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时间:2022-05-27 08:35:21

关注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职业中学中,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近年来,由于学生的病态心理而导致其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挑战。

一、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压力来源

1. 学习压力

很多职高的学生都是中考的失败者,在学习习惯上多少有一点缺陷,但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还是渴望能够学好,希望自己的高中学习能给他们带来收获。不过现行的考试制度使很多学生产生了自卑的情绪,严重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我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学生,刚进高一的时候,对自己的高中生活很是憧憬,在第一次竞选班委的时候,她被选为宣传委员,工作热情还是很高的,不过到了高一下学期她来找我谈心,她很是苦恼。她说她觉得学习很是吃力,自己在学习上花了很多功夫,但效果总是很差,感觉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再把学习搞上去了,所以她产生了放弃学习的念头。

2. 社会影响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每个人都能感觉到随之而来的竞争压力。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各种变化,如社会竞争更加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等。这些都将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心理变化,使其出现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例如有些学生的父母下岗,使他很自然地对未来产生恐惧,对学习也失去该有的信心,没有学习的动力。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就有很多学生来问我:“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我们这些职中学生又会有什么好的出路,一张职中文凭能带给我们什么,我们学的好与坏又有什么区别?”

3. 教师的教育方法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很多老师的教育方式还比较单一,学校的评价方式还比较传统。重成绩,轻德育、体育;注重课堂,而忽略课外学生的发展。课堂的展开也是围绕考试来进行的。因此,一些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把学习当成是一种痛苦。其中一些老师还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采取不是很科学的手段,挫伤了了学生的自信心,有一些后进生被老师嫌弃,最后导致他们自暴自弃。

二、有效把握学生心理的方法

1. 深入了解你的每一位学生

了解你的每一位学生,是一个班主任首先要做到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使班主任工作做得更为有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虽然纷繁复杂,但青年学生心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并科学、巧妙地加以引导和教育,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就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纠正与调整。

2.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3. 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一星期一次的主题班会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课后去收集资料,组织语言,分工合作,一次班会课的成功召开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合作的乐趣。

(2)开展多种多样的知识竞赛。有些学生对自己高中的学习渐渐失去信心,觉得自己在学习上很是吃力。因此教师在班级里应该开展各类知识竞赛,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在学习中丢失的信心。

(3)针对各类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件在学生中展开讨论。比如针对现在的“超级女生热”,我就组织本班学生进行了一次热烈的讨论,学生的热情很高涨,效果也很好。

4. 营造融洽的集体环境

班主任应有意识地通过管理、教导,包括表扬、批评、讨论、奖励、惩罚等评价手段,以及自身的楷模作用,引导集体舆论。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过硬的技能。职中的学生和普通高中的学生有所不同,他们中的大多数毕业后要面临就业,所以有很多学生对未来很是迷茫,老是觉得自己的文凭在将来有可能派不上用场。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让学生掌握过硬的技能,帮助学生分析现在的就业形势。还应该多找一些职中毕业生创业成功的事例,让我们的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

5. 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影响着学生的生活,电脑、手机、书籍已成为很多学生的全部课余生活,如果沉迷其中,熬夜、过度用脑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要引导学生远离手机、电脑,或者合理使用手机、电脑,多进行一些户外的活动,增加与人的交流。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导致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6. 培养学生学会控制和调节情感的能力,学会自省、自律,逐步丰富青少年的情感经验

教师应该把指导和培养学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作为德育工作的关键,使学生全面、科学、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达到内化为学生心理需求和行为养成的自觉要求。

只要我们老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朝着更好的一方面去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利用络合法处理没食子酸生产废水的研究 下一篇:建构主义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