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初中数学实验教学

时间:2022-05-28 10:50:54

浅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初中数学实验教学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借助网络技术,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通过人人动脑动手,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合作探究氛围。在这些观念下的数学教学,更多的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针对数学课程特点和数学教学规律,笔者就信息技术在数学实验教学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信息技术为数学实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

现今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数学实验教学的条件和时机,课堂教学的模式,也由黑板粉笔的呆板演示,幻变成利用计算机软件来展示图形运动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把一些抽象的理论概念,具体生动的展现出来;同时,学生们通过动手实验,会自然而然地重现定理、概念的发现过程,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原来**定理就是这样得到的呀”,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也大大提升。

以“几何画板”为例,它是Windows环境下的一个动态的数学工具软件。它提供了画点、画线(线段、射线、直线)、画圆(正圆)的工具,以及旋转、平移、缩放、反射等图形变换功能,能够绘制各种平面图形、动画和运动、立体透视图形,构造动态数学模型和数据图表,并能在几何图形中插入图片与声音等多媒体信息。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

2.1 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在动手操作中萌发探究创新意识。 在数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们通过操作计算机,借助网络,真切的体验数学,兴奋的发现数学,既而激发潜在的探究创新意识。

如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课堂教学中,一改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记,最后练习的教学模式,我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电脑软件,然后学生利用这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同学们通过对一次函数图象(直线)的拖动,观察着随着鼠标的滑动而不断变化的数据,思考着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最终自己发现和归纳出图象与系数的关系。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已不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有方向性的学习和探究,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规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例如数学八年级(上)的一个例题:如右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CD、DA上的点,AEBF,求证:AE=BF.

教师在进行变式教学时,让学生自由猜想,自主实验。教师提问:你能将这个问题的某些条件、结论或图形再作变化,编出一个新的题目吗?有同学提出:在正方形ABCD中,E、F、G、H分别是四边上的点,EG=FH,求证:EGFH.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回答是与不是,而是让同学们利用电脑进行拖动、变换图形,以此来找出反例,得出结论。

在这个操作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可能肤浅,有的可能较为深刻,有的可能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学生的思维已经从复杂的运算和重复的画图中跳跃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这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2 从课内学习到课外探究,网络能拓展课堂教学时空。利用校园网和教师个人主页,开展以“课题为中心”和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外教学活动。以“课题为中心”的课外实验研究,学生首先要在教师指导下从已有的数学知识及熟悉的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然后制订研究的项目计划,利用网络信息优势,发挥网络的资源作用,实施课题计划,得出研究结果,最后写出小论文,通过教师个人主页提供的BBS进行评价与反思。

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强调数学实验的学习,先由教师在个人主页上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启发学生联系与此问题相关的知识,再给出一个可供学生实验操作的课件,学生围绕问题,利用电脑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最后在BBS中对结论作出评价。

据报道,1995年两个美国初二学生David Goldeheim和Dan Litchfiled应用“几何画板”发现了又一种任意等分线段的方法;我国东北育才学校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应用“几何画板”发现了广义蝴蝶定理。确实,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外拓展性实验研究学习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三、关于信息技术在数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的几点反思

3.1 学科本位,优势互补。 信息技术在数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我们有目共睹,然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课,就其实质而言,它首先是一堂数学课,只是适时地借助网络技术,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更好地在现实情境和生活经验中来体验数学、探索数学、发现真理。所以课程整合,必须以数学学科为本位,万不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课的成功与否,不能看这节课中计算机用了多少时间,更不能依赖计算机课件的开发技巧如何,而是首先评价这节课是不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其次再评价信息技术是否用得恰到好处。一堂成功的整合课,既能“承”传统教学的精髓,又能“扬”信息技术的优势,体现优势互补的教学策略,把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3.2 摈弃形式主义,注重教学实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实验教学,并不是每天必用、每课必用,我们要坚决摒弃那些浮华的形式主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实验教学,并不是不要抽象和证明,我们仍然需要思维的训练;需要学生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仍然需要教师的“授业”“解惑”。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需要我们权衡把握。

我们老师,也因此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地研究,只有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恰到好处地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万不可凉帽冬戴,弄巧成拙。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勿庸质疑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还在不断的探索中,承传统之精,扬信息技术之长,我们共同努力!

上一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体会 下一篇:在农村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