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之后是收获

时间:2022-05-27 08:29:02

一次我给初二的一个班上课,一个叫杜龙的同学上课迟到了五分钟,我并没有责怪他,紧接着他又偷偷地吃起方便面来。在他吃得正香时,我悄悄地走到他面前,只见他赶紧把方便面袋藏了起来。我告诉他别吃了,上课吃零食对健康成长有害。万没想到,这个同学竟一口咬定他没吃,并横眉冷对,怒气冲天,他的举动真叫我始料不及。我本想和他论个究竟,但理智没有让我这样做,更没采取任何过激行动。下课铃声响了,我以平常的语气宣布下课,并通知杜龙同学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

课后我与他的班主任进行了沟通。了解到他的一些家庭和班里的情况。这个同学因父母离异,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整天游手好闲,不爱学习,把他的班主任都气得无可奈何,且有辍学的念头。到我办公室后,我没有斥责,没有批评,而是给他讲起我上学挨饿的故事。我和蔼地对他说,你早晨连饭都没顾得上吃就上学来了,这种精神本该受到表扬。我还给他讲了一些道理和鼓励的话语。果然,我的真诚和宽容感动了他,他的脸红了,轻声说:“老师,对不起,我错了,以后我再也不这样气你了。”我轻轻地抚摩着他的头说:“其实,一个人有时犯点儿错误是难免的,老师知道你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很有自尊心和上进心,以后改了就是了。”他愧疚地泣不成声。一次温馨的谈话,一个真诚的包容,一个动情的抚摩,打动了他幼小的心灵。从此后,他上课时兴趣浓了,成绩进步很快。往日的调皮鬼儿,成了可爱的读书郎。每次见面时他都彬彬有礼,我也给他以鼓励的微笑。没想到,一件错事,因宽容却成了孩子进步的源泉和不竭的动力,我心里的欣喜就别提有多大了。这说明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面对孩子的过错,用宽容来处理,收获的是硕果,育成的是绿荫。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从此我学着用温和的话语,善意的微笑,无声的眼神和特定的手势和学生交流,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杜龙同学从小没得到母爱,我就该用师爱去填补他母爱的空白。我庆幸当初自己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他有不理智的行为,如果那样效果肯定会截然不同。尽管我们的严格要求对学生是有好处的――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能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也不能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冷落了他们的感情和天性。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他们在心理和生理等方面均未成熟,常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所以教师的宽容,给学生留有一份自尊和自由表现的空间更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宽容恰恰是治愈学生思想疾病的良方,是教育人的一种策略和手段。这种宽容并非姑息迁就和袒护,更非教师的软弱和无能。这种宽容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思想感情的交流。这样才能起到“和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达到打动学生的心灵,教育学生的目的。我们不要始终板着面孔对学生说话、过分强调教师的尊严。转换一下角色,换一下爱学生的方式有何不好?让我们用真诚去温暖孩子的心,用宽容去滋润孩子的心田。

著名的教育家密尔顿曾这样说过,“一个完整健全的教育能教育人以公正、技巧和宽大的胸襟来处理各种事情。”面对学生的过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心平气和的态度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我们不仅要关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关爱单亲家庭的孩子,更要关爱学困生,劣迹生。让每个学生把老师看作是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心里有话愿意跟老师说。宽容给孩子以希望,理解留住孩子的心。在大力倡导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为教育事业所呈现出的喜人局面而欢欣,但也不可忽视存在的一些问题,即使是一个细小的问题也可能会对祖国的花朵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要认真反思,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教学行为,让师生之间始终保持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让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感染着每一个人,让师生都融入一个大家庭,并共同感受她的温暖和快乐。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涞水镇厂中学)

责编 / 董 璐

上一篇:数学教学,呼唤理性的光芒 下一篇:语病之表意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