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治疗分析

时间:2022-05-26 06:38:38

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与食管静脉曲张、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 方法 本文对12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胃镜检查资料分析。 结果 PHG发生率59.84%(76/127),其中发生在胃底占50%(38/76),Hp感染的阳性率为64.47%(49/76),PHG轻度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有关系(P

【关键词】门脉高压性胃病; 食管静脉曲张; 幽门螺杆菌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是指门脉高压患者内镜下胃黏膜的特殊病变,其特征为黏膜和黏膜下血管扩张、扭曲,而组织学上无明显炎症改变。随着内镜的广泛开展,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中,PHG的因素已被认识和重视。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对收治的127例肝硬化患者行胃镜检查,76例被确诊为PHG,现就其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6例,男48例,女28例,平均年龄52.5岁,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胀、腹痛、纳差、乏力、消瘦、贫血、呕血、黑便等。其中肝炎后肝硬化66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隐原性肝硬化1例。合并腹水30例,上消化道出血18例,脾肿大57例,肝功能异常59例。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B超、胃镜等确诊。

1.2 方法 食管静脉曲张按照2000年3月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制订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分轻、中、重度。PHG胃镜诊断参照Smart等[1]文献报道,分为轻、重度,轻度:细微粉红色样斑点或猩红热样皮疹,黏膜皱襞表浅呈现剥脱样或镶嵌图案样(mosaic ap-pearance)外观;重度:弥漫性樱桃红样斑点或弥漫性融合性出血性胃炎。

2 结果

2.1 胃镜检查结果 76例均可见食管静脉曲张,合并胃底静脉曲张9例,其中轻度31例,中度19例,重度26例。PHG轻度29例,重度47例,病变位于胃底38例(50%),胃体21例(27.63%),全胃17例(22.37%)。同时合并胃溃疡5例,十二指肠溃疡8例,复合性溃疡1例。幽门螺杆菌(Hp)检测:在胃镜检查时钳取胃黏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率64.47%(49/76)。PHG的轻重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

3 讨论

PHG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各家报道差异较大,4%~70%,最高达89.3%[2],这可能与过去各种不同的命名及内镜治疗后有关,本组资料59.84%(76/127),提示PHG发生率与食管静脉曲张呈正相关。PHG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于胃黏膜造成损伤的结果:①门脉高压与胃血流动力学异常:门脉高压时,胃血流缓慢,胃黏膜下静脉、毛细血管扩张瘀血,胃微循环发生障碍,黏膜发生缺血性改变,使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减弱;②胃黏膜屏障破坏,氢离子逆向弥散增加,大量潴留在黏膜内,刺激了组胺和5-羟色胺的释放,进一步加快了黏膜损害的过程;③内毒素血症及激素的代谢紊乱:肝硬化门脉高压时,血中胃泌素升高,刺激胃酸分泌,持续增高可致幽门括约肌和胆管口括约肌张力减弱,胆汁、胰液反流,加重了胃黏膜的破坏;另外,肝硬化门脉高压特别伴有感染者,内毒素经侧支循环直接进入体循环,损伤胃黏膜,易发生消化道紊乱;④与Hp感染有关:门脉高压时,胃黏膜防御屏障受损,Hp感染率增高,这与胃黏膜的微循环血流量,营养状况,炎性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水平的高低有关,文献报道为81.3%[3],本组为64.47%(49/76),增加了对胃黏膜的损害。

目前认为PHG系一独特类型,与非门脉高压患者的胃炎不同,胃黏膜组织内无明显炎症,黏膜下有血管扩张,镜下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大多数学者持有这一观点[4]。Pa-pazian等[5]认为mosaic征为为PHG的特征性改变,其特异性为99%,敏感性为94%。PHG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多被肝病本身的消化道症状掩盖,部分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行胃镜检查时发现。故PHG主要诊断标准是胃镜观察的结果。PHG多发生于胃底[6]。本组PHG也以胃底为主,占50%。原因与胃的供血有关,门静脉高压时,脾静脉回流受阻较早,从而导致胃短静脉回流障碍。所以,对肝硬化患者要注意加强对这些部位的观察,避免漏诊。本组资料显示,PHG轻度程度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有一定的依从关系,出血发生率高,提示两者在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方面同样重要,治疗上有共同点。

鉴于PHG发生率之高,笔者认为对肝硬化患者均应常规进行胃镜检查,以了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选择适宜的内镜治疗手段及了解有无并发PHG,以便对其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减少合并出血的可能,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Smart Hl.Clinical features,pathophysiology and relevance of 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Endoscopy,2001,23(4):224-228.

[2] 田红,胡赞芳.门脉高压性胃病93例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17:17-20.

[3] 殷新光,杨佐南.门脉高压性胃病48例临床分析.医师进修杂志,2007,7(7):363.

[4] 邱德凯.门脉高压性胃肠病研究.国外医学.消化疾病分册,2007,17(1):17-20.

[5] Papazian A,Braillon A,Dupas JL,et al.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icmu-cosa:an endoscopic study.Gut,2006,27:1199-1203.

[6] 周永兴.现代肝硬化诊断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1:236-239.

上一篇: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探讨 下一篇: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