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恒娘》

时间:2022-05-28 03:41:44

摘要:时下,婚姻危机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婚姻、家庭的不和谐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隐忧。婚姻是需要经营的,经营婚姻也是一门艺术。《聊斋志异・恒娘》恰好就是一篇教授已婚女性经营婚姻家庭的“闺阁宝典”。本文就是通过对《恒娘》“谋宠固爱”策略的赏析,提醒那些已经组织了家庭,并希望自己的婚姻地久天长的女性们,能通过学习《恒娘》篇,从改变自身开始,使日渐陈旧的婚姻变得新美如画。

关键词:恒娘;女性必读;篇章

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价值取向的改变,一向以稳定著称的中国婚姻,开始出现了急剧地躁动。统计显示,中国内地居民初婚人数,从1992年到2005年间净下降约350万人,而“离婚对数”却在迅速增加。十几年前,夫妻婚变还常被传为桃色新闻,现在则司空见惯,无人再去说三道四了。

婚姻危机作为社会现象,也激发了影视编导们的灵感。从2003年到2007年的五年间,在中国先后就有《结婚十年》、《十月怀胎》、《中国式离婚》、《中国式结婚》、《半路夫妻》、《离婚女人》、《新结婚时代》、《金婚》、《双面胶》、《我们俩的婚姻》等十部以家庭婚姻为题材的电视剧搬上了屏幕。这累计长达280集的十大中国式婚姻电视剧的相继播出,并没有使中国的离婚率有丝毫的下降,反而还在不断上升。1980年中国离婚对数为34.1万对,1990年为80万对,2000年为121万对,到2008年,激增到226.9万对。2009年我国共办理结婚登记1145.8万对,同比增长9.1%,民政部门办理离婚登记171.3万对,同比增长10.3%。2010年前两个季度,我国办理离婚登记的夫妻多达84.8万对,每天有近5000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离婚登记自2001年以来一直持续增长。中国的离婚对数,平均每十年以50%的速度向上增长。这其中离婚率上升最快的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北京离婚率高达50.90%,为全国最高,已超过日、韩两国。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组织,犹如人体的细胞。一个人的细胞健康了,组织才会健康;组织健康了,器官才会健康;器官健康了,系统才会健康;系统健康了,人体才会健康。社会也是这样,当她的基础组织――家庭和谐了,社区才会和谐;社区和谐了,社会才会和谐。现在党中央一再号召建立和谐社会,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实现的应该是家庭和谐。从媒体反映出的情况来看,由婚姻家庭不和谐引发的暴力、凶杀等恶性案件不断攀升,这不能不成为社会的一大隐忧。

婚姻家庭的不和谐,排除经济、道德等因素之外,说到底是当事人处理夫妻间关系的方法不当所致。婚姻好比一个不耐磕碰的“玉瓶儿”,需要当事人认真的经营和呵护,“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婚姻是需要经营的,经营婚姻也是一门艺术。《恒娘》或许就是一篇教授已婚女性经营婚姻家庭的“闺阁宝典”。对于那些已经组织了家庭,并希望自己的婚姻地久天长的女性朋友们,《恒娘》也许是你必读的篇章。

《恒娘》不足1500字,在《聊斋志异》中属于中等篇幅。从故事情节上,可将《恒娘》分为十个段落。让我们按照文章的顺序,逐段来一番赏析吧。

第一段:故事缘起:“洪大业,都中人,妻朱氏,姿致颇佳,两相爱悦。后洪纳婢宝带为妾,貌远逊朱,而洪嬖之。朱不平,辄以此反目。洪虽不敢公然宿妾所,然益嬖宝带,疏朱。”这一段是问题的提出。故事说的是都中人洪大业与妻子朱氏原本“两相爱悦”,只是因“洪纳婢宝带为妾”而“嬖之”,引起了“朱不平”,才使夫妻“辄以此反目”。文中还说朱氏原本“姿致颇佳”,而妾宝带“貌远逊朱”。但由于朱氏与丈夫的经常“反目”,致使洪大业“虽不敢公然宿妾所”,但却“益嬖宝带,疏朱。”

中国传统的婚姻,讲究的是“郎才女貌”。可洪大业对“姿致颇佳”的发妻竟日渐疏远,而对“貌远逊朱”的小妾却日渐“嬖之”,这岂非咄咄怪事?这不仅令当事人朱氏“不平”,一般人也会觉得不可思议。当读到这里,或许有人也会为朱氏鸣“不平”。

第二段:恒娘亮相:“后徙其居,与帛商狄姓者为邻。狄妻恒娘,先过院谒朱。恒娘三十许,姿仅中人,言词轻倩。朱悦之。次日,答其拜,见其室亦有小妾,年二十以来,甚娟好。邻居几半年,并不闻其诟谇一语;而狄独钟爱恒娘,副室则虚位而已。”

作者对恒娘的描绘仅用了十一个字:“三十许,姿仅中人,言词轻倩。”“三十许”的女人,在那个“男儿慕少艾”的时代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了;“姿仅中人”,更说明恒娘并不是以色得宠。但是,恒娘的“言词轻倩”,却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令朱氏一见而“悦之”。

是啊,“姿致颇佳”、居嫡妻之位的朱氏,在争宠中却输给了容貌远逊自己的婢妾宝带;而帛商狄姓之妻恒娘,年“三十许”,已徐娘半老,且“姿仅中人”,“其室亦有小妾,年二十以来,甚娟好”, 帛商狄姓却“独钟爱恒娘,副室则虚位而已。”这强烈的反差,不能不引起朱氏的不甘心和好奇心,使之一探其究竟。于是,便引出了下文朱氏与恒娘问答的一段奇妙文字。

第三段:朱氏拜师:“朱一日见恒娘而问之曰:‘予向谓良人之爱妾,为其为妾也,每欲易妻之名呼作妾。今乃知不然。夫人何术?如可授,愿北面为弟子。’恒娘曰:‘嘻!子则自疏,而尤男子乎?朝夕而絮聒之,是为丛驱雀,其离滋甚耳!其归益纵之,即男子自来,勿纳也。一月后,当再为子谋之。’”“朱从其言,益饰宝带,使从丈夫寝。洪一饮食,亦使宝带共之。洪时一周旋朱,朱拒之益力,于是共称朱氏贤。”

在交流中,朱氏并没有向恒娘倾诉失宠的苦衷,更没有抱怨丈夫的移情,而首先想到是自我反省。她说:“予向谓良人之爱妾,为其为妾也,每欲易妻之名呼作妾。今乃知不然。”一个“乃知不然”,是朱氏寻求改变的开始。一个人难得的是改变。任谁都明白,改变自己易,改变他人难。可大部分人都想改变他人,而不想改变自己。朱氏不是也想改变丈夫洪大业吗?可结果却南辕北辙,除了使得夫妻“辄以此反目”之外,就是“益嬖宝带”,疏远自己。这难道是她想要达到的目的吗?绝对不是!在经过这番挫折之后,她想到了改变自己。改变从学习开始,所以,接下来朱氏问,“夫人何术?如可授,愿北面为弟子”,便在情理之中了。

恒娘的回答很简单,并且一语中的。“嘻!子则自疏,而尤男子乎?朝夕而絮聒之,是为丛驱雀,其离滋甚耳!”一语惊醒梦中人。试想,又有多少破裂的婚姻不是女人“自疏”“而尤男子”的。

现实社会中,耳闻目睹的大部分是女人对男人的抱怨,抱怨最多的是男人“变”了。可是却很少有女人揽镜自问:“这些年我变了吗?”试想,恋爱时清纯靓丽的“姑娘”,结婚时变成了风情万种的“新娘”,生儿育女后变成了蓬头垢面的“婆娘”,人过中年后变成了“朝夕而絮聒之”的“老娘”。难道这不是变吗?常言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女大十八变”是真,但“越变越好看”却未必然。平心而论,婚后男人的变化远远没有女人的变化大,只是女人们不自觉,或不自认而已。试想,喜欢年轻漂亮女人的癖好,男人从小到老,啥时变过!

喜新厌旧乃人之常情,变化也是不能阻挡的自然规律。女人会变,男人也会变。关键是如何变法。女人越变越老、越变越丑、越变脾气越大,男人能喜欢你吗?女人不能给男人以新鲜感,男人又怎么会给你安全感呢?遗憾的是,人世间不知有多少女人,天天在做“为丛驱雀”的蠢事而不悟啊!

恒娘教给朱氏的谋宠秘诀其实并不深奥,实际上只是诸葛孔明平孟获使用过的“欲擒故纵”之术而已。她教给朱氏的第一招就是“纵其所欲”。“距离产生美”,是美学的一大规律。恒娘令朱氏“其归益纵之,即男子自来,勿纳也”,正是这一规律的活用。

朱氏回去后“益饰宝带”,可以说是一纵;由此产生的举家“共称其贤”,便是一擒。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恒娘原本只教给了朱氏一个“益”字,即“其归益纵之”。但朱氏却心有灵犀,能举一反三,做到了两个“益”字。一是“益饰宝带”,二是“拒之益力”。千万别小看这两个“益”字。正是这两招,两个月后让她的竞争对手宝带永远失去了爱的天堂。简单的招式,能做到极致,便成了绝招。朱氏真把这一招做绝了,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后文中,恒娘赞赏她:“孺子可教也!”

第四段:再授锦囊:“如是月余,朱往见恒娘。恒娘喜曰:‘得之矣!子归毁若妆,勿华服,勿脂泽,垢面敝履,杂家人操作。一月后可复来。’朱从之。衣敝补衣,故为不洁清,而纺绩外无他问。洪怜之,使宝带分其劳;朱不受,辄叱去之。”

依计而行,初战告捷,说明朱氏是可塑之才。一句“得之矣”,出自恒娘惊喜之口,就是对朱氏的高度赞赏。正因为朱氏对恒娘的锦囊妙计能心领神会,那么下一步的计划就可以顺利实施了。“归毁若妆,勿华服,勿脂泽,垢面敝履,杂家人操作”,是“变”的继续。让朱氏变得令人熟视无睹,好为下一步“炫妆见洪”,形成强烈的反差。“朱从之。衣敝补衣,故为不洁清,而纺绩外无他问”,这便是再纵;洪“使宝带分其劳,朱不受”,那便是再擒。

第五段:炫妆展示:“如是者一月,又往见恒娘。恒娘曰:‘孺子真可教也!后日为上巳节,欲招子踏春园。子当尽去敝衣,袍履,崭然一新,早过我。’朱曰:‘诺。’至日,揽镜细匀铅黄,一如恒娘教。妆竟,过恒娘,恒娘喜曰:‘可矣!’又代挽凤髻,光可鉴影;袍袖不合时制,拆其线,更作之;谓其履样拙,更于笥中出业履,共成之,讫,即令易着。临别,饮以酒,嘱曰:‘归去一见男子,即早闭户寝,渠来叩关勿听也。三度呼可一度纳。口索舌,手索足,皆吝之。半月后当复来。’”

按照恒娘策划的夺宠方略,经过两个月的“疏远”和“毁容、毁妆”,朱氏以新面貌出现的时机到了。美丽的女人固然人见人爱,但真正令人神魂颠倒的,往往是具有魅力的女人。魅力是成就女人的一支利剑。修饰得当和独到的品位,是让女人产生魅力的不可或缺的两大法宝。恒娘是个中翘楚,很善于捕捉和利用时机。她利用上巳节(俗称三月三)踏春游园的机会,让朱氏“重返伊甸园”。

上文中恒娘对朱氏的调教、装束,无非是为了增加朱氏的魅力,为下一步的“炫妆一见”做铺垫。至于“临别饮以酒”,也很有深意。一个妆扮入时、“姿致颇佳”的女性,再微酒上脸,岂不更如“梨花带雨”,怎不又平添几分魅力。“归去一见男子,即早闭户寝,渠来叩关勿听也。三度呼可一度纳。口索舌,手索足,皆吝之。”恒娘的这几句临行叮嘱尤为重要。常言道:容易得到的不珍惜。得不到者美,也是美学中的一条规律。岂不闻《雪涛小说》中言:“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其实,妾、婢、妓、偷,未必就好到哪里,只是不容易得到而已。越是不易得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这是人之常情。恒娘把人、特别是把男人琢磨透了,所以才叮嘱朱氏,要想长期的拥有,必须暂时的“吝之”。

第六段:重返伊甸:“朱归,炫妆见洪,洪上下凝睇之,欢笑异于平时。朱少话游览,便支颐作惰态;日未昏,即起入房,阖扉眠矣。未几,洪果来款关;朱坚卧不起,洪始去。次夕复然。明日,洪让之。朱曰:‘独眠习惯,不堪复扰。’日既西,洪入闺坐守之。灭烛登床,如调新妇,绸缪甚欢。更为次夜之约;朱不可长,与洪约,以三日为率。”

上文中朱氏“炫妆见洪”是三纵;洪“欢笑异于平时”是三擒。“日未昏”,朱氏“即起入房,阖扉眠矣”,是四纵;洪“来款关,朱坚卧不起”,是四擒。“次夕复然”,是五纵五擒;“明日洪让之,朱曰:‘独眠习惯,不堪复扰’”,是六擒六纵;“日既西,洪入闺坐守之”,是七擒七纵。通过以上七擒七纵,洪大业已完全落入了朱氏的掌控之中。至于“灭烛登床,如调新妇,绸缪甚欢”,则早在恒娘的意料中。“更为次夜之约;朱不可长,与洪约,以三日为率”,是朱氏的“保鲜措施”。山珍海味,也不能让其食之过饱。用冯镇峦的话说:“饱则他去。”“以三日为率”,就是吊其胃口。

第七段:善后之策:“半月许,复诣恒娘。恒娘阖门与语曰:‘从此可以擅专房矣。然子虽美,不媚也。子之姿,一媚可夺西施之宠,况下者乎!’于是试使睨,曰:‘非也!病在外眦。’试使笑,又曰:‘非也!病在左颐。’乃以秋波送娇,又冁然瓠犀微露,使朱效之。凡数十作,始略得其仿佛。恒娘曰:‘子归矣!揽镜而娴习之,术无余矣。至于床第之间,随机而动之,因所好而投之,此非可以言传者也。’”

经过施展七擒七纵之术,令朱氏“从此可以擅专房矣”。然而,为了防止日久爱弛,恒娘感到朱氏还需在“媚”字上下一番功夫。

“媚”是什么?《尔雅》称:“媚,美也”;《广雅》则称:“媚,好也。”《说文》则说:“媚,悦也。从女,眉声。”在古文中,“媚”通“魅”。以上几种中国古代最权威的文字释义专著对“媚”的解释竟然各有各的说法,可见“媚”是种令人难以捉摸的神韵。这种神韵,就在于举止、姿态、动作和表情上。它也许是一道眼波,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也许是一种超越视觉范围的默契,或许是某种动作的优雅美妙等等。女子的美,既有具体的形体,本身的色彩、线条、质感的美,又有神韵的美。她能出诗情,入画意,勾人心魄,具有一种可以扭转乾坤的“媚”的力量。

在恒娘看来,朱氏美则美矣,但还缺乏恰到好处地运用美的方法,也就是说还不善于“媚”。以朱氏“之姿,一媚可夺西施之宠”。对于如何“媚”,恒娘教得很认真,亲自示范,“使朱效之”。朱氏学得也很卖力,“凡数十作,始略得其仿佛”。应该说,笑睨作态的“媚”术,是恒娘为朱氏所做的善后之计。最后,恒娘还特意叮嘱,夫妻“床第之间”,不要拘泥成规,要“随机而动之,因所好而投之”。

以上所传授,作者特意交代乃“恒娘阖门与语”。为什么要“阖门与语”呢?大概恒娘认为,这样的闺阁宝典,属不传之秘,要传也只能传之“情若一体”的“闺中密友”朱氏一人,而不能为他人所知。她也可能有两怕:一是怕丈夫知道她在用心机,变爱为憎而失宠;二是怕被年仅“二十许”,貌又“甚娟好”的竞争对手小妾学去,被夺宠。由此可见,恒娘是位十分注意细节的谋略高手。

第八段:宝带下岗:“朱归,一如恒娘教。洪大悦,形神俱惑,惟恐见拒。日将暮,则相对调笑,跬步不离闺闼,日以为常,竟不能推之使去。朱益善遇宝带,每房中之宴,辄呼与共榻坐;而洪视宝带益丑,不终席,遣去之。朱赚夫入宝带房,扃闭之,洪终夜无所沾染。于是宝带恨洪,对人辄怨谤。洪益厌怒之,渐施鞭楚。宝带忿,不自修,拖敝垢履,头类蓬葆,更不复可言人矣。”

经过近三个月的调教,朱氏对恒娘的“夺宠秘诀”不仅相信,而且回去之后“一如恒娘所教”去行动,结果使得“洪大悦,形神俱惑,惟恐见拒”。朱氏为了将扣子系得牢牢地,除了“益善遇宝带”外,还使出“赚夫入宝带房,扃闭之”的奇招。这一招并非恒娘所教,乃朱氏自创。这正应了恒娘在前文中说过的那句话:“此非可以言传者也。”

《襄阳记》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孙子兵法》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恒娘所教的谋宠之法,正是以上这些经典用兵之道的翻版。

第九段:揭秘原委:“恒娘一日谓朱曰:‘我之术何矣?’朱曰:‘道则至妙;然弟子能由之,而终不能知之也。纵之,何也?’曰:‘子不闻乎:人情厌故而喜新,重难而轻易。丈夫之爱妾,非必其美也,甘其所乍获,而幸其所难遘也。纵而饱之,则珍错亦厌,况藜羹乎!’‘毁之而复炫之,何也?’曰:‘置不留目,则似久别;忽睹艳妆,则如新至,譬贫人骤得梁肉,则视脱粟非味矣。而又不易与之,则彼故而我新,彼易而我难,此即子易妻为妾之法也。’朱大悦,遂为闺中密友。”

这一段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人情厌故而喜新,重难而轻易”,实乃千古不易之理。道理是简单的,虽然知之者甚多,但能做到者却甚寡。恒娘不仅知道,而且做到了。

第十段:了结恒娘:“积数年,忽谓朱曰:‘我两人情若一体,自当不昧生平。向欲言而恐疑之也;行相别,敢以实告:妾乃狐也。幼遭继母之变,鬻妾都中。良人遇我厚,故不忍遽绝,恋恋以至于今。明日老父尸解,妾往省觐,不复还矣。’朱把手唏嘘。早旦往视,则举家惶骇,恒娘已杳。”

这一段,作者叙说了恒娘的身世和遭际,读之令人唏嘘凄然。最后,作者仅以“早旦往视,则举家惶骇,恒娘已杳”等十三字,戛然而止。如此结尾,即省却了许多繁琐的文字,又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这恐怕也是蒲翁“志怪”文笔、“高人一等”的奥妙之处吧。在《仙人岛》、《素秋》等篇中,蒲翁也用过类似的手法,可谓驾轻就熟。

故事结束之后,蒲翁感到意犹未尽,又抒发了下面的一番感慨:“异史氏曰:‘买珠者不贵珠而贵椟:新旧易难之情,千古不能破其惑;而变憎为爱之术,遂得以行乎其间矣。古佞臣事君,勿令见人,勿使窥书。乃知容身固宠,皆有心传也。’”

写罢《恒娘》,蒲翁归结了一句话,他说:“新旧易难之情,千古不能破其惑。”由此他还联想到了“古佞臣事君”之术,并说“容身固宠,皆有心传也”。

《聊斋志异》十二卷,《恒娘》是第十卷的倒数第二篇。《聊斋志异》的篇目基本上是按写作先后编排的,也就是说,《恒娘》应该是蒲翁中年以后,或者说是接近晚年的作品。蒲翁“弱冠应童子试,受知于施愚山先生,文名藉甚”,“以文章风节著一时”,应该说他的智商“非寻常流辈所及”。透过《恒娘》,我们也应该窥见,对于“千古不能破其惑”的“容身固宠”之术,蒲翁也琢磨得很深透。然而,他一生之中虽十数次进出秋闱,却终生未博一第,怀才不遇,潦倒终生。这不能不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蒲翁对于“仕途经济”中的“容身固宠”之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笔者认为,《恒娘》是《聊斋志异》中难得的优秀篇章,抛开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不谈,单是文中主张的遇事“自尤而不尤人”的观点,就有它普遍的现实意义。它起码可以使人积极多一点,抱怨少一点。用以人际相处,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用以处理家庭矛盾,可以化唳气为祥和,使家庭关系和谐。难道这还不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借鉴吗!

上一篇: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下一篇:继承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