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科学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时间:2022-05-26 07:16:51

谈科学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科学学科所教的知识真可谓是包罗万象,其内容涉及到动物、植物、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对于科学教师来说,真的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行。但人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教学中有时被学生提出的那些千奇百怪的问题弄得很是尴尬。还好现在网络技术非常发达,很多知识都可以从网上查到。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媒体,与科学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学课堂变得丰富而生动。从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发展到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装备。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所表现的信息产生极佳的逼真效果,使其内容更充实,更生动形象,更具吸引力。教学中适时地运用信息技术,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我们以前总喜欢把字典称为不会说话的老师,而现在网络要啥有啥,百问不厌。科学教材中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执教的教师不可能全知道,再加上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特强,你永远都无法满足他们。例如六年级《宇宙》单元,教学时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宇宙是怎么产生的?地球、太阳怎么来的?地球上的生命怎么诞生的?有没有外星人?什么是黑洞?面对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概说不知道吧。此时,我们可以借助于网络,到网上去寻找答案。下载一些图片、录像等资料,来解决实际中的困难,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我们还可以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如科学作业本上有这样一道题目:介绍一座家乡比较著名的桥。学生身边的桥很多,但他们不知道哪座比较著名,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我给学生提供了家乡最著名的一座桥的名称“黄岩五洞桥”,让学生课后自己到网上查找,然后写出介绍它的一篇短文。第二天回来很多学生通过自己的查找,写出了一篇很优秀的介绍短文。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答案,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思想教育,感受到家乡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在用实物不能形象描述处运用信息技术

小学生的大脑还未充分发育,他们建立知识主要是靠听觉视觉,对于一些比较抽象而非直观的问题较难理解。因此,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通过声音、图像等信息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促使学生感知迅速、记忆牢固、思维灵敏、想象丰富。当学生无法理解时使用信息技术,就如同给学生的思维搭上一个脚手架,对学生的学习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活跃,能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例如在电流单元的学习中,简单的电路图,串联与并联等的教学,因为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知识的构建有一个关键的地方是要通过看线路图,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电流的路径。这对缺乏想象力的学生来说,这些知识是无法感知的。教学时如果在学生连接简单的电路图后,让学生猜测电流的路径,再利用多媒体出示电流路径图,让学生在动态的电流路径图中感知电路图知识,可以突破学生无法感知的困惑。

三、在事物缺乏连贯处运用信息技术

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缩短学生掌握知识的时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提高课堂容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益。

例如在种植凤仙花的教学中,可以选择的教学媒体有很多,如挂图、实物、标本、投影录像等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板书是很有必要的,但它们不是唯一的,最好的方法。学生在独立观察研究时,如观察植物的种子、花、根、茎、叶用实物是最直观,效果也是最理想的。但现在我们要研究的是植物的生长过程,除了每天的观察记录外,植物生长过程的电影、录像等多媒体就显得十分重要。毕竟种植植物受家庭条件、气候因素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弥补这一环节。其实,除种植凤仙花外,还有很多东西我们平时根本无法看得到,没能得到感性知识。教师提利用课件向学生播放,生动、逼真地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类动、植物的各个部分,同时配合学生的观察活动,分别将画面快放、慢放、静止、重复、放大,让学生抓住了各类事物的特征,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常常学生的知识,又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

四、在学生缺乏兴趣时使用信息技术

现代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出发,讲究的是乐学,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重要的位置。儿童的特点是好奇心特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时教师如何能吸引众学生的眼球就显得非常关键。而多媒体的综合使用,除了发挥它们本身的优势外,也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有意注意能持续较长的时间。如在教《动物》这一单元,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动物世界》等录像,然后让学生找找动物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它们各自都有哪些生活习性?课后还让他们走进网络,查找更多动物的不同生活习性。再利用课余时间搞个交流会等活动,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从而改变了教师为学生自己讲,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趣,无形中提升了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师新的使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课程整合的深入,必将对小学科学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作者单位:台州市黄岩区新前中心小学西范校区 浙江】

上一篇:小学科学实践作业的组织和实施策略 下一篇:“多维度”训练提高学生口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