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的建设金融系统支持

时间:2022-05-28 12:17:35

浅析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的建设金融系统支持

摘 要: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是全国煤电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煤电化基地的建设至关重要,怎样合理有序地开发我国煤炭资源,保持其煤炭基地的发展后劲,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建设的一环。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的建设有许多前景,涉及到的国家经济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金融系统

黑龙江省是东北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煤炭资源的 95%分布在张广才岭以东,即鹤岗—依兰—牡丹江以东地区,煤炭资源总储量208 亿 t。为了推进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煤电化基地持续健康发展战略出发,要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持续发展带动地方经济

截至 2010 年底,黑龙江省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36.7 亿 t,保有各类资源总量 219.8 亿 t。虽然全省煤炭资源总量比较丰富,煤种齐全,且具有低磷、低硫、发热量较高的特点。从资源分布看,东多西少,与市场需求呈逆向分布,需要 “北煤南运”、 “东煤西送”;从接续情况看,由于煤炭勘探精度低,东部老矿区面临资源枯竭、新井接续紧张,中、西部尚处于找煤阶段,随着省内需求的不断增长,有效供给的煤炭资源保障不足;从资源管理层面看,资源规划管理功能弱化,勘探规划滞后。为此,发展东部煤电化基地,必须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为煤电化基地建设提供资源保证。

1.稳步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龙煤集团是煤炭资源核心企业,对全省的煤炭资源进行整合,对布局不合理、生产工艺落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依法实行关闭、整顿,鼓励龙煤集团对规模较小、产品有市场需求的地方煤矿实行并购重组,加快以龙煤集团为中心的东北煤炭基地建设步伐。

2.合理开发煤炭资源

原则上不应继续扩大全省煤炭产能,而应以调整和优化生产布局为重点,立足于现有产能的长期稳定发挥,以满足省内煤炭需求、满足东北市场煤炭需求为出发点,合理开发,努力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率。对冶炼用焦煤、肥煤等稀缺和特殊煤种实行保护性开采,优化产品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省内煤焦煤化需求,巩固发展与东北区域重点冶金企业、焦化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大褐煤开发力度,新上煤电项目原则上均应使用资源丰富的褐煤。抓好龙煤集团双鸭山七星河南矿井建设项目,使其尽快达到年产 2 000 万 t 优质动力煤的设计规模,弥补整合地方煤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形成的资源缺口。

二、金融系统支持,配套建设电源电网,促进煤电转化

目前,东北地区总装机容量已超过 4 000 万 kW,其中,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已超过 1 000 万 kW,完全可以满足省内电力需求。为此新建电源项目必须立足于东北电力市场,努力优化电源结构。

1.电源项目建设应坚持以大型坑口电站和中心城市大型热电联产项目为主。

要按照国家优化电源结构、实行开大关小和节能发电调度等宏观调控政策要求,顺应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坚持发展大型坑口电站项目,发展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节水环保、调峰性能好的超临界或超超临界机组,保证电源项目建设起点高。重点抓好双鸭山电厂4 台 100 万 kW、密山电厂 2 台 60 万 kW 项目建设,就地转化动力煤1 600万吨。

2.进一步推进煤电战略合作,充分发挥现有发电能力

目前影响电煤合同兑现的主要问题仍然是铁路运输的 “瓶颈”制约,运力不足以及运输流向限制,使电煤运输还无法完全满足电煤供应的需要,为此,要加强煤电运三方的协调,加强战略装车点建设,争取大列开行,定点装车、定点供应。针对东北地区季节变化对火力发电影响较大的特点,要合理组织煤炭发运,确保电厂的煤炭库存处于合理水平。

三、注重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煤电基地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发展以煤炭采掘、洗(选)、型煤和煤炭深加工、煤炭直接液化为重点的煤炭基础产业群,以矸石、燃煤、瓦斯、焦炉余气、风力和生物质能发电为重点的电力产业群、煤电循环经济产业群,既要节约能源,又要注重保护环境。

1.以现代安全高效矿井为龙头,延伸煤—电—建材产业链,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反馈式循环经济模式。

杜绝原煤低效率直接使用,原混煤全部入洗,洗选加工后的精煤产品装车外运,分选出来的低热值动力煤、煤矸石输送到矸石发电厂发电,电厂产生余热用于矿区居民生活取暖,电厂产生的粉煤灰、洗煤厂选出的煤矸石可以作为建材原料,尽可能地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甚至零排放。

2.采用最先进的节能技术,高标准建设新型电厂

目前,火电行业重大工程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大型燃煤电站锅炉湿法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大型燃煤电站锅炉海水烟气脱硫技术、中低温地热能发电新技术都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与环保技术,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生产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电源建设上,优先发展采用上述先进技术的电厂,超超临界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提高发电设备的主蒸汽压力和温度,大大提高燃煤效率,节约煤炭资源。

3.建设矿山公园,改善矿区环境

矿山公园是以展示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科学考察的特定的领域。矿山公园的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采用环境更新、生态恢复和文化重现等手段,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东部四煤城中鸡西、鹤岗都已具有近百年的开采历史,保留了大量煤矿开采的历史遗迹,包括日本占领东北时期疯狂掠夺我国煤炭资源、残酷压榨煤矿工人血汗的罪证等,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不仅仅是国家矿山公园的景观,更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教科书。要对矿区的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再结合矿区的历史、文化进行开发,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

总之,煤电化基地的建设能带动地方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能提高地方GDP,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同时煤电化基地的建设必须有金融系统的支持,有了金融系统的支持,煤电化基地的建设能发展的好,并且能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因此,煤电化基地的建设必须依靠金融系统支持,同时也能更好、更快为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衷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纵横谈. 辽宁经济统计,2003:4~6页.

[2]陆岸萍.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报,2003:8~9页.

[3]贺彩玲.企业集群的效应及其形成探讨.陕西工学院学报,2003:22~25页.

[4]赵晓瑛.区域投资与经济增长.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24~40页.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与金融支持的良性互动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2524036。

上一篇:大学生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的交互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农村公路行业人才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