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粮食补贴问题研究

时间:2022-05-27 02:11:00

黑龙江省粮食补贴问题研究

一、对粮食补贴的概述

粮食是指玉米、稻谷、小麦、杂粮及其成品粮。而粮食补贴就是政府利用财政向粮食生产、流通、贸易活动或对种植农户提供直接现金补贴的转移支付。

(一)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内容

目前,我国粮食补贴政策主要有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增支综合直补和最低收购价政策。

粮食直接补贴、农资增支综合直补均属于综合性收入补贴,分别从农民种粮利润和农民种粮成本角度保障种粮农民的收入。粮食直接补贴目的在于减轻种粮农民收入因为农产品的价格波动所受到的影响;农资增支综合直补目的是稳定农民的种粮成本,弥补农民因为农资价格上涨而引起的支出增加。

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最低收购价政策均属于生产性专项补贴。良种补贴目的在于引导农民采用优良品种,大力推广新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粮食品质;农机具购置补贴主要是支持和鼓励农民使用先进且适用的大型农业机械,提高粮食生产的机械化进程和物质装备水平;最低收购价政策作为一项间接补贴政策在保证种粮农民收入的同时,重点在于保证粮食市场供给,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实现供需平衡,成为政府用来调控市场的政策工具。

(二)补贴对象

广大农民就是补贴的对象,即“谁种粮补贴谁”。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规定,粮食直补的对象就是种粮农民。其目的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补贴品种

我国补贴粮食品种的做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只补贴某单一品种的粮食作物比如只补贴玉米或者小麦。第二种情形是补贴多种粮食品种,享有补贴的品种有:高粱、玉米、小杂粮、水稻、小麦、大豆。第三种情形补贴小麦、玉米、水稻和油菜中的任意两种。良种补贴的目的就是要补贴、推广优良品种。要使用经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的、适宜当地种植的、有市场需求及品质稳定的优良品种,种子质量必须保证国家二级良种以上标准。玉米加工型品种,亩产在1000斤以上,淀粉含量在72%以上;大豆采用含油率21%以上,且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5%的种子。

二、黑龙江省粮食补贴政策现状

黑龙江省补贴资金和农业投入力度有了大幅地增加,农业补贴资金支出占省财政支出的比例业有所增加,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显著加强。从黑龙江省财政厅获悉,今年这个省将拨付粮食补贴资金92.9亿元,其中农资综合补贴资金69.9亿元,粮食直补资金23亿元。这些资金于3月末前发放到农民手中,以帮助农民开展备春耕生产。“四项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力地带动了广大农民的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黑龙江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加快粮食流通市场化进程;对于促进该省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短期内对缓解三农问题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粮食补贴政策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农资价格涨幅较大导致农民增加收入效果不理想

农民认为尽管从政府拿到了补贴,但是农资价格也不断上涨,加大了种粮的成本。总的来说,农业生产成本增长较快,可是粮价增涨幅度有限,使农业的相对收益较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限制,因此难以真正实现对农民利益的保障作用。

2、补贴的执行难度大、成本高、效率缓慢

因为各项补贴的执行都需要经过层层过程,并且农业种植面积核实难度较大。特别是有些大户承包的土地是农户之间无书面凭证的口头协议,更为核实增加了难度。补贴政策落实成本大、管理体制运行不畅的政府主导补贴体制影响了补贴的执行效率。粮食补贴由政府逐级向下级分派,其分配过程冗长,增加了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和行政成本,又容易使补贴资金流向不明。

(二)完善黑龙江省粮食补贴政策制度设计

1、逐步建立综合性收入补贴与农产品价格、农资价格的联动机制

为了真正发挥种农资增支综合补贴和粮直接补贴对种粮农民收入的保障作用,就应根据国家财力逐步增加综合性收入补贴资金规模,并逐渐把补贴标准与粮食价格变化、农资价格的变化联系起来,不断提高补贴标准,缩小种粮农民与其他产业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逐步扩大补贴范围,加大扶持农业生产的力度,使农民普遍得到实惠,享受到国家更多的惠农政策。制约种粮大户的重要因素是种粮的比较效益低,所以应该给予种粮大户尽可能的资金政策支持,以逐步建立起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化体系。

2、充分发挥政策的作用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补贴到位

粮食补贴关系到所有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政策不打折扣。要进一步增强基础工作,建立完善发放数据库,提高政策的准确性;实施支农惠农补贴“一卡通”制度,规范财政惠农资金管理,封闭运行,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并通银行直接打入农户卡,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安全、足额发放到位。还应将所有支农惠农补贴资金于年初一次性划拨到位,减轻信用社、邮政等农村基层干部和金融部门的工作量;便于农户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补贴资金的使用,提高补贴资金的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我省粮食补贴政策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许多欠缺之处。虽然粮食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优惠,起到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环境和经济的不断变化,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没有得到预想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农资价格涨幅较大导致农民增加收入效果不理想;补贴的执行难度大、成本高、效率缓慢。

为此,应当结合我国国情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粮食补贴制度,逐步建立综合性收入补贴与农产品价格、农资价格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策的作用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补贴到位。

(张德刚,1962年生,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管理学。王杨,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管理学。刘庆坤,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管理学)

上一篇:加快转变传统生产方式 实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下一篇:吸收外商投资加快吉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