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失眠晾一晾

时间:2022-05-26 03:59:49

看到这个标题,失眠者心里肯定很不理解,现在的健康教育都在说睡眠多么重要,睡眠质量已经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价健康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为什么我们还要“晾一晾”?不急,请听笔者慢慢道来。

过分紧张,误陷“睡眠恐惧”怪圈

在睡眠专科门诊,主诉最多的睡眠障碍是失眠,但患者最痛苦的体验不是失眠带来的日间功能受损,而是对睡眠的恐惧!只要连续几天睡不好觉,失眠者就会精神紧张,陷入“睡眠恐惧”的怪圈:入睡困难-焦虑-难以入睡-次日疲乏-渴望睡眠-畏惧睡眠-愈难入睡。这就是“失眠期待性焦虑”,失眠者越想睡觉,就越睡不着;越睡不着就越焦虑不安,一到夜晚就如临大敌,久之完全丧失了入睡的信心,真的是“越怕失眠越失眠”。

坦然面对 失眠是一种常见症状,我国失眠的发病率约为45%。出现失眠不要紧张。急性失眠多与社会应激事件有关,每个人都有工作、家庭、健康、情感等方面的挫折或困惑,情绪受到影响而出现失眠,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不必恐惧。但在门诊,经常有患者要求给自己做全身体检,以明确失眠的病因。其中最常见的是认为脑子里有肿瘤或者神经受压导致失眠等,可见对失眠的过分关注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失眠本身。

顺其自然 睡眠是失眠者最重要的事情,整天想的都是怎样才能睡好觉。躺在床上,脑子却是思绪万千,越想早点入睡,精神越紧张,越想遏制思维,却越是强加于思维,辗转难眠。从生理的角度讲,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睡前“想睡觉、怕睡觉”的思维使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加剧失眠。

失眠者要树立信心,消除不良的自我暗示,上床前做一些让自己放松的事情,如散步、听轻柔的音乐、洗澡等,不要去想“我今晚要多长时间才能入睡”“今晚能睡几个小时”等,上床后不要强迫自己“快点入睡”,也不要强迫自己“不要想事”。如果脑子里还是想着一些事,怎么也摆脱不了,就由他去。一般这时想的都是一些比较零碎的事,不要去把它们连起来系统化,更不要去思索“为什么是那样的,不是这样的”。如果感到脑子清醒无睡意,那么就起床工作,感到有些倦意时再关灯上床。总之,对待失眠的心态很重要,顺其自然,解除不必要的思想包袱,保持精神放松、心情平静,才能很快入睡。

两个极端,反致“黑白颠倒”循环

许多失眠者因晚上睡眠不足,白天疲乏思睡,为了补足睡眠,一有时间就补觉,结果白天睡得越多,晚上越睡不着,形成了恶性循环。其实,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并非睡眠时间的长短,而是睡眠质量。有些失眠者“破罐破摔”,睡不着就看电视、玩电脑。当有些困意时想,反正躺床上又睡不着了,索性等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再睡,于是常常通宵达旦。还有一些人“过分放纵”,认为反正已经失眠了,就随意喝咖啡、啤酒、抽烟等,或者干脆出门过夜生活。这种无节制的“以暴制恶”也不可取。不如随意一些,困了睡,不困就做些其他事情。

尊重生物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如果坚持良好的睡眠作息制度,定时起床,定时休息,睡眠一觉醒机制就会自动调节。即使长期失眠,也不必担心入睡困难而早睡,或担心睡眠不足而晚起。白天刻意的补觉,会削减晚上的睡眠时间,加重夜间入睡困难,使生物节律紊乱,因此,失眠者也需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曲线救“眠” 失眠并非一个“睡不着”或单纯依靠药物解决的问题。其原因分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如改善环境对睡眠的影响,减轻工作压力、适度休息,解决情感纠葛等外在因素;积极治疗躯体疾病,减少疾病带来的疼痛、瘙痒、尿频等影响睡眠的内在因素。此外,适宜的饮食,如睡前不吸烟,不饮咖啡、浓茶、酒,临睡前喝一杯热牛奶以助眠;坚持体育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慢跑、游泳、练操等,运动可以使精神放松,转移对失眠的注意力;不要把床当作工作和生活场所;睡前1小时远离电视(对电视依赖者除外)。

上一篇:安眠药解读 下一篇:老年人的睡眠谁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