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时间:2022-05-26 01:38:28

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实践中我们观察到,学生被动学习、不爱学习、逃学、上网、玩电子游戏的大有人在。学生长期处在“要我学”的状态之下,不仅学习效率、学习成绩难以提高,而且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应意识到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为了改善“要我学”的状况。以及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如果学生学习完全依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威胁来维持学习活动和产生学习效果,其后果不仅是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影响学生积极主动人生态度的形成,这就使他们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生活的愉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这主要是要建立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个性张扬。有很多学生课堂上表现得有些焦虑不安,担心自己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问题,担心自己是否能理解所学的内容,担心同学会嘲笑自己的错误,担心老师批评、对自己印象不好,因而不敢大胆的表达和表现。怎样才能帮助学生们在课堂里感觉轻松自在并充满信心呢?这就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来看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允许学生出错,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二、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有的教师十分担心探究活动会拖延教学任务的完成,缺乏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于是自己滔滔不绝,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倾其所有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无法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使教育蜕变为“驯兽式”的单项活动,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能动、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学习。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

三、教学活动要灵活多样。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活动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就可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的负担,表现出喜悦和求知的欲望,加强对知识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经常变化教学活动形式,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各种事例和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无论什么时候,融入学生觉得有趣的内容或令人愉快的活动,都很有帮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有很多,如讲故事、游戏、探究性试验、动手操作、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竞赛、合作学习、观察、考察、社会实践,等等。

四、寻找学科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劳动的成就。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新课程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可能感到枯燥无味,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科的优势。

以思想品德课为例,教师在讲到九年级《理智面对学习压力》这一内容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大致了解了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不但对个别学生做了单独辅导,而且以讲座的方式让全体同学了解了考试焦虑的有关知识,一时间不少学生主动找教师,形成了一个学习思品的热潮。

五、关注个体差异。“你可以把一匹马牵到河边去,但你不能使其一定要喝水。”对于学习有问题的学生,教师也应成为他们的引路人,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只有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或个别化教学,才能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相反,如果一部分弱势学生长期得不到关注,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久而久之,学生便心灰意冷,丧失学习的兴趣。

教师将学生的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可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以班集体教学为主、小群体教学为辅的形式进行教学,对于个别个性强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前进行个别指导。关注个体差异的个别教学可以从课前准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作业布置、学习检测等方面来进行。

六、巧用情感评价。首先,教师要用真诚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经常性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期待,使学生与老师一样,对学习满怀热情,教师要把学生看作积极、有强烈动机的学习者,他们关心自己的学习,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并把学习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其次,通过情感评价,让学生客观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养成良好的思考与学习习惯,学会自己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能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或检测学习情况,学会调控自己的心理,保持适当的心理状态。第三,运用情感评价,可以将批评转化为鼓励。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寓批评于表扬中,通过告诫、谅解、宽容、补偿等手段,给学生以内疚的内心体验,诱发学生悔改的动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通过艺术的批评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达到批评的最佳效果。

总之,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出发,通过多种途径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原有的浅显的、短暂的间接兴趣发展为比较稳定的长期的志趣。

上一篇: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下一篇:切实提高初中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