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卡托普利导致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

时间:2022-05-26 03:14:21

【中图分类号】R97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1-0-02

卡托普利是临床主要应用于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疾病治疗的主要药物,通过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的心功能[1]。口服后迅速起效,生物利用度高,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等。随着卡托普利的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心血管不良反应明显增多,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已经引起了临床的重视。本文就卡托普利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及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88例因卡托普利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前来就诊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66.5±3.7)岁。疾病类型:原发性高血压69例,心力衰竭10例,继发性高血压9例。患者病程为0.3-28月,平均(16.5±2.7)月。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使用卡托普利治疗前一周均未服用影响治疗效果的降压药物,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血清检查、水电解质检测、心电图检查,明确卡托普利使用适应证。在使用卡托普利治疗时,有70例初始剂量为25mg,每天3次;12例初始剂量为25mg,每天2次;6例初始剂量为25mg,每天1次。

2.结果

88例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患者中,39例为低血压(44.32%),5例为血压升高(5.68%),22例为窦性心动过速(25.00%),9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10.23%),7例为窦性心动过缓(7.95%),6例为下壁心肌梗死(6.82%)。

用药0.5 h内发生不良反应的有27例(30.68%),用药0.5~1 h时发生不良反应有48例(54.55%),用药1 h后发生不良反应有13例(14.77%)。

通过停药、减少药量和对症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消失,心电图检测正常,生命体征正常。

3.讨论

高血压、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多[2]。卡托普利属于ACEI类降压药,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且价格低廉,对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都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临床的使用频率较高。卡托普利可抑制ACE,同时减少醛固酮分泌,抑制缓激肽水解,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扩张血管,防止心室扩张,增强纤溶系统活性和肾血容量,降低血容量,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但是卡托普利服用后会抑制血管收缩,持续给药会增加发生低血压的风险。且因患者体质差异,会出现低血压、心电图异常、心动过快等心血管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3]。本文通过对88例出现心血管不良反应患者进行观察发现,卡托普利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低血压,占到44.32%。窦性心动过速也十分常见,I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下壁心肌梗死相对较少。服用剂量越大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越高,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服药后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占到85.23%,用药1h后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概率相对降低,仅为14.77%。所以,在服用卡托普利时,初始计量应为12.5mg,每天一次。定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血压水平检测,并适当调整使用剂量[4]。同时,尽量选择单独用药,避免与利尿剂、钙离子阻滞剂联合使用。如果患者突发血压骤降现象,提示有心肌梗死的可能,在用药后一小时内应对患者进行心电、血压、心率水平检测。同时,对患者进行对症处理,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应降低药量,症状严重患者应立即停药,明确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对症处理。

针对卡托普利容易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这一特点,临床医师在为患者开具卡托普利处方时,应结合患者的疾病史、用药史选择用药剂量,合理用药。告知患者卡托普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在患者用药后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防范措施。出现不良反应后叮嘱患者不要紧,放松心情,立即采取规范治疗措施,进行心电监护,直到患者恢复正常为止,减轻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阿斯耶・热合曼.探讨卡托普利导致心血管面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92):99-99,101.

[2] 穆喜泉.探讨卡托普利导致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92):88-88,90.

[3] 吕柏秋.探讨卡托普利导致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8):5613-5614.

[4] 李健.卡托普利联合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4):10-11.

上一篇:JCI标准在患儿口服用药规范性中的应用 下一篇:知母的植物组织培养