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机前轮转弯手轮外形适应性改进研究

时间:2022-05-26 09:16:25

【前言】某型机前轮转弯手轮外形适应性改进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为了改善飞机在地面转弯的灵活性,前起落架机轮在构造上能绕缓冲支柱轴线转动,飞行员在座舱中通过前轮转弯手轮能操纵飞机在地面运动时转弯。 前轮转弯操纵系统属于机械系统中的液压系统,在整个飞机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飞机在地面低速滑行和大角度转弯时,采...

某型机前轮转弯手轮外形适应性改进研究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运用人机工程学,参照符合人机工程原理数据,并利用三维软件CATIA 对飞机前轮转弯手轮进行了适应性改进,使其满足部队对前轮转弯手作舒适性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 手轮;人机工程学;球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THl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2-070-01

随着飞机在我军空中力量建设中的日益凸显,部队对飞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反应在飞机的性能要求上,也对飞机操作舒适性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前轮转弯手轮,本文将着重从前轮转弯手作舒适性方面进行改进研究,用以满足部队对操作舒适性方面的需求。

1 概述

为了改善飞机在地面转弯的灵活性,前起落架机轮在构造上能绕缓冲支柱轴线转动,飞行员在座舱中通过前轮转弯手轮能操纵飞机在地面运动时转弯。

前轮转弯操纵系统属于机械系统中的液压系统,在整个飞机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飞机在地面低速滑行和大角度转弯时,采用手轮机构控制前轮转弯。前轮转弯手轮安装在驾驶舱内左操纵台上,由左驾驶员对飞机实施前轮转弯,驾驶员转动前轮转弯操纵手轮,通过一系列动作驱使前轮转动。由于驾驶员经常操纵手轮进行飞机前轮转弯,因此对前轮转弯手轮的要求更高,为了增加前轮转弯手轮舒适感,因此将目前的前轮转弯手轮进行改进。

2 方案描述

产品的造型设计,是具有实用功能的造型,必须以人机工程学观点,去确定人和机器之间最适宜的相互作用方式和方法,提高人的操纵灵活能力,以达到高效和高准确度的要求。依据造型几何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方法进行平面或立体的形体构成,是产品形体设计的基础。正确的比例尺度是完美造型的基础和框架。

在明确系统总体要求的前提下,着重分析和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对前轮转弯手轮总体性能的影响,依据人机工程学相关知识,参照符合人机工程原理数据,并利用三维软件CATIA对飞机前轮转弯手轮进行了适应性改进,做出理论效果图,校正改进方案。

2.1 改进措施

前轮转弯手轮的设计是可以涵盖形态和人机因素的,其外形一样也可以有机会作人机工程的发挥。在方案决定之前对飞行员的抓握方式进行了研究,从而从以下两方面对前轮转弯手轮进行了改进:

1)为增加手轮舒适度,并考虑到力臂与操纵力成反比关系,将手轮分度圆直径由φ90 mm改为φ81 mm,并将手掌和手轮接触部分由原来的平面设计改为球面设计,参考人机工程学一般人体尺寸,将球面直径定为110 mm,并保证装配后的螺钉低于球面最高点,避免手掌接触螺钉顶端引起不舒适感;

2)前轮转弯手轮是采用ZL101材料进行制造并装配而成,为改善前轮转弯手轮手感偏凉,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前轮转弯手轮外表面进行硫化橡胶处理,硫化3 mm厚的黑色氯橡胶4172,进一步增加前轮转弯手纵舒适感。

2.2 手轮力分析

根据力矩公式,推算出操纵力计算公式,影响力F的因素有力矩Mo和力臂L,公式为

F=式中:F:力,N;Mo:力矩,Nmm;L:力臂,m 。

力F对轴心0产生的力矩如图所示:

前轮转弯系统中受力部件没有更改,所需力矩亦无变化,因此影响前轮转弯手纵力因素之一的力矩Mo无变化(M=1.681 N.m)。

由于前轮转弯手轮分度圆直径由φ90 mm改为φ81 mm,加上硫化3 mm厚的黑色氯橡胶,相当于前轮转弯手轮分度圆直径减小了3 mm,力臂L由φ45 mm减少为φ43.5 mm,前轮转弯手纵力F稍有增大:

前轮转弯手轮改进前操纵力F===37.356N

前轮转弯手轮改进后操纵力F===38.644N

前轮转弯手纵力F 增大1.288N,前轮转弯手纵力F在相关技术条件要求范围内。

综上所述,前轮转弯手纵力F相比改进之前稍有增大,但满足相关技术条件要求,另外在前轮转弯手轮分度圆直径改小和加上硫化3mm厚的黑色氯橡胶两方面改进的基础上,对手轮棱角部分进行了最大化倒圆处理,进一步增加舒适感,对与前轮转弯手轮装配的零件进行了协调更改,用来满足部队对操作舒适性方面的需求。

3 结束语

本文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全面分析了前轮转弯手轮设计中的人的因素,并将人的因素的研究融入到前轮转弯手轮改进的全过程中。对手轮外形进行了一次成功的适应性改进,结果表明改进措施效果明显,取得了用户的肯定,提高了飞机操作舒适性。

参考文献

[1]杨可桢,程光蕴.机械设计基础[J].高等教育出版社械,2001.

[2]朱序璋.人机工程学[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3]吴宗泽.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上一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探索 下一篇:信:一个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