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5-26 05:48: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疗效观察

关键词 养阴益胃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参照《实用内科学》。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确诊。并排除恶变或有恶变倾向者。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1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日2次;维酶素胶囊,每次1g,每日3次。连续治疗60天。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者加用替硝唑500mg,克拉霉素250mg,口服,每日2次,连续治疗7天,均餐前半小时口服。经HP检测(C14一OBT)转阴性者停服替硝唑、克拉霉素;阳性者续服7天,待HP检测转阴性后停服。

2.2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养阴益胃汤:麦冬、天冬、北沙参、丹参、玉竹各9~15g,当归、白芍、五灵脂(包)各9~12g,石斛、没药、沉香曲、佛手各6~9g。加减:胃热盛加蒲公英、焦栀子;肝胃不和加柴胡、炒川楝子;脾胃湿热加半夏、苍术;脾胃虚寒加高良姜、干姜;脾胃阴虚甚加玄参、西洋参;胃络瘀阻加川芎、莪术;有烧灼感加黄连、吴茱萸;出血加茜草、地榆炭。每日1剂,水煎取汁100~150ml,分2次饭前服,60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烟酒等。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考前述资料及《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制定。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食欲改善,体重增加;胃镜复查,胃粘膜灰白区消失或基本消失,呈红白相问或以红象为主,未见蓝色血管;病理检查示固有膜无腺体萎缩。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或主要症状明显减轻,食欲好转,但仍遗留部分症状;胃镜复查,胃粘膜灰白区范围缩小,蓝色血管减少;病理检查示固有膜腺体萎缩程度减轻或萎缩病变范围缩小。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胃镜及病理检查等均无改善。

3.2 结果:分述如下。

3.2.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y2=6.572,P

3.2.2 两组复发率比较:随访0.5~1年,凡再出现临床症状并经胃镜检查证实为复发。结果治疗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10.00%;对照组复发11例,复发率为22.0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23,P

3.2.3 不良反应: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经对症处理均好转。

4 体会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等范畴。其病因虽各有不同,但发病机理有共同之处,即所谓“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不通则痛”。由于本病的病程长,病情呈慢性化,其病机复杂多变。或因久病阴虚;或因湿热内蕴不化,气滞血瘀伤阴;或因邪热伤阴;或因肝郁化燥伤阴等。故本病多见胃阴亏虚,血瘀气滞,治当以养阴益胃、理气通络。笔者自拟养阴益胃汤正是本此而立。方中天冬、麦冬、石斛、北沙参、白芍、玉竹养阴益胃,当归、没药、丹参、五灵脂活血化瘀、泄热通络,沉香曲、佛手理气化浊和胃。全方共奏养阴益胃、活血理气之功。由于本病较为顽固,故应坚持较长时间的治疗。

5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6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10.

[3]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05-106

上一篇:105例不孕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研究 下一篇:益气健脾活血法为主治疗肝硬化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