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务的态度

时间:2022-05-26 10:04:03

对家务的态度

家务在婚姻家庭中自始至终都居于极其重要的位置,许多的婚姻冲突都可能与家务有关系。

家务重要吗?重要在哪里?一个真正的好妻子和家务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圣经・箴言》里来寻找。《箴言》31章10~31节是这样描述的:

“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的价值远胜过红宝石。她丈夫心里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她一生使丈夫有益无损。她寻找羊绒和麻,甘心用手作工。她好像商船从远方运粮来,未到黎明她就起来,把食物分给家里的人,将当作的工分派婢女。她想得田地就买来,用手所得之利栽种葡萄园。她以能力束腰,使膀臂有力。她觉得所经营的有利,她的灯终夜不灭。她手拿捻线竿,手把纺线车。她张手周济困苦人,伸手帮补穷乏人。她不因下雪为家里的人担心,因为全家都穿着朱红衣服。她为自己制作绣花毯子,她的衣服是细麻和紫色布作的。她丈夫在城门口与本地和长老同坐,为众人所认识。她作细麻布衣裳出卖,又将腰带卖与商家。能力和威仪是她的衣服。她想到日后的景况就喜笑。她开口就发智慧,她舌上有仁慈的法则。她观察家务,并不吃闲饭。她儿女起来称她有福,她的丈夫也称赞她,说:“才德的女子很多,唯独你超过一切!”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愿意她享受操作所得的,愿意她的工作,在城门口荣耀她。”

这可以被看做迄今为止最完美的描述贤德之妻的文字。一个贤德的妻子何以被称为贤惠呢?无非是持守、顺服丈夫、持家有道、勤劳质朴、善教子女。这里面很多方面都与家务有关。假如一个做媳妇的在其他方面都表现得十分优秀,而在家务方面却表现得极其被动和拙劣,谁还能称这个做媳妇的是贤德之妻吗?断然不能。无论哪个为人之妻的女性都必须明白,贤德之妻这个概念基本上是一个只局限于婚姻家庭范畴的概念。所以,无论一个女人在社会上多么有成就,而如果她在婚姻与家庭中无所作为,那么她就与贤德之妻这个名分无缘。一个在家务方面表现非常出色的妻子不一定算是贤妻,但一个完全拒绝家务的妻子一定不是贤妻。

女人与家务的关系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关于这方面的谬论确实太多太多。比较常见的谬论是“女人=家务”。这种观点将女性看成是一种纯粹的厨房动物,认为女人只有在锅灶边和洗衣盆里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这种狭隘的观点来自低劣的男性沙文主义,来自对女性生命价值的贬损,这是应该坚决弃之于历史垃圾堆里的观点。如果将女性置于家务动物的地位,不仅会使女性越来越丧失各种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继而逐渐演变成毫无灵气和精神内涵的机器,而且还会丧失对丈夫的吸引力。事实证明,越是功能单一的女性,对男性越是缺乏吸引力。婚外情往往就是发生在那些将自己变成母牛式的女性的丈夫身上。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些做妻子的愿意将自己变成“厨房动物”。这类做妻子地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是出于对丈夫的爱,而是出于潜意识里被离弃的恐惧,她们仅仅将家务看成是维系她们和丈夫关系的手段。这种妻子怎么能称得上贤妻呢?

另外一种与之相反的越来越盛行的谬论是“女人拒绝家务”。无论是“女人=家务”还是“女人拒绝家务”,这两种观点都是建立在漠视婚姻与女性真正价值的基础之上的。“女人拒绝家务”这种观点无异于“女人拒绝生育”。持这种谬论的人绝对反对将家务加在女性身上,他们主张将家务的锁链从女性身上彻底解下,然后套在男人或佣人身上。这点谬论尤其被极端女权主义者所追捧。我们冷静地想一想,将家务完全从妻子的生活中拿走到底有什么坏处呢?坏处肯定远远超过你的想象。妻子完全从家务中抽身,最直接的弊端是丈夫无法直接享受来自妻子的家务劳动成果,他只能享受来自妻子之外的其他人的劳动成果。而当丈夫一直无法直接感受到妻子在婚姻生活中的劳动成果时,丈夫对妻子的感情就会越来越抽象,对婚姻生活的体验也就越来越抽象。这种抽象的感情和体验是非常危险的,它最终可能会成为丈夫感情出轨的祸根。

妻子完全从家务中抽身的第二个坏处就是妻子会越来越多地失去与丈夫分享和合作的机会。实际上,妻子与丈夫共同参与家务是夫妻建立感情重要的途径之一,而正是通过这种最平凡的家务劳动建立起来的夫妻感情是最真实和可靠的感情。在家务劳动中,夫妻彼此合作,彼此牺牲,彼此帮助,彼此分享对方的劳动成果,这些好处是在其他劳动中无法实现的。

还有一点,家务劳动还有助于夫妻教育下一代。一份权威的调查显示,在在家务劳动方面非常具有牺牲精神的父母影响下子女,长大后往往是具有勤奋精神和责任感的人。婚姻学家兼心理学家的圣弗朗西斯科・嘉丽在研究中发现,父母在家务中的表现对子女的影响是巨大和长远的,其影响程度往往超过直接的口头说教。

种种的理由证明,拒绝家务的结果是极其消极的,绝对不可取的。对待家务最正确的态度是积极主动、尽其所能、彼此合作、同享快乐。态度解决了,剩下的就好办了。只要你善于学习、思考和摸索,你就一定能够成为家务方面的优异者。

上一篇:同乐:中餐如何蜕变,才能突破发展瓶颈,走向世界 下一篇: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