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咸酸田冬马铃薯—春玉米免耕种植技术

时间:2022-05-28 04:52:06

沿海咸酸田冬马铃薯—春玉米免耕种植技术

摘要 根据防城港市沿海咸酸田特性,探索出冬马铃薯—春玉米免耕种植技术,并分析该种植模式的优点,以为减少丢荒田、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冬马铃薯;春玉米;咸酸田;免耕;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085-02

沿海咸酸田又叫反酸田,其成土母质是滨海沉积物,土壤除含有大量可溶性盐外,还含有硫化物,酸性特强。咸酸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等养分含量比较多,但含盐量高,酸性强,有效磷缺乏,致使水稻插秧后禾苗不长新根,老根变黑,禾苗矮小暗绿,后期叶色变褐,结实率低,若遇反酸严重可能颗粒无收[1-2]。防城港市咸酸田约有0.56万hm2,所处位置是沿海,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淡水资源缺乏,种植早稻比较困难,部分咸酸田变成“休闲田”。为解决沿海咸酸田春荒弃耕的局面,2007—2010年在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栏冲村进行咸酸田冬马铃薯—春玉米免耕种植模式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茬口安排

冬马铃薯于11月下旬种植,第2年3月中旬分期采收上市。春玉米于第2年3月中旬播种,第2年7月1日前后收获。

2 冬马铃薯栽培技术

2.1 选地

选用土壤肥力较好、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田块,忌渍水。

2.2 整地

晚稻收割后趁土壤仍湿润,抓紧时间整地,做好分畦开沟[3]。一般整地、施肥、播种、盖草同时进行。采取高垄双行免耕栽培,按1.2 m开沟,沟宽30 cm,畦面宽90 cm,垄高20~25 cm。采用双行种植,行距50 cm,株距25~30 cm,种植7.5万~9.0万株/hm2。

2.3 种薯处理

2.3.1 种薯选择。选用高产稳产、抗病性强、薯块整齐、食口性好的中熟品种,如宣威1号、费乌瑞它等品种[4]。用种量为2 250~3 000 kg/hm2。

2.3.2 切块消毒。选无病无虫、大小适中的50~100 g脱毒薯块作种。大薯要切块消毒,种薯消毒可以结合种薯催芽剂处理时进行,在处理液中加入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药剂,或者催芽剂处理后捞出控去水分,放在干净的地上,用上述杀菌药剂液喷雾,喷湿即可。也可用自配消毒剂拌种薯消毒,双飞粉(草木灰)1 000 g+甲基托布津20 g+多菌灵20 g+新植霉素1 g可以拌种薯100 kg。当芽长1~2 cm时移植本田[5-6]。

2.4 施肥

采用一次性施肥,根据稻田肥力和产量要求在盖稻草前一次性施足肥料,不施追肥,施农家肥15 t/hm2、国产复合肥(15-15-15)40 kg/hm2,摆种、施肥后均匀地盖上5 cm左右厚度的稻草[7]。化肥施于2行(个)种薯之间,也可放在种薯附近,但需与种薯保持5 cm以上距离,不能与种薯直接接触,以防烂种[5-6,8]。生长后期脱肥的可用0.2%磷酸二氢钾或0.5%尿素液进行2~3次根外追肥。

2.5 苗期管理

覆盖稻草时摆放整齐的容易出苗。相反,如果稻草交错缠绕,有时会有“卡苗”现象,需要人工引苗出草[6]。齐苗后应及时定苗,每棵马铃薯保留最壮的1~2株苗,剪除多余弱苗、小苗,以利于结大薯。苗期注意及时除草,开花前及时摘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同时做好抗旱排涝,生势差的可用粪水或沼气液加少量尿素淋施1~2次,确保健壮生长[7-8]。

2.6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主要防治晚疫病、环腐病,可用代森锌、灭菌丹、甲托喷雾防治,二十八瓢虫可用溴氰菊酯、功夫等防治。冬种马铃薯往往鼠害较为严重,需统一灭鼠。选用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的鼠药,注意人畜安全。

2.7 适时收获

马铃薯生长期一般为3个多月。当茎叶由绿逐渐变黄转枯,匍匐茎与块茎容易脱落,块茎色泽正常时即可收获。收获时掀开稻草,把薯块捡起,稍微晾晒,然后装筐运走,避免雨淋和日光曝晒,以防薯块腐烂和薯皮变绿,确保产品质量。

3 春玉米免耕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免耕玉米宜选用优质、高产、高抗(抗旱、抗倒、抗病虫)、生育期适中的杂交玉米品种,如正大619、迪卡007、桂单22号等。

3.2 除草、种植

马铃薯收获后田块草多,应及时喷克无踪除草,草少则直接播种。采取双行种植,行距55 cm,株距30~35 cm,栽植4.50万~5.25万株/hm2。

3.3 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马铃薯离茬时在畦面开沟,施腐熟人畜粪或灰肥7 500 kg/hm2、国产复合肥375~450 kg/hm2,回土整平点播。追肥一般分2次施用,第1次于拔节前穴施尿素150~225 kg/hm2;第2次于孕穗期(8~9叶展开时)施尿素75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结合抗旱排涝和培土壅根,主攻穗大粒多。

3.4 苗期管理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补苗后淋定根水,加施1~2次水肥。3叶时间苗,每穴留2株苗;4~5叶时定苗,每穴只留1株苗。5~8叶时用40%玉农乐悬浮剂750~900 mL/hm2对水450~600 kg/hm2喷雾除草,草少则采用人工拔除[9]。苗期遇旱可用水浇灌,抽雄至授粉灌浆期是需水临界期,应保持土壤持水量70%~80%,遇旱应及时灌水抗旱,降雨过多应及时排水防涝。

3.5 病虫害防治

玉米主要病害有黑穗病,大、小斑病,可用代森锌、甲托、多菌灵防治;虫害主要有玉米螟、黏虫,用溴氰菊酯、敌杀死防除。

4 冬马铃薯—春玉米免耕轮作模式优点

一是节本增效。春玉米可于免耕马铃薯收获后直接在畦面穴播,节省了用工量。3年的试验示范表明,马铃薯平均产量为22 824.7 kg/hm2,玉米平均产量为6 241.7 kg/hm2,产值分别为27 389.64、12 483.40元/hm2,经济效益可观。二是节水。冬马铃薯—春玉米免耕种植模式比较节水,可解决早春淡水缺乏问题。三是减少反酸。同类田块种植早稻易出现反酸现象,而改种玉米则极少出现该类问题,易在生产中推广。

5 参考文献

[1] 李曲,钟东凯,林家贵.甘蔗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9(9):4,6.

[2] 林耀东.滨海咸酸渍害田成因及其治理[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10(2):92-94.

[3] 孙淑葵,谭广泰.甜玉米-马铃薯轮作的关键技术及生产效益[J].广东农业科学,2007(9):10-12.

[4] 曾大旺.早稻马铃薯轮作效益高[J].福建农业,2003(2):10-11.

[5] 杨眉,丁文婷,陈承娟.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J].广西园艺,2007,18(6):51-53.

[6] 何雪梅.马铃薯冬种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8(18):44-45.

[7] 曹凤英.秋冬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09(8):27-28.

[8] 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J].云南农业,2008(8):12-13.

[9] 明凤恩.高寒石山区“春烤烟-秋玉米”免耕套种栽培技术模式初探[J].广西农学报,2009,24(2):29-32.

上一篇:安徽省凤阳县新农合按床日付费支付方式主要做... 下一篇:对新时期林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