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怀乡望“我庄”

时间:2022-05-28 02:20:01

月度推荐

歌手:林生祥

专辑:《我庄》

发行:风潮唱片

“我庄”的官方名称叫龙肚,它位于台南高雄美浓镇的东边,是夹在两座高度不足百米的小山脉之中的一个狭长谷地。1964年,客家人钟永丰出生在这里。近半个世纪后,钟永丰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和老搭档林生祥一起,用一张乡土气息十足的《我庄》带领众人去国怀乡,重游故土。

从1997年美浓反水库运动中,钟永丰和林生祥就开始了文学和音乐上的乡土重建。他们一个写词,一个作曲,共同组成了美学上的黄金组合。身为客家子弟,客家文化、传统、习俗对两人的影响十分深厚,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就把创作的视角集中在了台湾的农村,特别是以故乡美浓为代表的客家群体。

美浓人的祖先,绝大多数来自广东的蕉岭、梅县等地。镇上的居民多以务农为生,在生活上仍保留着客家人淳朴、勤劳、勤俭的习俗。辛勤耕作之余,客家人还常常以唱山歌自娱,“美浓山歌”在台湾的民谣也自成一派。交工乐队的首张专辑之所以取名《我等就来唱山歌》(1999年发行),也多半与此古老的传统遥相呼应。对于从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钟、林二人来说,歌唱故土已不仅是感情上的选择,还是他们作为客家子弟一种天生的责任。

虽然林生祥在《我等就来唱山歌》中西结合的客家音乐特点既已显现,但真正带有整体概念的创作应从《夜行军》(2001年发表)开始算起。这张专辑以20世纪末台湾经济泡沫破灭为背景,反映外出打工的青年返回故乡的心路历程。在音乐上采用实地采集、现场收音的方式,并在编曲中大量使用唢呐、大堂鼓、锣、钹等中国传统民族乐器。

三年之后的《临暗》专辑,在主题上像是《夜行军》的前传,叙述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在城市中的生活,曲风偏向现代,既有口琴和贝斯等现代乐器的参与,又融入福佬(闽南人)的牵亡阵、歌仔戏、宜兰民谣等元素。

2006年的《种树》在内容上延续了《临暗》的主题,描述了经济衰退后从城市返回家乡的青年阿成与其他村民一起,共同努力“找回自己所认定的农村生命力与人性价值的故事”,在时间线索和主题上与《夜行军》形成了对应。所不同的是,在整体色彩上《种树》要比《夜行军》更为明亮,态度也更积极。也是从这张专辑开始,林生祥的音乐班底不再限于台籍,他开始和日本吉他手大竹研(Ken Othake)、三味线演奏家平安隆(Takashi Hirayasu)等进行合作。2009年的《野生》和2011年《大地书房》则是献给客家女性的赞美诗与纪念乡土文学作家钟理和的纪念专辑。

回看十几年的创作之路,无论内容怎样变化,林生祥的音乐始终围绕着“乡土”、“客家”、“农业”等核心词汇。在新专辑《我庄》中,钟永丰“就地取材”,再现了“我庄”形形的面孔,而林生祥则准确“翻译”了钟永丰的文字,用丰富的音乐为整个“我庄”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现代浮世绘。

在音乐上,《我庄》较前几张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比如,大竹研放下木琴,在《草》、《仙人游庄》等曲目中使用了电吉他;继《夜行军》之后,编曲中再次出现了打击乐。而德籍录音师Wolfgang Obrecht与林生祥的再度合作,不但呈现了完美的录音,还在《读书》中贡献了精彩的口琴和手风琴演奏。有了这些优秀乐手的配合,林生祥则拿出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月琴演奏和提升演唱水准上。

当然,在这些精湛的演绎和巧妙的编排背后,《我庄》最出彩的地方依然是它想要表达的主题。虽然钟永丰写的、林生祥唱的是“我庄”,但“我庄”正在变化和将要变化的一切,却不仅仅限于那“细扁如一片荷兰豆荚(钟永丰语)”的狭长谷地。“我庄”不复出现的传统生活方式与正在遭遇的现实困境,正是整个农耕文明在人类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时,所共同经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钟、林二人关照下的“我庄”已超越了美浓的客家村落,成为整个后现代农村的集体写照。

听罢“我庄”的故事不禁令人想到,与台湾一水相望的大陆,在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消弭的当下,有多少个“我庄”正在城镇化进程中经历着转型带来的剧痛,他们故事又由谁来唱呢?

上一篇:臭菜杂记 9期 下一篇:转基因食品真有那么可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