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32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26 01:10:15

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32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7月在我科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选择2007年1月以前未采用巴曲酶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巴曲酶;突发性耳聋;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64.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b)-052-02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病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是急诊科常见急诊之一[1]。据Mattox(1977)的意见,本病的原因顺序为病毒感染、血管疾病、内淋巴水肿、迷路膜破裂及上述诸因素的联合。其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应视为耳科急诊,就诊时间以1周内为宜,10 d后就诊效果不佳。巴曲酶是世界卫生组织对毒蛇Bothrops atrox(枪蝰、大具窍蝮蛇、矛头蛇)蛇毒中所含的纤维蛋白原促凝蛋白酶所命名的通用名(INN)。我科2007年1月~2008年7月采用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住院患者3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7年1月~2008年7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32例给予以巴曲酶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左耳20例,右耳9例,双耳3例;发病年龄11~60岁;就诊时间1 h~2个月。选择2007年1月以前未采用巴曲酶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发病时间、就诊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ATP、辅酶A、地塞米松)[2]。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注射液(商品名:东菱迪芙,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5 ml:5 BU,给予巴曲酶10 B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1 h内滴完,隔天5 BU 1次,3次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依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分为4 级[3]。①痊愈:0.25~4.00 kHz 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此次患病前水平。②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 以上。③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④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15 dB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χ2 =12.12,*P

2.2 副作用

治疗组副作用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De Klevn(1944)首先描述突发性耳聋,其发病率逐年有所增加,发病率为(8.0~14.6)/10 万,占耳鼻喉科初诊病例的2%。两耳发病占4%,也有报道高达17%者。性别、左右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亦增加,患病时年龄在40或40岁以上者占3/4。内耳血循环障碍可能是最主要发病病因[4-5],它可以由内耳血管功能紊乱、出血或血栓形成等引起。由于对病因认识的不一致,故治疗尚无统一方案,主要采用扩血管剂、抗凝剂、抗病毒药、激素、高压氧等来治疗,临床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巴曲酶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其作用机制为:①具有分解血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作用。②具有诱发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释放、增强tPA的作用、促进纤维蛋白溶酶的生成、减少α2-P1和PAI、溶解血栓的作用。③具有降低血黏度,抑制红细胞凝集、沉降,增强红细胞的血管通过性及变形能力,降低血管阻力以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和防止复发的效果。本研究显示,巴曲酶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比较,巴曲酶治疗突聋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尤其中重度或重度耳聋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苏加林,姜志胜,唐朝枢,等.巴曲酶的扩血管作用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8,14(3):229-231.

[2]韩广怀,刘卫卫,董淑玲,等.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150例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06,12(11):1169-1170.

[3]Song QB,Wei MJ,Duan ZQ, et al. Batroxobin reduces intracellular calcium concentration and inhibits prolifera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s cells [J]. Chin Med J(Engl),2004,117(6):917-921.

[4]张紫萍,庾杰华,陈嘉欣,等.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60-61.

[5]肖世辉,黄桂花.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1):45.

[6]张宝华,郭志强.高压氧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08,20(8):118-119.

(收稿日期:2009-03-02)

上一篇: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治疗 下一篇:奥氮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