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时间:2022-05-27 10:41:32

新形势下如何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摘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保护生态平衡,用生态文明来思考、审视、校正发展方向,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确保服务大局保增长、调整结构惠民生,使环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环保治理技术的研发;减排监测

中图分类号: D922.68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用生态文明来思考、审视、校正发展方向,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确保服务大局保增长、调整结构惠民生,使环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1、必须将项目审批、环境监察、环保治理技术的研发三者协调好、组织好、分配好。

1.1项目审批工作

环境保护工作的终端是减排,当污染下降了,减排上去了,整个环保工作的被动局面将会得到根本性的转变。要做好减排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环保部门在项目审批上大做文章,要有所鼓励,有所遏制。对符合产业政策、国家环境保护政策、高附加值的低碳产业项目要鼓励,而对于“两高一资”项目则要三思而量行。我们常说开源节流,可是从环境保护工作而言,则要更多地讲究截源截流,只有在源头上把好关,才不至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停地充当救火队的角色。

1.2环境监察工作

截源截流讲究的是治本,可当我们面对一批漏网之鱼的同时,治标措施的跟上是对治本有效地完善,这就要求我们环境监察部门能够很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行使好自己手中的权利。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通过行政的手段对一批违法排污企业的打击,对一些重污染事件的查处,对一群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主的追究,则是我们环境监察部门具体工作在实践中的体现。

1.3环保治理技术的研发

截源截流是治本,环境监察是治标,而环保治理技术的研发则是对两者最好的补充。环保治理一方面是废物利用,将资源从废弃物中提取出来,一句很通俗的话——“垃圾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另一方面则是对真正无法提取的部分进行技术性的处理,达到环境容忍的要求以下,这两方面都是对我们环保科研部门很大的考验。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的负荷越来越重,污染的种类越来越多,单一的环保治理设施和处理技术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要求。能够在研发上的不落伍是困难重重,可当我们的专利和技术能够扩大化地应用,广泛地造福于实践中,则更是难能可贵。可以说,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只有将三者协调好、组织好、分配好,才能更好地为环保工作服务、指导和创新。

2、推进污染减排,为经济发展提供环境支撑.      污染减排是一个硬性指标,完成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大局。只有完成污染减排任务,才能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一个充足的环境空间。2.1要落实减排责任制。

节能减排是一场硬仗,要打赢这场硬仗,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关键要看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执行力。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实现污染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建立层层落实的减排责任制,千方百计完成各项减排任务。要抓紧建立和完善污染减排四大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二是建立和完善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三是建立和完善严格的减排考核体系;四是完善减排应急预警体系。2.2要控旧管新防反弹。

一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二是加强“三同时”管理,严把项目验收关。三是强化重点治污工程建设和运营监管,切实发挥污染治理效益。2.3要营造氛围促减排。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继续深入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污染减排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使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自觉行动。

3将环保工作真正可持续性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说到金融危机,是金融方面某个环节链条的断裂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可当我们追溯到金融危机真正爆发前,则是发达国家对地球资源的抢夺过程,这点在徐厅长的报告中,让我深有感触和体会。2008年的石油价格战,粮食价格战等等,将生物能源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新能源成为了08年9月份以后一个时髦的词汇,略沾一点新能源概念的股票被炒作的一飞冲天,老百姓初步从金融危机的课程中了解了可持续性理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009年三月份以来,国家在出台的四万亿投资项目中,明确了新能源发展的方向和对新能源产业扶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仅仅的半年时间,全国各地新能源的项目如雷后春笋般到处都是,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想想,一个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缺乏技术支撑的国家,这项产业的快速布局,在前期多晶硅产业本身就过剩的不利条件下,这样的所谓可持续性发展是可怕的,这样过剩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也是非常让人担心的。或许两年以后,并不是因为产业方向导致的环保问题,而是过剩的产业项目导致的变相竞争、企业倒闭,最终的工业垃圾引发的环保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环保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不是产业过剩发展,一个好的产业、一个好的项目以及一个好的政策,都是在量的范围内才有效和可行的,如果量变的过度肯定会引发质变的发生。这不得不让我想到了04年的禽流感和09年的猪流感,因为鸡肉价格的上涨带来了养鸡业的全面发展,不到一年时间就全面饱和了,再加上04年的禽流感,让养鸡业全面陷入困难,老百姓到处推销自己环保的鸡群,可是因为末端需求的减弱,导致那一年很多养殖户亏本,甚至破产。同样,08年的CPI指数带动了猪肉价格的高歌猛进,在09年因为甲型HIN1流感(猪流感)而劳命伤财了一批养猪专业户,那些刚刚从房地产泡沫中获得新生的房地产老总因为相信猪肉价格战不败神话,08年匆匆进入这一产业,09年败得溃不成军。这些可以说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血的教训,这些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一个产业有其周期,有其发展的规模,当我们人为地打破这两条规律,那就是一场风暴,席卷整个产业的风暴。

4、充分利用各种教学阵地开展环境教育       我国历来重视环境教育工作,确立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指导思想,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各渠道环境教育体系。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抓好中小学环境基础教育,将环境保护内容渗透到课程中,并根据各学习阶段的特点开展课外环保活动,以增进环保科技知识;要充分利用党校、行政学院、各级党委中心学习组等增设环保课,把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的内容纳入学习计划;要建立长效环保学习机制,聘请专家、学者、教授传授环保知识、政策法规知识,以提高环保系统干部职工、企业法人、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环保专业素质、执法水平、决策能力。

面对国家经济日新月异发展,让我们在感叹国家的伟大,一个解决了13亿人民温饱问题的国家正步步走向繁荣的同时,新形势下的环保问题较为突出,人们对于周边生活区环境情况改善的愿望较为强烈,这是工作上的压力,更是我们干好环保工作的动力。希望,用我们不懈的汗水与勤劳的双手终有一天会还地球母亲一个美丽的天空。

上一篇:探讨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 下一篇:施工企业如何做好工程造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