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替啶异丙嗪辅助麻醉82例

时间:2022-05-28 10:39:06

派替啶异丙嗪辅助麻醉82例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2-1823-02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2001~2006年我院胆道系统手术施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时加用哌替啶、异丙嗪作为辅助药物,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82例中男38例,女44例;年龄21~71岁。本组胆囊炎29例,胆石症53例,施行胆囊摘除术61例,总胆管探查术21例。

1.2 麻醉方法及术前用药:82例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穿刺定位点T7~8,T8~9。向头部置管4~5 cm,麻醉平面上达T4~T3,但不超过T3,下达T11。试验剂量为2%利多卡因5 ml,维持用量1.5%利多卡因或2%利多卡因加0.5%布比卡因5~10 ml。麻醉完全。苯巴比妥0.1 g、阿托品0.5 mg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

1.4 辅助用药:哌异合剂(哌替啶1 mg/kg,异丙嗪0.5 mg/kg),于切皮前30分钟肌肉注射。

2 结果

2.1 内脏牵拉镇痛效果:因内脏牵拉时引起术区植物神经疼痛、不适伴恶心呕吐。按反应分4级:1级,患者安静,无恶心呕吐;2级,略有疼痛不适和恶心感觉;3级,较为严重的不适和频繁的恶心;4级,不能耐受的疼痛和恶心呕吐。在82例手术中各级反应有:1级44例占53.6%,2级25例占30.4%,3级9例占10.9%,4级4例占4.8%。

2.2 血压变化:82例患者在术前、麻醉后、剖腹时、探查时均做血压检查、记录。收缩压波动在2 kPa以内者54例,在3 kPa以内者22例,>4 kPa 6例。>4 kPa 6例均为内脏牵拉反应4级及65岁以上患者。

2.3 对呼吸的影响:82例患者中有27例发生呼吸改变,其中4例在探查时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经托起下颌并向后仰头部,同时加压口罩吸氧后症状缓解。

3 讨论

3.1 硬膜外阻滞是外科腹部手术常用麻醉方法,具有镇痛完全、肌肉松驰满意的优点,但硬膜外阻滞不能阻断迷走神经,不能消除术中内脏的牵拉反应牵拉痛。一般需要多种辅助药物,本组82例麻醉对内脏牵拉反应较轻,说明哌异合剂作为麻醉辅助用药是较为理想的。

3.2 胆道手术区有丰富的植物神经,探查时易发生牵拉痛,或因迷走神经反射而致循环功能抑制反应。哌替啶是减轻内脏牵拉痛作用的常用药物,但易引起恶心、呕吐,且催眠镇静作用不强。异丙嗪是属强安定药,有很好的镇痛止吐作用,亦有增强的镇静、镇痛作用。哌异合剂作为硬膜外阻滞的辅助用药时有较好的互补协同作用。

3.3 哌异合用辅助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血压波动影响较小,这对顺利进行费时较长、手术损伤较大的手术,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以防血压下降、低氧血症的发生较为有利。另外手术者的技术水平是很大的作用,在手术过程中通力协作,动作轻柔,以减轻牵拉反应和牵拉痛,必要时手术医师在胆囊周围的神经丛用0.25%普鲁卡因同时进行阻滞,常可以防止迷走神经反射,特别是胆-心反射造成的心跳减慢甚至呼吸、心跳骤停,从而顺利地完成手术。

本组4例在探查时出现呼吸困难和紫绀,究其原因可能是哌异合剂有抑制呼吸的作用,加上术中牵拉反应强烈,患者耐受性差,心情紧张有关。

收稿日期:2007-02-07

上一篇:重度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 下一篇:高压氧治疗并发耳气压伤1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