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问题探析

时间:2022-05-28 01:57:49

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问题探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后,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为我国民族管弦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作曲家的创作理念、思维方式,以及技术手法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针对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民族器乐;创作;探析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49-01

长期以来,我国的民族器乐中不乏有个性的、高品质的优秀作品,并且数量繁多,这成为20世纪80年代民族管弦乐艺术发展的标志性阶段,但是能够成为经典曲目,并且保留下来的作品,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从保留下来的作品中可以发现,它们的主要艺术材料或者表现手法,与民间音乐密不可分。本文探析民族器乐作品创作中的问题,发扬民族音乐。

从近几年的一些音乐作品的评选活动中可以发现风格多样的作品,如:理念深邃、技术繁杂、作品名字生僻,让人难以想出其中的“深意”。在技术方面刻意繁杂、怪异,为所欲为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这些作品毫无章法可言,令人厌倦是迟早的事情。

现代作曲技法要为作曲家在民族音乐的天空插上一对可以自由飞翔的翅膀,前进的道路艰难且漫长,需要我们探索并且进行实践,切不可钻到相似或者雷同的死胡同中。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无人文观念、无技法可言的作品是没有任何价值和发展前途的。20世纪的西方音乐发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音乐硕果累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是最终也难逃危机的命运。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的音乐使中国音乐家感到耳目一新,心灵十分震撼,我们如饥似渴的进行研究,但是这时西方的音乐家却开始回头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感悟。他们曾经尝试过很多现代技术手法,甚至很极端。这一时期的作品虽然很多,但是能够留下来的没有几首,我们感到十分遗憾。他们在技法和理念上处于极度的困惑之中,因此他们认为音乐的民族性在未来必将消亡,被世界的音乐所同化,丧失民族音乐的特点。这个问题我国民族音乐家之间也有很大的矛盾和分歧,他们为此争论不休,各执一词,到如今仍然没有定论。美国音乐教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20世纪的音乐在不断地向前发展,这将是一个令人疯狂的手法与材料的大杂烩,没有独特的风格,20世纪的音乐人,可以强烈的感受到它的矛盾性。”

面对种种困惑,有的音乐家认为:“对于现在的音乐状况的总结,可以这样说,先锋派已经成为历史,最激进的变革已经结束了。”这一段时间,好像只有通过复杂、博学的艺术表现,才可以认为是音乐家,但是最终证明,真正的音乐节是用最直接、最清晰的音乐语言表现出最深刻的思想。有一本书曾经这样写道:“东方与西方音乐融合的讨论,世界性音乐语言的创造等这类问题对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都是以民族音乐为基础和前提的,如果让丧失了民族性,那么音乐的发展前景就十分萧条了。”那种没有民族特性,共同且无差别的音乐标准,注定是艺术的贫困,这将是一个单调的世界,一个荒缪的世界。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民族音乐十分顽强,它是不会轻易被压制住的。

这些音乐家对音乐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发生的问题,应该比我们清楚,体会也更加深刻,虽然他们的某些观点和看法,只是代表了对某一个方面、角度的认识,具有片面性,但是依然值得我们进行深思和参与。面对西方音乐,我们的学习和研究中应当少一些盲目性、片面性和依赖性。日本的一位音乐家曾经说过:“中国的某些年轻音乐人正有着50年前日本青年走过的道路,并且他们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也很相似。”

可以说,无论什么样的音乐形式和体裁,在其中融入或者参照西方音乐技法或者音乐理念,都是可行的,甚至是相得益彰的。近几十年,我国的音乐实践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在围绕着中国民族特色音乐的前提,无论是理论的深化还是技法的衍生,都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主流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实践出真知,相信通过实践一定会得出可靠的结论。在实践创作中,例如:在作品比赛和评选过程中,青年作品普遍反映出了思维混乱、技法艰涩、故弄玄虚等特点,令人十分费解。这种现象不值得我们鼓励,更不应该纵容,因为这种无目的、无特色、无意义的作品没有任何出路,在研讨会中讨论相关问题时,音乐家普遍认为音乐教学中,应当将理论与国情相结合,将技术理论的教授与文化艺术的素养的培育相结合,并引起大家的重视。

我国的民族音乐的创作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和色彩缤纷的乐园,同时这又是一项复杂而又严肃的课题。作曲在创作时不应该把民族乐器只当作表达的工具,应该将其与民族器乐的历史传统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联系在一起,将新时代的音乐和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和审美意识联系起来。在创作中,要不断深入,借鉴先辈的经验和优秀作品,并大胆创新,从深层次进行思考,实事求是地全面考虑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文全.关于当前民族器乐创作中的若干思考[J].人民音乐,2012,(6):25-26.

[2]陈瑜.民族器乐创作谈[J].艺术评论,2013,(7):23.

上一篇:简析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及音乐特点 下一篇:地域文化音乐融入本土高校音乐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