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药中用复方配伍相关问题研究

时间:2022-05-26 07:58:58

对西药中用复方配伍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 中西药混用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利用中医药理论优势进行西药中用的研究,并在中医方剂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小剂量多味西药的复方或者中西药合方药物,可集中西医之长,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为药物研发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西药中用及复方配伍作一综述。

【关键词】 西药中用;复方配伍;中医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0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68-02

中医理论指导应用天然药物以及复方配伍是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优势。目前,临床中普遍存在中西药混用,临床对于西药的中药样特性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西药结合中医理论进行疾病治疗已成为临床用药研究的热点[1]。利用中医理论开展西药中用研究,并指导西药复方配伍或者中西药配伍等,对于新药配方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西药中用以及复方配伍的相关问题,以飨读者。

1 西药的中药样特性以及临床应用

临床治疗中较常出现西医治疗无效而转中医治疗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现象,医师在用药过程中往往也会利用中医理论来分析和归纳西药的性味和功效,以采中西医之长进行中医药配伍应用,或者采用中药来减轻西药产生的不良反应。

实践研究发现,部分西药按照西医理论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而当结合中医辨证原则进行治疗时却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也采用中医理论对部分西药的性味及功效等进行了归纳总结,这些均为西药中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例如抗精神病药物大多偏苦寒,可伤及阳气,并影响患者的食欲以及女性患者的排卵功能等;在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中,有学者根据中医辨证原则用药,认为对于阳亢及热证者,应选择交感神经抑制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而对阴盛及寒证者,则应选择α-受体阻滞剂以及钙通道阻滞剂等进行治疗,而对于痰湿证者,则宜选择利尿剂进行治疗。有学者发现,在慢性肾炎等疾病的治疗中,强的松类药物对肾阳虚者的疗效显著,而对于肾阴虚者的疗效相对较差,并且存在阴虚内热加重的表现,提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具有中医理论中的温阳功效[2-3]。

此外,相关研究发现,一些无法用西医理论解释的西药作用机制,采用中医理论可给出较为满意的解释。例如阿托品类药物所导致的中毒反应具有个体差异,如口舌干燥、颜面红赤、兴奋烦躁以及心率加快等反应,西医理论难以给出合理的解释。在抢救有机磷中毒时,而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发现,中医辨证属于阳体质者应用阿托品类药物容易发生中毒,而阴寒体质者往往在大剂量条件下仍无中毒反应,表明阿托品类药物也具有温热之性[3]。

2 西药中用研究的意义

关于西药的中药特性以及西药中用的研究,许多临床工作者都体会到,在西药应用过程中,以西药理论结合中医药理进行辨证用药,可显著提高西药的疗效,并可减少西药的药物毒副作用以及药源性疾病等[2-4]。由此可见,研究西药的中药样特性以及西药中用,可有效提高西药对不同体质以及不同病理状态患者治疗的针对性,从而克服西药治疗容易忽视药物整体反应的现象,也可减少或者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源性疾病,有利于实现临床治疗的个体化,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以及疗效。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各科医师若能够通过细致观察药物效果,同时与相应的中医药功效进行类比研究,进一步分析、挖掘、整理和归纳出西药的性味及功效等不仅可形成一种系统的、具有中医特色的西药中用理论,同时,也可为辨证施治以及复方配伍提供参考。中药主要来源于矿物、动植物等天然产物,具有较为全面系统的中医学理论对其药理进行阐释,并指导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小剂量复方西药虽然不属于天然产物,但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相比于传统西药,其具有以中医理论阐释药理并且指导其临床应用等优势,更符合临床个性化治疗的发展趋势。

3 西药中用复方配伍的优势

3.1 中药理论指导临床应用 中医药的精髓在于其整体观念以及辨证论治,将这一理论推广于西药治疗中,观察和研究西药的性味和功效,并进行归纳和整理,采用中医理论来阐释西药的药理,并指导其整体及辨证地应用于临床,不仅可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同时也可扩大治疗范围,实现标本兼治,有效提高治愈率。西药具有疗效稳定的特性,且多具有翔实的临床资料,应用中药理论对其性味及功效进行辨识和归纳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西药中用和复方配伍奠定了基础。

3.2 中药方剂理论指导复方配伍 不同药物的功效均各有所长,同时也各有所偏,通过合理配伍,可增强或者改变药物的原有功用,并调节药物偏性,抑制其药物毒性,有效消除或者缓解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因素,从而更好地发挥各类药物的综合作用,这也是中医方剂理论的特色优势[3-4]。因此,利用中医方剂理论以及现存的效方,为复方配伍治疗疾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分析西医治疗现状不难发现,许多单味西药的副作用较为明显,且其纠治面也比较单一,应用中医方剂理论指导配伍应用,可有效提高疗效,并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且大量西医要学研究发现,小剂量复方西药可提高疗效。因此,西药中用及复方配伍应用具有可行性以及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从中医药学的角度看西药,并创造性地将中医药学的优秀理论、思想及方法应用与西药中用以及复方配伍的研究中,并在中药方剂理论的指导下,研发小剂量多味复方西药或者中西药合方药物,为药物研发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实现标本治疗以及个性化治疗。

参考文献

[1] 梁红兵.中成药与西药合理配伍使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81-182.

[2] 石历闻.关于开展西药中用复方配伍研究的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252-254.

[3] 葛迎利,鲁艳柳,杨铭,等.复方配伍研究10年进展及发展趋势[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3):1609-1614.

[4] 周雪忠,刘保延,王映辉,等.复方药物配伍的复杂网络方法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11):98-100.

上一篇:月经过少的辩证施护 下一篇:临床观察中医坐浴治疗I期肛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