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智能化与标准

时间:2022-05-26 05:49:38

绿色建筑智能化与标准

摘要: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资源能源的逐渐短缺,如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面临的严峻问题。党的“十”报告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提出的“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建筑在资源能源的消耗上占了人类总消耗中相当大的一部分,2013年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2013]1号),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节能、高效、环保的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绿色建筑;智能建筑;标准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现在,跟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环境污染越来越严峻,人类无计划、无节制的乱开发能源,然后损坏了生态环境,危及大家的生存。除了农业、工业等范畴在生产时期发生的环境破坏外,民众在平常生活时期也发生很多废物,加剧的生态环境的附担负。形成生活资源损耗过快、过多局势的缘由不光在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同时还在于人觉消费水平的明显进步。具有关查询显示,地球上约有一半的人口仍期望自身的生活水平继续进步,也就直接标明动力损耗进一步加速,会出现更多的废弃物。现在,大家慢慢认识到了建筑规划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绿色建筑规划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以往的设计方法及思想是以人为中间,进而符合大家的应用需要,却忽略了设计今后运用时期的资源损耗问题及环境影响疑问。绿色建筑规划不光变成了设计公司打造完美形象的办法,一起也符合大家的环保观念。

二、绿色建筑智能化与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的关系

2006年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对于绿色建筑作出了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前提,通过一系列技术保障人们健康、适用、高效的建筑。绿色建筑可通过智能化技术来实现“四节一环保”,但是目前智能化技术并不是绿色建筑的必备技术。2006年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中对智能建筑也作出了定义:智能建筑是指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以智能化技术为主要手段,配备相应的智能化系统,从而达到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智能化技术是智能建筑的必备技术,虽然智能建筑在设计时要求贯彻国家关于节能、环保等方针政策,但是智能建筑未要求达到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的要求。绿色建筑智能化是基于绿色建筑的基础上,采用智能化技术,使其具有环保化、节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集成化等诸多特点,是生态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以实现“四节一环保”为主要目标,而智能化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是实现绿色建筑总目标的手段。在智能化设计上,为了促进建筑绿色指标的落实,达到节能、高效、环保的要求,智能化技术服务于“四节一环保”,诸如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实现对气、水、声、光环境的有效调控;对各类污染物进行智能化检测与报警;对火灾、安全进行技术防范;提供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服务等。

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在绿色和智能化方面的侧重点是不同。但是,随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智能建筑的发展不再局限于管理控制,而更加关注与自然结合的建筑自控,更多地考虑为节能服务,使之成为绿色建筑的一部分。而绿色建筑可通过合理的智能化技术更好地实现“四节一环保”。在今后发展中两者将不断地应相辅相成,形成绿色建筑智能化。绿色建筑智能化为人们创造节能、高效、环保的建筑,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实现美丽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绿色建筑技术的要点与智能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对于绿色建筑,关注的应当是其全寿命周期,即在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管理等各个阶段,均要考虑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其中,在设计阶段考虑环境因素,在施工阶段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而在运营管理阶段则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和无害的居住空间,且拆除之后的材料确保可回收利用。绿色建筑的技术要点,包括设计规划、施工和运营管理等方面。

1、设计规划的技术要点

绿色建筑的设计规划的要点主要包括室外环境与节地,即建筑场地与节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绿化与交通等,二是节能与能源利用,旨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三是水资源利用与节水,旨在通过节水规划,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四是材料资源与节材,尽可能使用新型材料、环保材料,最后是室内环境质量,主要包括热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等。

对于室外环境的绿化,智能灌溉系统可实时检测土壤的驶入,并按照监测得到的结果进行灌溉,同时满足绿化和节约水资源的要求。

在能源利用与节能中,采用的节能措施主要是利用遮阳、智能空调与计量系统。电动百叶窗和智能遮阳板,可满足室内采光,同时可防止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增加室内空调的负荷,从而实现节能。能耗的计量与监测是智能化建筑节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节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利用能耗分项计量,可了解建筑物各种负荷的能耗情况,从而提高目标量化管理的针对性,改变当前不合理的能耗现状,从而可对建筑物实施科学的能耗管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在能源利用率方面,通过设备监控系统,对空调、给排水设备和照明等,使这些设备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根据其负荷的变化情况实现温度、流量和照度的自动调节,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在绿色建筑中,应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通过智能化监测技术,有效利用和管理地热能、太阳能等各种新能源利用系统,通过优化系统运行,更好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建筑的能耗。

而对于水资源利用与节水,其一个重要的内容便是雨污水的综合利用。利用中水回用监控系统,实现对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从而可自动检测、显示设备的运行参数,通过有效的调节,使设备的运行状态始终最佳,从而节约能源。

最后是室内环境质量的控制。智能化建筑的监控系统可对室内的空调、照明等设备进行监测与控制,从而给人们创造一个健康与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光控制上,利用自动控制反光板、集光装置和反光镜等,有效调节室内的光分布,从而降低对人们照明设备的依赖程度。其中的照明系统可采用“合成照度控制”与“预设置”等方式,实现对不同时间、区域灯光与开关的控制,确保照明系统实现运行的经济性,减少运行管理的费用,减少能源的消耗。

2、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

绿色建筑的施工要点主要包括场地环境、节能与节水,以及材料资源与节材等。其中,场地环境为施工场地、保护水文环境和降低环境负荷三方面;节水主要是提高用水效率,而材料资源与节材为使用量绿色材料、节约材料等。

在建筑施工阶段,建筑智能化技术在节水、节能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施工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尤为明显。工程管理包括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等,涉及多方面内容,而施工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可高效采集、加工与传递管理中所需要的信息,从而使管理活动科学化。

结束语

绿色建筑智能化的大量技术还有待探索与解决,绿色建筑智能化的相关标准还需不断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应在充分考虑最新智能化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健全,为未来发展提供框架,推动和规范绿色建筑智能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娜.建筑智能化与绿色建筑[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4,01:24-27.

[2]钱丹萍.绿色建筑智能化与标准[J].绿色建筑,2014,01:65-67.

上一篇:轮口式与常规模板支撑体系对比分析及在工程中... 下一篇:绿色建筑设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