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胱抑素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5-27 08:12:08

血清胱抑素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探析血清胱抑素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一病区收治的100例拟作冠脉造影术+必要时PCI的患者。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各支血管狭窄程度均

【关键词】 血清胱抑素C; 冠心病;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0-0052-02

doi:10.14033/ki.cfmr.2016.10.026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类疾病,中老年人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人群。近年来,冠心病的临床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对中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有研究显示,血清胱抑素C可能是导致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1]。本文选取100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血清胱抑素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行冠脉造影术+必要时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因胸痛等不适入院,且行冠脉造影,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感染性、免疫性、肝肾功能性疾病患者[2]。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狭窄程度

单支病变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2~74岁,平均(54.78±3.55)岁;双支病变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

40~74岁,平均(54.57±3.56)岁;多支病变组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40~75岁,平均(54.99±3.78)岁。此外,按照冠心病的临床分型,将观察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SAP组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40~74岁,平均(54.22±3.51)岁;UAP组

27例,男12例,女15例;年龄41~75岁,平均(54.65±3.62)岁;

AMI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0~74岁,平均(54.39±3.48)岁。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开发和销售的LH750/LH755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采血和检验,采血试剂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配套设施。

在患者空腹的情况下,采集所有患者静脉血2 ml,将所采集的血液放置在干燥管内,并对血液进行血清分离,剔除溶血标本及乳糜血标本。检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主波长为546 mm,副波长为700 mm。在室内质量控制相对严格的条件下,对患者的Cys-C水平(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血尿酸、TG(甘油三酯)、TC(胆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测定。分别对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高脂血病史、冠心病家族史等进行记录,并作为回顾性分析数据。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

观察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均多于对照组(P

2.2 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冠脉病变支数相关性分析

随着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升高,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支数随之增加,详见表2。

2.3 四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临床分型相关性分析

随着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升高,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随之增加,详见表3。

2.4 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有无病变有明显相关性[β=1.665,OR=5.335,P=0.002,95%CI(2.214,12.835)]。

3 讨论

血清胱抑素C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经由特定类型的蛋白质降解酶,起到防止细胞外蛋白质分解的作用。此外,血清胱抑素C的产生率相对较为恒定,且只能在肾脏区域内清除,因此,血清胱抑素C成为反应肾小球过滤的内源性标志物。本次研究中显示,血清胱抑素C与冠心病发病和发展存在密切联系,且与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炎症反应贯穿疾病发展始终。当血清胱抑素升高时,组织蛋白酶的活性相对增强,对动脉血管壁造成较为严重的病理学损害。经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健康者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后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从某些程度上说明血清胱抑素C水平是预测冠心病的因素之一[3]。此外,血清胱抑素C可对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趋化功能产生影响,且参与调节炎症反应的过程。本次研究中,血清胱抑素C参与血管壁、细胞外基质产生与降解的动态平衡,也提示血清胱抑素C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血清胱抑素C可在早期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具有较强的灵敏性,因此本次研究排除了患有肝肾功能异常及免疫性疾病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尿素氮、肌酐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果则更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升高,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不断加重,冠状动脉支数随之增加;血清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有无病变有明显相关性。本结果与文献[4]研究结果一致,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血清胱抑素C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例关系,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主要指标。在冠心病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血清胱抑素C水平起到提示性作用,当冠状动脉的病变血管增加,血清胱抑素C则呈现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提示疾病发展。因此,可将血清胱抑素C作为判定冠心病发展的重要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血清胱抑素C可作为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指标,且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有密切联系,可作为临床治疗和诊断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童文玲,孙全格,赵磊,等.血清胱抑素C与冠心病病情及再发心血管事件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14,18(3):531-533.

[2]邵丽川,岑结容,麻春桃,等.血清胱抑素C与老年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12):1825-1827.

[3]刘国栋,江庆,汪怀立,等.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3):3440-3442.

[4]陈俊华,张存新.冠心病患者胱抑素C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11):1171-1174.

(收稿日期:2015-12-01)

上一篇: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下一篇:牙根隐裂的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