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学生索取爱

时间:2022-05-27 01:27:02

向学生索取爱

【问题提出】生命因执着而精彩,教育因奉献而辉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正是由于古今中外的优秀教师开创和传承了这种勇于献身的精神,人类的教育事业才生生不息、熠熠生辉。教师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红烛”、是“春蚕”、是“园丁”,于是乎教师是奉献的代名词。用“教育奉献”,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9070000篇,用时0.044秒,可见教师需要有奉献精神,教育在于奉献!可我想说的是----只有奉献的教育完整吗?教育难道就只能奉献,就不能有一些“索取”吗?

【案例描述1】在上九年级(上)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的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的时候,我描述了一段浓硫酸毁容事件,同时展示相应的图片,情景的渲染使同学们都沉醉在悲愤的情绪中,可是许多学生对浓硫酸的这种性质还是将信将疑,于是我不失时机地取出事先准备好的烧杯、小泥鳅和浓硫酸,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开始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用滴管吸取浓硫酸滴向泥鳅时,意外发生了,小泥鳅的尾巴甩动,将滴下的浓硫酸甩到讲台上,我于是马上到实验篮子里找抹布,可是怎么也找不到。“若不及时擦掉,讲台桌会留下难看的疤痕”,我对同学们说。怎么办?

这时,坐在后排的一位女同学,从座位上站起来,手里拿着擦巾纸,说:“老师,我这里有擦巾纸!”好,请小谢(这位女同学的临时名)用餐巾纸帮老师把桌子擦干净,后来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小谢。意外在小谢的帮助下总算得到解决,我也没在意。小谢何许人?因学习不认真,成绩差,与男同学关系随便,屡教不改,难以教育。原班主任建议换一个环境,所以就到了这个班级,说实在话,科学表现也不好,刚开始作业也能完成,上课也认真,但一个月左右后,老毛病都来了,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家伙。但自从此事后,我后来慢慢发现,她在上科学课时,坐地端正了,不讲话了,作业也交了,并且也做了,路上遇到我,总是愉快的打礼貌,我实在纳闷,问其它科目的老师,一切表现照旧。为什么呢?

【案例描述2】一直以来,我的课代表的成绩都非常好,不管原先成绩如何。我曾有这样的豪言:你把其它科目成绩好的,就科学不好的同学,让他来做科学课代表,我保证他的成绩会上去。当了课代表的同学往往成绩都得到较大的提高,这究竟是为什么?有人认为对课代表有较多的辅导,所以成绩得到了提高。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对课代表,我确实有辅导的打算,但要么没时间,要么已经没必要,因为成绩很快得到大幅提高,是什么原因?回想起来,课代表与其它同学的区别有一些:要替老师交作业,送作业本,改试卷,还要帮老师提实验器材,在有些同学的眼中,科学课代表太累了。可课代表却其乐融融,为什么?

【案例分析】奉献:就是“恭敬的交付,呈献”。奉献是不计报酬的给予,是“有一分热放一分光”,是“我为人人”。 索取:即讨取,可以是物质的讨取,也可以是情感的讨取,也可以是金钱的讨取等等。但我想说的索取是指教育者向学生索取爱(被爱着)---学生对老师亲和力和信任度,教育者一旦和学生建立了足够的“亲和力和信任度”,那么我们的教育将无所不能。

一、爱,懂得索取才有人疼――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需求

时代的进步让知识大众化进入了每家每户,学生可以不必仅仅依赖书本和教育者的传授,就可以从各种途径获取他们需要和想要的。可以这样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在向学生学习。那么,教师靠什么来教育?

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从这一角度讲,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教育效率不是教师的效率和学生的效率之“和”,而是两者的“积”,其中任何一个为“零”,其结果必然是“零”。无数事实说明,健康、融洽、充满温暖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产生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和责任感,它对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原来索取也是爱的一种方式――中学生心理特征的需求

自我意识膨胀,关心自已在群体中的”地位”。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已的认识和态度,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立,自尊等认识和能力。中学生的独立意识渐渐凸现,对父母无微不致的照顾常常产生反感,开始关注自已外表特征,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能干什么?”,他们关注着老师、同学对自已的看法,幻想着自已无所不能,是个”超人”,渴望自已的一切都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与称赞;他们的自尊心显箸增强,讨厌保姆式的管束和空洞的说教,希望得到平等对待,受不了屈辱和冷漠,有了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希望能和老师接近,得到老师的肯定和信任。

所以教育者有必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得以展现,那么学生将认为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信任,学生从内心深处认为着老师是可信、可亲的,那么就会听从他的教育。

三、爱学生,也让学生爱――健康人格塑造的需求

有些时候我们总是埋怨说:“我们对学生的爱比海深,倾全力向他们付出,可为什么学生却视而不见,甚至非常讨厌我的付出呢?”可是,你知道吗,由于你不懂得向学生索取爱,甚至学生向你表达爱意时,却也被你的爱拒绝了。

记得曾听过一个“妈妈爱吃鱼头”的故事,说的是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声的,每次吃鱼时把最好的留给孩子,自己吃鱼头,还说自己爱吃鱼头。因此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最爱吃的东西就是鱼头。后来孩子才知道妈妈爱吃鱼头的真正原因。妈妈和自己一样,也喜欢吃鱼肉,不过是因为爱孩子而将自己的那份舍弃了。当时深受感动。自从我自己有了儿子以后,每每想起这篇文章,更有一种别样的滋味涌上心头,是的,我也和其他父母一样,有好吃的想着自己的孩子,有鱼吃时说自己爱吃鱼头。

同样,做了教师,是否就意味着奉献,意味着为了学生付出一切,要将那份本来该留给自己的爱分给学生。

因此,我们在学生面前不要忘记: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即学生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希望去爱别人,在爱别人的过程中练就爱的能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情感满足的体验,这便是“爱”的源泉。

假如你真的爱学生,那么你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被你所需要着,给学生爱你的机会。所以,教育也需要索取。

上一篇:中职美术教育的几点尝试 下一篇:培养交往能力 促进幼儿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