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工程测量施工放样

时间:2022-05-26 11:46:45

解析工程测量施工放样

摘要:本文对工程放样的发展过程、施工放样的准备工作和道路工程路基边桩放样方法以及工程施工放样的质量控制方面做了阐述。

关键词:道路工程;测量工作;施工放样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工程测量中最主要的测量工作就是放样。放样是测量工作者把设计的待建筑物的位置和形状在实地标定出来,在建筑工程测量中也叫定位。提高建筑工程定位放样的精准度,对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工程放样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1第一个阶段是传统手段的工程测量施工放样

是指利用光学经纬仪、水准尺和其他传统的仪器和工具,用于测量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点平面位置。在传统的工程施工放样,由于使用钢卷尺测量水平距离,距离较长或地形复杂区,放样工作是相当困难的。而圆曲线或曲线的施工放样更为复杂,其测设大多采用偏角法和切线支距法,这些方法很容易产生累计误差,放样精度也不高而且放样较慢。不仅会有大量内业计算而且还会受地形限制,放样速度慢,精度低。但它却是工程施工放样原理的方法发展的基础。

1.2第二个阶段是全站仪坐标放样为主的阶段

从传统的经纬仪放样方法到全站仪坐标放样的方法的发展,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即不需做任何放样数据计算,放样过程简化,放样精度提高且不受地形的限制。但由于现场环境的复杂性,例如:堆叠建筑材料,通视差和其他因素降低了劳动效率,而且放样一点往往需要反复移动的目标,必须 2~3人参与操作。

1.3第三阶段是利用RTK技术来放样阶段

RTK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可以提供实时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作用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观察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传送到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基准站数据,还收集 GPS 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察值并实时处理。流动台处于静止状态,也可以在运动。RTK 技术的关键技术是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技术。RTK 技术使施工放样有了突破性发展,不仅克服了传统放样方法和坐标放样方法的劣势,而且具有观测时间短、精度高、无需通视、即时给出精确坐标等优点。经现场检验,在距离参考站约3km的地方,平面定位误差小于5cm,高程误差小于10cm。

放样技术的配合使用是当前满足高精度工程施工放样的最好方法。

2施工放样的准备工作

要进行施工放样工作,是离不开测量的,必须经过测量人员精密测量后,才能放样准确,减少偏差。在进行测量工作的时候,要做好以下准备。

2.1仔细研究图纸和实地考察

道路工程施工需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设计图纸上对公路的情况标注都比较的清楚,如果在工程测量中遇到实际的问题,就需要报告业主方,做变更,必须在熟悉图纸和地形的情况下进行测量,才能更好地完成放样工作

2.2中线的恢复

设计道路时测量设立的中线桩,在施工之前,往往会出现不见或者被碰动的情况,因此要保证在施工中中线桩的位置不出现偏差,就必须在施工前根据原来的定线条件进行恢复,定好交点桩和转点桩 如果有改变线路的地段,需要重新定线和测绘相应的断面图,并标出附近建筑物的具置

2.3增加施工水准点

设计单位给的水准点一般都会超过500米以上,因此有必要在施工放样中增加水准点,最好是在沿路线方向间隔200米左右进行增加,水准点的可设位置也要注意,最好是设置在附近房基比较坚固的地方,而且必须做好详细的记录。

3道路工程路基边桩放样方法

道路工程线路平面,一般是由直线和曲线所组成。而曲线又可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在我国道路工程大多采用螺旋线作为缓和曲线。

道路施工中,过去施工常采用切线支距法或偏角法。按照此法,首先确定出道路线路中线里程桩。其次是在每个里程桩上置镜拨其断面方向(即法线方向)放样出路基边桩。然后抄平、移桩。这种施工放样方法,最大的弊端在于放样误差会不断累积,尤其是长大曲线,曲线的闭合差往往会较大。

因此施工时不得不采用分段的方法进行测设。此外这种方法即费时又费力且工作量大,需要人员多,而且对施工现场干扰很大。显然这种路基边桩放样方法不但与现代施工“快而准”的要求很不相符,而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已广泛应用于施工现场的先进仪器设备,如 GPS、半站型电子速测仪和全站仪等功能的发挥。

3.1 路基边桩放样

利用后观点、测站占及路基边桩点的坐标反算出放样数据(极角θi和极距Si),然后在施工进行现场放样。

3.2 施工坐标系

施工坐标系亦称建筑坐标系,其坐标轴与路基主轴线平行或垂直,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放样。为使用方便,可以曲线直缓点(ZH点为原点,过ZH点的缓和曲线切线为X轴正方向,ZH点上缓和曲经的半径为Y轴正方向建立施工坐标系(即曲线坐标系)。在实际应用中,可利用坐标系(平移、旋转)得到特定的施工坐标系,这也是现在道路施工行用的方法。

3.3 断面方向的方位角

施工中按线路的中线的曲线要素组成分段解析,根据曲线的基本性质和三角形的角度定理,可以得出断面方向的方位角α的计算公式,即三角函数公式和坐标正反算公式。此法简单、快速,虽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但误差累计较大。

3.4 路基边桩放样法的改进

道路工程施工中,尤其是深路堑、高路堤施工,为了保证线路各部结构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更好地掌握和控制工程施工数量,测量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地检查、监控线路中线和开挖(填筑)边线,内、外业工作量极大。近年来道路工程施工大多采用项目法管理,人员精简,每个技术人员除了本职的技术工作外,还要参与大量的其他管理工作。因此如何使技术人员从繁重的测量放样工作中解脱出来,成了项目法管理实施中的一大课题。

4对道路工程测量放样进行质量控制

4.1注重测量精度控制,保障公路测量放样质量

作为公路测量放样的重要工作内容,公路工程测量过程中的精度控制是影响测量放样质量、影响公路施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公路测量放样工作中,必须加强精度控制。根据矿工路工程测量放线内容对中桩放样、中桩穿线、栓桩及测量定位等工作进行严格的符合。并利用经过校验的现代设备提高测量精度,实现公路测量放样质量控制目标。

4.2 以平面坐标控制网的方式提高测量放样质量

在现代道路测量放样工作中,借助平面坐标控制网的方式有助于提高测量放样整理。从工程整体分析出发,以分段、局部的方式实现高精度测量放样控制。从道路中心确定、轴线选取及控制等内容入手,提高道路测量放样质量。

4.3 以中线的测量放样为基础保障道路测量放样质量

在道路工程测量放线中,中线的测量与放样对道路工程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道路工程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导线控制桩及坐标在现场用全站仪进行布置与复测。以设计单位给出的坐标进行转折角及边长的计算,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后进行中线的确定。作为中线测量及复测后及可进行中桩的放样。以相聚最近的导线点作为测站,确定中桩点。利用三点坐标计算出观测角和距离。确定好中桩点后还应进行仪器归零校核,以此避免误差对中桩点的影响。多处中桩点确定后即可进行重装穿线。为了有效减少实际误差对测量方向的影响,应将详细数据进行记录与分析,确定中桩设施的准确性。

5结语

在工程测量施工放样中,应及时把握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针对性测量,才能保证测量成果质量,从而确保施工测量的工作质量,为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奠定基础。

上一篇:酒店空间的装饰改造设计 下一篇:结合居住小区浅议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