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初中“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时间:2022-05-26 04:45:04

如何激发初中“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若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可以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引言”课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上“引言”课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用生动的描述将学生带到新鲜神奇的自然界及现实生活中去。学生被新奇的物理现象吸引后,便急切地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例如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认为烧水的锅只能是金属做的。当教师用牛皮纸叠成小纸盒,装入水放在酒精灯上燃烧,问学生能不能烧开时,学生都说不能。当“纸锅”真的把水烧开了,学生惊奇不己,学生学习的兴趣顿时被激发了。如流体的流速跟压强关系的演示实验将乒乓球放入漏斗中,漏斗口朝下,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现在用力向下吹气,乒乓球会怎样?”学生肯定说会掉下来,但结果会怎样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做这个实验,结果竟出其意料。这样,学生就会感到物理学科既新奇有趣,又奥妙无穷,跃跃欲试的冲动涌现了,物理学科就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成功体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体验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有兴趣才会主动,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会取决于成功的体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兴趣就是花少量的时间得到一个好成绩”。一般说来,学习物理初期,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浓郁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他人的好评,心中就会充满了成就感,兴趣就会得到加强。但如果屡遭打击,屡屡失败就会销蚀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测验中,试题的设计应考虑到“学困生”,使他们也能取得好分数。考试成绩揭晓后,既要表扬好的,更要抓住“学困生”的亮点进行表扬、鼓励。不仅考试,平时上课也应如此,简单的问题尽量交给学困生。如在讲长度测量时,可让他们回答长度的主要单位是什么?长度测量的工具是什么?2m等于多少cm等。他们正确回答后,老师趁势强调这些内容在测验,乃至中考都会出现。你们能如此准确地回答,说明你们也可以在测试、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成就感溢满他们的心房。尝到学习的甜头,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郁,信心亦更坚定。

三、重视实验教学

以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虽然好奇强,但大多数学生观察物理实验时,仅仅被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所吸引,只注重实验的表面现象,缺乏探求物理本质的主动意识。为使学生既看热闹,又看“门道”。实验前,应预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进而对实验现象、原理进行分析、拓展,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设计如下几个问题①灌满水银的细长玻璃管倒置插入水银槽内,放开食指后,管内水银柱为什么下降?②为什么降到一定高度就不再继续下降了?③下降后的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有什么?④玻璃管倾斜后有什么现象?⑤倾斜角度的变化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⑥将玻璃管插浅些(未出槽内水银面)或深些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就会高潮迭起。

四、精心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不仅是“一种刺激”,更是教学目标相应的知识活动。人为优化一些场景,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中,如临其景,不仅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地认知,还可以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学习。如在讲述磨擦时可让学生回忆在家拉手推车时,同样重的车走在水泥路上和土路上的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拉重车和轻车的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磨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即使是“学困生”也会主动参与讨论,因为他们有生活亲历,现象直观,结果易得。

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初中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有的存在厌学情绪。针对这些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应在学习上多给学生一些实际的帮助,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细节上感动他们。如握握手,摸摸头,或帮助整理衣服,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这样,学生也会从中获取学习的动力。

总之,兴趣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农村中学的“学困生”的智力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差异。因而从挖掘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人手,对“学困生”进行兴趣教育,不仅能使“学困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内在动力,足以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忍受各种挫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困生”在“兴趣”老师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走向成功,这正是我们教育者最大的期盼。

上一篇:浅议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兴趣激活方法 下一篇:浅析如何指导初中生正确使用化学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