌握了汉武帝梦想成仙的心理,更加大胆吹牛尽施小计,最后还是凄惨收场。求仙的丑剧并没有因为武帝的多次上当受骗而告终,而是老年时的巫蛊之祸才使得武帝从梦中惊醒,

二、汉武帝求仙的思想渊源

(一)汉代迷信思想的发展

迷信是古代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不够、认识自然能力低下的产物,是相信星占、卜盆、风水、命相、鬼神的一种思想。神仙思想是古代巫术、宗教、神话、礼俗、哲学、文艺等许多精神文化现象的核心,没有这一思想,这些精神文化现象就不可能产生。迷信思想是神仙学说的基础,对于汉武帝来讲神仙思想就是迷信思想的核心。迷信的基础是相信神仙、鬼怪、命运灵魂等超自然物质的存在,汉代迷信神仙的思想继承前代而继续发展,那些以传播鬼怪、迷信为业的方士们异常活跃地进行着各种活动。除了神仙方术盛行之外,汉代还存在着一股强大的思潮,即人们认为上帝是世间的主宰,掌管人间所有的事情,星辰日食都是上天对人类行为的指示。在现在看来许多事情是封建迷信思想,而由于当时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人们很容易相信鬼神之说,迷信便作为一种传统的信仰由古代流传了下来。

西汉初年,统治者把黄老学说中的“无为而治”作为统治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促进了道家思想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道家思想中迷信成分的扩大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到了汉代中期,董仲舒从阴阳家那里汲取营养,对儒家学说进行了丰富和改造,大大加重了儒学中的神学色彩。在《春秋繁露》中,董仲舒说:“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肯定了天是宇宙的主宰,是宇宙间的最高神,带有明显的宗教迷信成分。董仲舒提倡“天道”观念,主张“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思想。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学被置于“国典”正统地位。由于汉武帝对方士文化的浓厚兴趣以及方士与儒士的特殊关系,使得儒家学说与方士学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而这个集大成者便是董仲舒。他将儒学与方士文化结合起来,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并阐发了“天人感应”理论,把灾难和天人相关思想结合起来,使儒学变得越来越神秘。到西汉末年,谶纬之学发展起来,并且成为一股思想主流。

汉代迷信神仙的思想从几任君王中都可以体现出来,汉高祖刘邦曾说“吾甚重祠而敬祭”。除了帝王们对天地、山川、祖先、鬼神的祭祀与崇拜之外,在日常生活中,禁忌、相术、卜盆巫术等其他迷信活动也尤为盛行。禁忌是约定俗成的一种禁制,建立在相信神灵和巫术观念基础上,具有明显的迷信色彩,在汉代无论大事小事都有禁忌。相术是推测人的气数、命运的一种迷信,从汉代开始相术成为了一门有其独特理论体系的学问,同时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相术活动的人。卜盆是自商周以来就大受重视的一种迷信活动,汉代也颇为盛行。

(二)汉武帝的个人因素

在16岁登基之前,汉武帝刘彻主要受两种思想影响较大:一种是黄老思想,另一种是儒家思想。黄老思想是汉初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主要就是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休养生息,不扰民劳民,在此基础上实行法治。因此,无为而治和依法治国一直都是刘彻早期受到的思想教育。关于儒家思想,刘彻主要得道于两位老师:一是太子太傅卫绾,二是太子太傅王臧。卫绾一生谨小慎微,唯唯诺诺,位曾至宰相却也一事无成。王臧可谓是一帆风顺,刘彻即位后还升为郎中令,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并在武帝的支持下设立了儒家学堂。可见武帝早期受到的儒家思想很深。还有一件事对武帝的影响也很大,那就是之前被立为太子的栗妃之子刘荣被废,而自己却被立为太子,虽然这件事发生时刘彻只有6岁,但是对于当时的他却印象深刻,此件事中自己的姑母长公主和母亲王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他对天命观产生了疑惑。

什么是天命?到底有没有天命?这时,一个人物的出现解答了汉武帝的疑问,并且深深地影响了武帝的思想,这个人就是董仲舒。董仲舒首先从理论上对天命的存在进行了解释,《汉书》卷56《董仲舒传》曰:“臣闻天者,群物之祖也。故变覆包函而无所殊,建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董仲舒肯定了天是宇宙万物的主宰,掌管着世间的一切事物,天能造万物,星辰日月、冰霜雪花都是天所创造的,所以说天是有意志的,天人相符。董仲舒解释了什么是天命,认为一切都是上天安排的,天下百姓都得顺从天意,天下之人都得顺从皇帝。他的解释从理论上将武帝长期的疑惑解开了,天命观为武帝实施大一统、征服天下的理论基础。历代的天命观都把皇帝看成上帝的儿子,是与凡人不同的圣人。在刘彻看来,帝王不仅是统治天的主宰,也能同上帝一样与天同寿、长生不死,自己也可以回到天庭中去。他的广求神仙、欲学黄帝、封禅巡行、亲寻蓬莱,甚至更为疯狂的求仙举动与滥杀人才与这一思想都有着紧密的关系。

三、汉武帝求仙之路对西汉社会的影响

(一)社会发展方面

为了找到海上的神仙,汉武帝派千万人乘船浮海。元封元年(前108)的一次封禅,车驾“周行万八千里”,所用的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所经过的郡国都要修桥修道,修缮宫殿,每次宴饮酒池肉林。武帝自己修了一座行宫,并且命令诸侯王自己建造王邸。为了迎候仙人,武帝下令广造亭台楼阁,破坏了农业经济。元光三年(前132),黄河决口,洪水向东南侵袭巨野,有十六郡受灾,武帝派人堵塞决口,但是又被洪水冲开。大臣们纷纷向武帝建议:“江河的决口这是上天的事情不能够通过人的力量强行得堵塞,这样是不会顺应天意的。”汉武帝又征求了很多方士的意见,于是决定不再堵塞决口,任其自生自灭。《史记·河渠书》记载,其后的20多年里,“岁因以数不登”, 长期的迷信神仙方术,最终使西汉社会由盛而衰。

(二)建筑艺术方面

汉武帝的求仙,公孙卿起了最大的推波助澜作用。元封二年(前109),公孙卿又向54岁的汉武帝发表了一通议论:仙人是能够见到的,但是皇上您来去太匆忙,所以没能见到。接着公孙卿第一次提出了仙人都喜欢居住在高楼上。于是汉武帝在长安建造了甘泉宫,后来又在甘泉建造了更大的通天台。这个通天台据《史记》记载高30丈,离长安有200里,如果站在上面能够看到长安城。武帝准备了仙人所用的房屋用具,时刻等待着仙人的降临,还命人扩建建章宫。建章宫是完全可以和秦始皇阿房宫比肩的一大宫殿建筑群,亭台楼阁十分雄伟,尤其是建章宫里的“井榦楼”高50余丈,与其他楼观皆车道相属。虽然说汉武帝的大兴土木无疑是劳民伤财的举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中国的古建筑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这些金碧辉煌的宫殿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这无不展示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当时我们强大的国家实力。

(三)科学技术方面

汉武帝的求仙对当时的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武帝的求仙心理使得方士有了可乘之机,想骗得汉武帝的信任就必须掌握所谓的科学知识。如当时的方士栾大有让棋子互相击打的本事和能看出铜镜年代的本事,少翁能让武帝与死去的王夫人隔着帷幔相见。公孙卿掌握了一定的天文地理知识观察天象,来骗取汉武帝相信巧遇仙人。在当时,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骗术层出不穷,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武帝的求仙心理,另一方面也间接地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四)思想文化方面

一方面,武帝的神仙思想造就了一个庞大的方士集团。方士不劳而食,专门以迷信活动为自己的能事,是西汉社会的一个大毒瘤,严重毒化了社会风气。在方士的推动下,神仙思想不断发展,到王莽时已经出现了谶纬、灾异说。愚昧的人们接受神仙思想,并且代代相传,受其害而不领悟。另一方面,使得神仙方术思想蔓延,后来东汉的道教吸纳了神仙方术,方士们逐渐蜕变为道士,而在道士们的主导下,神仙思想与求仙活动仍不绝如缕,如大诗人李白就“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和武帝一样,也做过一场神仙梦。

上一篇:我的良师益友们 下一篇:试论山东郯城木旋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