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点燃思想的火花

时间:2022-05-28 02:20:45

让兴趣点燃思想的火花

几乎每节课的间隙,总有三五个学生拥我办公桌前或征询意见,或呢喃争辩。原来我们正在热烈探讨写作的话题。许多同仁很不解:你的弟子为何如此热衷于写作?凝神细思,我也并无神妙高招,不过是注重日常教学、生活中“见缝插针谈写作,趁热打铁植爱好”罢了。

写作,说高尚点是一种高深复杂的艺术创造,低调点,它也算人的一种特长。欲让学生钟情写作,唯一法宝便是寻找一切契机,让每个孩子快乐地写、享受成功的喜悦,重新点亮他们心中那盏隐隐欲灭的灯。每接手一个新班之初,我并不着忙上新课。我信奉“先入为主”。我看重每一个孩子,我相信青少年时期蕴涵的生命能量是巨大的,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探索自己内在的,把这种对内心的探索外化为文字。用内心来写作,慢慢建立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让他知道自己所建立起来的精神世界可以帮助他抵御外界的丑陋的东西,可以挺过生命的低谷。写作不只是应付考试,他和自己的人生有关。开课之初我总是声情并茂给他们读一些至真、至善、至美的文章,像《贫困中的马克思》、《我有一个理想》、《怀念萧珊》、《居里夫人的晚年》等,乃至我往届学生留下的佳作。让一个个灵动、温厚的文字叩敲学生紧闭的心扉,感受文字的魅力,体会人生中别样的温暖与感动,诱导他们主动亲近书籍,触摸这类文章,兴趣倍增,自发去阅读寻找那个美丽的新世界,为下一步写作,打开一个美丽的新世界而蓄能、攒劲。

以后,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被我辟为“聆听时光”:或按班列表,一天一人,由学生自由、精心选择朗读材料,配合肢体语言进行描述,其他同学用心聆听(不得记录);或听一段配乐录音(大多与新课相辅相成);或听老师朗读时政、科技、文化等要闻美文。课后让学生写“听后随笔”,长短不计,上《我与地坛》时听了配乐朗诵的史铁生的另篇文章《秋天的怀念》,有学生写道:“……母爱的魅力可真是撼人心魄啊!原来,曾经我是这样的不谙人事,总以为母亲给予我的是理所当然的。看着每天忙碌不止的母亲,我习以为常,如今,我幡然醒悟,母爱是如此沉甸甸……”聆听竟唤醒了浪子情怀,以笔感恩。文字中,不乏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贯通。

学生的读写热情已然调动,但真正让他们执著、激起火花的是教师那仁爱、机警又得体的巧妙引导。写作教学无甚定规,但必须贯穿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应日常化、灵活性、审美性、尚德性、针对性、时效性。听、读已激起学生思慕写作的火花,我更注重在一次次习作辅导、点评中给予他们恰当、鼓舞的评价。当学生觉得素材缺乏,选材陈腐时,我引导其关注身边人、事、物、景,亲身经历、感人听闻、优秀视频、想象世界、各科教材,写作素材无处不在,但需敏感细腻的心和敏锐、犀利的眼睛。我常身先士卒,笔耕不辍,亲自体验创作甘苦,念自创各类文章给学生听,近距离启迪他们心智。学生写作思路一下子便打开了,笔下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目。

一次,学生写道:“王老师问我:‘怎么来晚了?’我说:‘看踢球来晚了。’‘下次可不许这样。’我说:‘知道了。’”我说,这段话根本看不出王老师是怎样一个人,应具体描摹将人写活。他改后:“王老师摸着我的头,轻声问:‘怎么来晚了?’我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看踢球来晚了。’他轻声说:‘下次可不许这样。’那声音,低得只有我才听得见。我红着脸使劲点点头:‘知道了。’”对话一字没变,只加了神态,便将老师和蔼、尊重学生的形象活化了。原来失败、成功竟一步之遥,他从此很卖力地在刻画人物上下功夫了。我坚持倡导“三易其稿”――略有亮色的作文,指导其反复修改、打磨,成为精品。通过写作序列化训练,指导每个学生成功创作3~5篇不同题材佳作,既享受切实的成果感,还可备战考场(必要时应急“套作”)。

写作教学的频繁和多元化,也结出累累硕果:我将每次佳作分类点评,装订成册、班内借鉴、班外宣传、学习园地常贴常新、推荐到各种报刊应征、发表。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也给我进一步探索写作教改提供了动力和方向。

综上所述,不过是笔者如何大面积、最大限度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写作兴趣进行的一些尝试。写作教学是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创新、个性”是它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在日后执教生涯中,我仍需不倦探索,求取真经。

作者单位 陕西省南郑县城关一中

上一篇:浅谈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课改下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