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语录

时间:2022-05-26 12:59:36

母亲的语录

母亲生在旧社会,一生目不识丁,是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说不出什么高深的道理。可是她教子女、待四邻、处亲友,说话做事,总能让村里人敬佩。尽管她已去世好几年了,可她生前说的那些话总时时回响在我的耳畔,教会我做人、做事的道理。

记得儿时,天生瘦弱的我走起路来总是不稳当,时不时摔个嘴啃泥,疼得哇哇大哭。摔倒后趴在地上,抬起头四下寻找母亲,巴望着她赶忙跑过来扶起我,帮我拍拍身上的土,抱起我安慰一会儿。谁知整日家务活缠身的母亲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这些琐事,她大都只是望我一眼,一点儿心疼的样子也没有地说道:“自己栽倒自己爬,指望别人是假话。自个儿起来吧!”我见求助无望,只好自己爬起来,用脏兮兮的小手抹一把眼泪,又跑着玩去了。一次又一次摔倒,一次又一次自己爬起来,让我学会了走路时该怎样小心和提防。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物资相当匮乏,我家也是如此。但母亲没有因为家贫就让我们勒紧裤带节食,她总是想方设法挖些野菜、摘些树叶之类,拌上一点面,放在窝窝里,或蒸或馏,把全家人的肚子填饱。只有到了逢年过节,我家才能吃到一顿白馍或者吃上一顿饺子。吃饭的时候我总觉得肚子老是填不饱,吃了还想吃。这时候,姐姐就会说我能吃傻吃,还拿吃太多会撑笨脑子的话来吓唬我。母亲没有责备姐姐,也没有阻止我吃饭,她说:“能吃能干是好汉,光吃不干是蠢蛋。”母亲大约是希望正长身体的我吃饱吃好,长大后做个能干能挑的男子汉吧。

十二、三岁的我很是顽皮,喜欢和小伙伴吵骂、打架。每次和小伙伴打闹后,我们都会找各自家的大人评理。我见到母亲,总是恶人先告状,说对方怎么骂我了怎么打我了,把责任全推给对方。母亲往往并不对着很多人的面揭穿我,她不评价谁是谁非,也不逼迫我向对方赔礼道歉,而是说:“自己一身毛,甭说人家是妖怪。”对方家长从这话里听出了母亲的态度,也就不说什么了,批评自家的孩子几句,这事就算了结了。母亲总让我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不能往别人身上推,因为母亲最了解我的性格。

我师范毕业后被分到一所乡村中学教英语。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我满腔热情,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还尝试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到知识和本领。可学校领导却批评我教学不严肃,对我的工作也越来越不满,后来干脆把我“贬”到了一所全乡条件最差、教学质量最落后的小学。我觉得受到了莫大的委屈,心情沮丧到了极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到吃饭时间不出来。有一天吃早饭的时候,母亲说:“不是那块地里的苗,长在那里也得不到收成。”已经成年的我猛然从母亲的话里悟出了一些道理,再次斗志昂扬,在新的学校里继续努力工作。任教第一学期,我推荐的一篇习作荣获全国“爸爸妈妈听我说”征文比赛一等奖,这是这所学校也是全镇几十所中小学的学生习作多年来第一次获得全国大奖。我的教学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第二学年,我就被调到了一所镇中心学校教书。在这所中学里,由于校领导的全力支持,我终于可以全身心地进行教学改革、开展课题实验了。我这颗喜欢教学研究的苗总算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生长的田地。

十几年前,农村不少家庭还存在重男轻女的观念。我结婚后,亲戚每次来我家总要说我是公家的人,只能生一胎,要是生了闺女就算绝后了。于是,我不停地祈祷妻子能生个大胖小子,久而久之,妻子也开始担心起来。母亲说:“没有闺女,到哪找一门亲戚。人老了保不准享儿子还是享闺女的福呢!”母亲的一句话,顿时使别人哑了口,妻子宽了心,我也放下了心中的不安。

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我越来越体味出母亲话里的道理。母亲的每一句话都让我受益终身。

上一篇:渔民父亲 17期 下一篇:漫谈幽默 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