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们有话可写

时间:2022-05-28 03:16:46

“作文难呀!”这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的心声。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材一直都是一片空白,作文课该怎么上,从专家到教师都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标准。上作文课就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因循守旧,按老框框按部就班;或随心所欲,完全没有章法;或凭借个人经验,零碎地抽捡些相关知识和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孩子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其实,我们的身边并不缺少习作教学的资源,缺少的只是发现的眼睛,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认真去思考,我们就会发现:习作的天空如此多姿多彩,习作的教学资源如此丰富。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挖掘和利用习作教学资源。

一、借助教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课文是个例子,凭着它要教会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本领。”教科书是实现新课标的重要凭借之一,是众多专家学者心血的结晶,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能结构而精心设计的。它能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层次。语文教材是最好的写作教材,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是最好的范文。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内容,而且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习作训练资源,从而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达到习作与阅读的双赢。

1、在模仿中创新

《创新教学》中指出: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经历大量的学习与模仿之后,对传统的艰难超越。孩子们技能的掌握,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习作也不例外。当然,模仿不是让孩子们去抄袭,而是通过模仿,熟悉掌握习作的基本方法,再不断的创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从而提高写作的水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课文中挖掘这样的训练点,引导学生模仿创新,提高写作水平。在教完《白鹅》这篇课文后,我让孩子们模仿作者抓动物特点,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于是一只只活泼可爱富有个性的小动物从孩子们的笔下“诞生”:尽职的小狗、淘气的小猫、聪明的猴子、高傲的小狗……真是活泼可爱,活灵活现。瞧,这个孩子笔下的小狗真可爱:

我家的“白毛”真是傲气十足。在它的世界里,它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你看,它走起路来横冲直撞,根本不把周围的人放在眼里,好几次撞到隔壁家的大狼狗,它非但不内疚,还理直气壮地狂吠几声,看到对方灰溜溜地离开,它又横冲直撞起来。

学了《秋天的雨》这篇文章后,我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接着写《秋天的雨》,孩子们听着轻快的音乐,边听边想象,思想的火花被点燃。你看,这个孩子眼中秋天的雨真神奇:

秋天的雨,是一个魔术师。它让田野穿上金黄的衣裳,果园散发出一阵阵清香。

2、续写课文

在语文教材中,有好多文章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训练点,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例如,在教学完《小木偶》这篇课文,我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本来就对这篇童话充满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不到半个小时,一篇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在孩子们笔下诞生。有的孩子们写道:小木偶有了一切表情后,在小红狐面前还假装和以前一样只会笑,教训了小红狐;有的孩子们写道:小木偶有了一切表情后,帮助弱小者,造福万物,真是想象力丰富,令人叫好。

3、利用插图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语文课本上,有许多插图往往画出了课文中最感人、最摄人心魄的一瞬间,这些资源往往与课文内容有密切的联系,能帮助读者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训练,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进行写作训练。如,在学习完《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后,我让孩子们先观察诗中的插图再编故事,孩子们根据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想象故事情节,把诗人和元二之间的深情厚谊活灵活现地再现出来。这既理解诗中的意思,又进行写作训练,一举两得。

二、活动情景,挖掘写作资源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现在教学生可不是让他们去应付考试,咱们是要让他们掌握生活和工作的必要本领,所以听说读写四样应该同样看重,都要让他们受到最好的训练。”叶老的话无疑给我们语文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根本目的和具体方法,语文活动就是很好的练习方式,语文教师就应该放开手脚,多搞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水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单单靠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善于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多方面为孩子创设活动情景,挖掘写作资源,为孩子提高广阔的写作空间。

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孩子们这个特点,把活动与习作教学结合起来,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之后,再让他们说一说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或让孩子们交流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这时,孩子们就会有说不完的话题,习作教学一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这个学期,我们学校举办了趣味运动会,有许多比赛项目,如“老汉推车”、“障碍物接力”、“两人三足”等等。我觉得这是一次挖掘写作资源的好机会,于是,我安排每个同学都有比赛的任务。为了班级的荣誉,在训练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积极投入,没有一个同学偷懒。在比赛的那一天,孩子们尽情发挥,为班级赢得荣誉。在习作课上,当孩子们从电脑大

屏幕上看到比赛精彩的镜头,更是兴奋不已。“哎呀,谢栋梁同学摔倒啦!真可惜。”“太棒拉!我班的敬晟同学超过四(2)的选手。”说到比赛的乐趣,就连平时不出声的同学也滔滔不绝。看到孩子们神采飞扬]、滔滔不绝,我何愁孩子们写不出精彩的作文。

去年,我有幸在麒麟小学观摩了南沙区教育发展中心举办的习作教研课。在课堂上,谢老师先吹出一个个七彩的泡泡,孩子们在认真观察后说出泡泡的颜色、形状。接着,谢老师让孩子们把事先准备好的肥皂拿出来,在课堂上自己吹泡泡,亲身体验吹泡泡的乐趣,孩子们一边吹泡泡,一边谈论泡泡的样子,比较谁吹出来的泡泡最大,最好看。在活动结束后,谢老师趁热打铁,让孩子们把这次活动的过程写出来。一会儿功夫,一篇篇佳作从孩子们笔下诞生,速度之快,想象丰富,令听课的老师感到意外。谢老师把活动与习作教学巧妙的结合起来,打开孩子们的话闸子,点燃孩子们写作的激情,让孩子们在愉快中写作文。感谢谢老师为我们展示一节精彩的作文课,为我们提供挖掘习作教学资源的范例。

实践证明,创设活动情景有利于挖掘教学资源,激发孩子们写作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习作,让习作天空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三、实践活动,为写作提供源泉

作文离不开生活,只有从生活中吸取养料,获取题材,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加有生命力。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材料来源于整个生活,整个生活时时向上发展,写作材料会滔滔汩汩流注出,而且是澄清的。”这句话向我们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只有以生活为题材,在生活中体验,才能写出内涵丰富,感情真挚的文章。长期以来,我们学校都特别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综合实践与各学科的结合,特别是与写作相结合。为此,我们学校开展了许多活动,如参观爱国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科学管馆,组织学生参加亚运会火炬传递等等活动。我们班还重点开展《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有的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更进一步了解剪纸、陶瓷等精美的民间工艺;有的学生通过走街串巷,实地考察,更进一步了解戏剧、国画等古老的民族艺术;有的学生通过访问长辈进一步了解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风俗习惯。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孩子们内心有了独特真挚的感受,因而妙笔生花。《我眼中的剪纸艺术》、《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多姿多彩的闹元宵》、《我最爱的戏剧》等富有特色的作文,抒发孩子们真实的内心感受。这样富有生活色彩的作文,不正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吗?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要积极利用各地区蕴藏着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这进一步向我们阐明了习作教学要从课内走向生活,走进大自然,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到大自然去“采风”是获得习作资源的有效途径。南沙地处郊区,有很多市区见不到的美丽景色,当你走在万顷沙的乡村小道,一阵阵瓜果的香味会迎面扑来;当你漫步焦门河时,你会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垂掉,听到蝴蝶扑翅膀的声音……这一切是多么的惬意,给人美的体验,这也是取之不尽的写作资源。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时候,我结合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与习作,开展了“了解自然奇观”的综合实践活动,我带领孩子们走进学校的生物园,在生物园里,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起来,耳朵机灵起来。他们看到栩栩如生的大熊猫,看到一朵朵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看到柳树伸展婀娜的身姿,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发出“大自然太美,太神奇”地赞叹。我还布置让家长带孩子们去“大自然采风”的作业,约定时间用一节课进行讨论。在讨论课上,孩子们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发现,听的同学也津津有味。之后,孩子们写下《神奇的日出》、《晚霞》、《蟋蟀的乐园》、《美丽的田野》等好文章。读了孩子们的文章,我感受到了孩子们是用心去观察,用心去写作,我也为这次综合实践的成功开展感到自豪,也更加坚定综合实践是开启写作源泉的钥匙,为写作提供新鲜的活水。

总之,我们身边的写作资源是无穷无尽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写作资源,拓宽写作的天地,让写作的天空更加绚丽多彩,让孩子们的作文更加多姿多彩,富有个性。

上一篇: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